简介
《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涉及的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而在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三方面的难点:其一,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将论题阐述透彻明了,找准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其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主阵地,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对于笔者来说是一个难点问题。其三是网络用语与学术用语的结合。网络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话语体系。在论述中,如何实现网络用语与学术用语的有机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在理论上有一些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立意新,角度新。国内外对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的研究较多,但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研究网络现象的较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者,从意识形态管理的视角来研究网络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机结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创新性。二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网上理论阵地建设、网络道德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五大方面,对“如何确保网络时代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这一课题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对策。三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给予辩证的分析与把握。四是方法创新:《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注重从实证分析、图表分析、定量分析去论证对象,增强论证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 论文的研究框架、重点、难点及突破点
四 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考察
(一)国外学者对意识形态含义的不同看法
(二)国内学者对意识形态含义的不同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 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一)存在的客观性与鲜明的阶级性
(二)系统的理论性与强烈的实践性
(三)相对的独立性与历史的继承性
三 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三)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
第二章 网络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一 互联网络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功能
(一)互联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二)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三)互联网基本功能
二 网络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机遇
(一)网络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网络发展扩大和促进了地区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网络发展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网络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
三 网络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新挑战
(一)网络发展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出新课题
(二)网络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三)网络发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
(四)对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章 确保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一 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保证
(四)防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锐利武器
二 网络时代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应掌握的原则
(一)知己知彼,保持警觉
(二)主动出击,疏堵结合
(三)遵循规律,注重实效
(四)关注现实,体现创新
三 确保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方法
(一)互联网的法律控制
(二)互联网的行政控制
(三)互联网的技术控制
第四章 应对信息网络化挑战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 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
(一)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的现状
(三)加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的对策
二 大力建设规范有序的网络道德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及问题的表现
(二)网络空间道德建构困境
(三)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原则
(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途径
三 紧紧把握互联网上的舆论导向
(一)舆论与网络舆论
(二)网络舆论消极难控的现状
(三)互联网上把握舆论导向的对策
四 加强和改进网上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有效性评估
(三)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五 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二)网络时代的文化衍生及冲突形成
(三)发展健康、先进网络文化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三 论文的研究框架、重点、难点及突破点
四 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考察
(一)国外学者对意识形态含义的不同看法
(二)国内学者对意识形态含义的不同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 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一)存在的客观性与鲜明的阶级性
(二)系统的理论性与强烈的实践性
(三)相对的独立性与历史的继承性
三 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功能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三)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
第二章 网络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一 互联网络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功能
(一)互联网络的兴起与发展
(二)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三)互联网基本功能
二 网络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机遇
(一)网络发展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网络发展扩大和促进了地区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网络发展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四)网络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提供技术条件
三 网络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新挑战
(一)网络发展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提出新课题
(二)网络发展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三)网络发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面临巨大冲击
(四)对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章 确保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意义、原则与方法
一 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保证
(四)防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锐利武器
二 网络时代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应掌握的原则
(一)知己知彼,保持警觉
(二)主动出击,疏堵结合
(三)遵循规律,注重实效
(四)关注现实,体现创新
三 确保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方法
(一)互联网的法律控制
(二)互联网的行政控制
(三)互联网的技术控制
第四章 应对信息网络化挑战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 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
(一)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的现状
(三)加强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的对策
二 大力建设规范有序的网络道德
(一)网络道德的内涵及问题的表现
(二)网络空间道德建构困境
(三)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原则
(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途径
三 紧紧把握互联网上的舆论导向
(一)舆论与网络舆论
(二)网络舆论消极难控的现状
(三)互联网上把握舆论导向的对策
四 加强和改进网上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有效性评估
(三)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五 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二)网络时代的文化衍生及冲突形成
(三)发展健康、先进网络文化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