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巴黎的忧郁》收录了波德莱尔五部散文诗著作,包括《巴黎的忧郁》50篇、《杂诗集》25篇、《赤裸的心》70篇、《可怜的比利时》33篇、《比利时讽刺集》22篇。由法国文化部“文艺骑士”勋章获得者胡小跃翻译并撰写导读。关于巴黎、街头、情欲、不满、毁灭……忧郁的基调、愤世嫉俗的悲观主义情绪笼罩全书,“它渺小而孤独,恰似我不可救药的人生。”
在欧美各国,波德莱尔被推崇为法国文学史*重要的诗人,尤其是自20世纪以来,波德莱尔受到了各国文学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T.S.艾略特表示,波德莱尔是“现代所有国家中诗人的楷模”。作为法国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文学奠基者,波德莱尔文风深深影响了兰波、芥川龙之介、太宰治等,兰波表示“波德莱尔是一位真正的上帝”,芥川写下名句“人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太宰治那句“生而为人,对不起”,更是深得波德莱尔真传。
波德莱尔在巴黎街头漫步,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及幻想:他看见孤独的老妪想跟婴儿亲热,却吓得婴儿大哭大叫;两个穷孩子为一块面包而争得你死我活;波德莱尔看到一个欢乐与痛苦对立的巴黎,所以他借驴子与人的故事辛辣地讽刺那种奴颜婢膝的民族性;他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在这个城市中处处感到孤独,“我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姐妹,也没有兄弟”。他像公园中的一尊雕像,“没有爱情,也没有友谊”,孤独而伤心。他想离开这个城市,“到那个宁静、梦幻般美丽的理想乐土上去”,到“充满了哀伤的歌声、拥挤着各民族的壮汉……停泊着许多船只”的港口去,到“一块富饶、美丽、充满希望的陆地”上去,“哪儿都行,只要在这个世界以外”……
波德莱尔发现了现代都市人独有的“疏离感”。19世纪的巴黎已是发达资本主义大都市,“人们每天遭遇这么多人,彼此只照面而并不攀谈,彼此不了解对方,而又必须安然无恙地相处在一起。” 出身优越的波德莱尔,以冷眼和放浪对抗群体堕落,在都市妓女、流浪者、拾垃圾者那里,找到了微妙的亲近感。
目录
译序
巴黎的忧郁
赤裸的心
可怜的比利时
比利时讽刺集
杂诗集
波德莱尔年表
巴黎的忧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