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思华著

分类号:

ISBN:978701005936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第一,贯彻马克思学说价值取向和科学取向相统一的原则,系统地、全面地研究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与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克服了过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和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与生态经济理论不相干的缺陷,丰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经济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和当代价值。   第二,站在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前沿,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命题,探讨了它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使每个章节都有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   第三,履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历史责任,使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说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体现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学科建设之中。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强调立足于现时代世界与中国实践来重新解读马克思学说,来理解、创新、发展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与生态经济理论。

目录

目录
序言 重视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绪论
一、 马克思学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
(一) 最伟大的设计师与最科学的学说
(二) 马克思生态经济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 从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解读马克思的生态学与生态经济思想
(一) 马克思学说中的生态学思想
(二)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与生态经济学之统一
三、 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学与生态学特征
(一) 马克思学说是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相统一
(二) 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学与生态学之统一
四、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一) 构建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与基本原则
(二) 中国特色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架构
第一篇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的哲学与经济学之统一的科学论断
(一)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的先在性
(二) 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界本原的依赖性
(三) 自然界对于人类优先地位理论给现时代的生态经济意义
二、 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哲学与经济学相统一的光辉思想
(一) 唯物性的、辩证性的本体论意义上人与自然之统一
(二) 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统一的现实基础
(三) 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四) “人化的自然界”是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社会学基础
一、 自然和社会整体性的社会学与经济学之统一
(一) 社会是人和自然的本质的统一
(二) 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二、 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和人类文明形式的演变之统一
(一) 经济社会形态的科学概念与三大经济社会形态理论
(二) 经济社会形态和社会文明形态的一致性
(三) 三大经济社会形态主要特征的生态经济意义
三、 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中的生态经济蕴涵
(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日益腐败的自然界”的社会根源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为自然界真正复活提供了社会保证
(三) 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
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经济学基础
一、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生态经济关系的根本对立
(一)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
(二) 几点生态经济的理论启示
二、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若干重要经济理论基础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有机统一的生态经济思想
(二) 劳动与劳动过程理论是马克思生态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石
(三) 生产过程理论和社会生产理论中的生态经济原理
(四) 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相统一的生态经济原理
三、 马克思是自然生态环境内因论的思想先驱
(一) 自然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形式与自然基础
(二) 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活动的内在要素
(三) “内在要素”论是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主线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学基础
一、 从生态向度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矛盾
(一) 自然资源的破坏与枯竭
(二) 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恶化
(三) 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破坏与摧残
(四) 工人生存的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的自然生命日益衰退亡的关联性
二、 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论的生态文明意蕴
(一) 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学说
(二) 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理论取向
三、 马克思自然环境经济学哲学中的自然产品与自然价值
(一) 自然产品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
(二) 马克思经济学哲学中自然价值萌芽思想
第二篇 马克思生态经济学说的总体构架
第五章 二重性理论——生态自然因素与经济社会因素的统一
一、 人的二重性理论
(一) 人既是自然生态人又是社会经济人
(二) 马克思的人的二重性学说在当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劳动的二重性理论
(一)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生态经济二重性意蕴
(二) 劳动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劳动中人的二重性决定的
三、 生产过程的二重性理论
四、 商品的二重性理论
(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 商品是生态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的统一体
(三) 商品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统一
五、 经济运动的二重性理论
第六章 物质变换理论——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统一
一、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概念的科学含义与本质特征
(一)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的理论渊源的两种不同说法
(二) 物质变换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基本形式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表现
(一) 人类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基本形式
(二)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主要特征
(三) 第一大形态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四) 第二大形态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五) 第三大形态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三、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能够合理调节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
(一) 对马克思的一段精辟论述的再认识
(二) 社会主义开辟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发展的新时代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第七章 全面生产理论——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的统一
一、 马克思全面生产的内涵与构成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全面生产的本质内涵及生态意义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构建与演变的简略考察
(一) 马克思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由恩格斯最终完成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三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马克思再生产图式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差异
三、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的新发展
(一) 中国学界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历史考察
(二) 四种再生产理论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八章 广义生产力理论——经济社会生产力矛口生态自然生产力的统一
一、 广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马克思的生产力论实际上是广义的生产力论
(二)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各种生产力
(三)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
(四) 个人生产力是人的社会生产力和人的自然生产力的统一
二、 广义生产力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 广义生产力的本质内涵
(二) 广义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三) 关于现代生产力的本质属性的争论
三、 马克思广义生产力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第九章 物质循环理论——社会经济循环和自然生态循环的统一
一、 物质循环理论与物质变换理论的统一性
(一) 循环运动是自然和社会有机整体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 物质循环与物质变换的内在统一
二、 马克思对于物质循环与生态利用的开创性探索
(一) 物质变换裂缝对物质循环与转换过程的破坏
(二) 物质循环的生态利用原则
三、 马克思恩格斯物质循环理论的当代意义
(一) 综合利用与废物循环再利用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物质循环观的题中之义
第三篇 马克思发展理论的生态经济意蕴与当代的新发展
第十章 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观的早期探索(上)——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一、 转换视角研究马克思社会经济发展理论的生态意义
(一) 自然和人类社会有机统一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 把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在他的物质变换理论基础上
二、 转换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研究视角,挖掘马克思生态经济发展思想
(一) 对首次转换视角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济理论的几点简评
(二) 建构马克思生态经济发展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
三、 马克思开创了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观的先河
(一) 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 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重要观点
(三) 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两条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 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观的早期探索(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可持性的统一
一、 马克思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 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纳入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可持续性发展观意蕴
二、 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 人口、资源、环境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四) 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必须贯彻三项基本国策
第十二章 全面发展文明观的思想先声(上)——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
一、 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人类文明思想简述
(一) 人类文明思想的历史回顾
(二) 马克思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 马克思恩格斯四大文明全面发展的光辉思想
(一) 马克思学说中人类文明结构的基本要素是四大文明
(二) 从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理解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依据
三、 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面发展文明观意蕴
(一) 共产主义文明全面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
(二) 共产主义全面发展文明观是双重关系和谐协调发展文明观
(三) 共产主义双重关系和谐协调发展观本质上是可持续发展文明观
第十三章 全面发展文明观的思想先声(下)——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
一、 马克思全面发展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文明观的实践创新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发展文明观的理论创新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全面发展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文明观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态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
(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四) 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第十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先驱——经济社会发展观和生态自然发展观的统一
一、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早先声
(一) 马克思发展观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
(三) 马克思发展观的三大基本属性特征
二、 马克思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认识与重大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的重大创新
(二) 以人为本和以生态为本的内在统一
(三) 经济社会发展观和生态自然发展观的统一
三、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观的一条根本规律
(一) 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
(二) 现代人类经济社会实践的生态经济双赢发展目标
(三) 人类实践活动追求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后记
?*C1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