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延安岁月——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

副标题:无

作   者:金星

分类号:

ISBN:97873001983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作者历时8年,拜访了100多位在中央医院工作过的老同志和200多位延安时期的爸爸妈妈,忠实地记录下亲历者们讲述的发生在延安中央医院的那段往事,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揭开尘封70多年的历史,展示一个在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式医院建立到撤离的全景画面。全书从一个医生独特的视角出发,用叙述性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回顾了那个缺医少药、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年代,医护人员怎样因地制宜地治疗疾病,怎样迎接3800个“延安娃”的到来,怎样用吃饭的处方来挽救孩子的生命,怎样用“望、触、叩、听”的传统技能让病人恢复健康…… 为什么一个个受过专门医学教育的医生、护士,要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延安? 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来为革命服务? 那段艰苦岁月给医生、病人,给领袖、文豪、农民、战士等各类人留下了怎样的人生印记? 书写出那时那地的无疆大爱,重现过来人永远不能忘怀的延安时代。 作者还搜集了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老照片,生动地展示了延安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医疗卫生工作独具的特色,是研究延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

目录

第一篇 艰苦的开端
第一章 建在山峁峁上的窑洞医院
傅连暲和中央医院
觅址李家坬村建院
只要看上,我就调给你
中央医院
艰苦的窑洞生活
与狼共舞
延安的大老鼠
中央医院和张协和
门牌大门
第二章 自己动手,艰苦办院
市场沟的铁匠铺
沙漏计时器
消毒锅
加强领导,发展生产,自给自足
艰苦奋斗的后勤运输队
多方援助
大有成绩
第二篇 为革命服务
第三章 脱胎换骨的革命
抗日救国凝聚人心
没有过硬的业务带头人便不设科
来去自由
生活上的关照是对人才的尊重
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艾思奇当组长
和白求恩工作的日子
在延安的秘密党员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中央医院俱乐部
卫生秧歌好
风情万种交谊舞
温暖的革命大家庭
我们也年轻过
家庭和爱情
第五章 建立制度,科学管理
不管是谁,都得服从医生的吩咐
还是工作下去吧
卫生局长为什么不配合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
第六章 为领导人保健
关注干部的身体健康
枣园的中央卫生所
毛主席患上五十肩
彭总的阿米巴痢疾
给关向应政委做手术
王明医疗事件的始末
第三篇 努力救人事业
第七章 妇产科和延安娃
金茂岳和齐鲁
按齐鲁医院的模式筹建妇产科
一丝不苟的金猫腰
毛主席给他鞠一躬
到中央医院生孩子
在中央医院出生的孩子们
第八章 全延安第一的小儿科
严厉的侯老爷
吃饭的处方
生病的孩子们
中央医院和保育院
中央医院的孩子们
第九章 伤寒病和传染科
救命恩人
特别的模范护士
传染病与消毒隔离
第十章 外科和阿洛夫主任
外科手术要求一期愈合
延安需要有技术的医生
卫生部长训练班
哪有嫌病人臭的外科医生
大哥党作风
第十一章 缺医少药的内科
给病人解除病痛是医生的天职
医生的原则
望、触、叩、听是内科
既来之,则安之
第十二章 护理工作和护训班
特殊的护士
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大爱无疆
第四篇 中央医院的沿革
第十三章 中央医院改制第一后方医院
第一后方医院
坚壁清野,撤离延安
中央医院家属队
回师延安——在桥儿沟教堂里的故事
第十四章 中央医院跟随党中央到北京
三交门诊部
东柏坡门诊部
朱豪医院
进驻北京
第十五章 第一后方医院的沿革
进驻西安
西安市儿童医院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及附属医院
附件一历史资料
附件二采访过的老人相册
现如今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亲历延安岁月——延安中央医院的往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