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in an innovative transitional economic system

副标题:无

作   者:刘锡良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55367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对转型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转轨过程的研究,在世界上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甚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目录

前言 16页
1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的运行背景 46页
1.1货币政策运行的经济背景 47页
1.1.1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47页
1.1.2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0页
1.2货币政策运行的体制背景 61页
1.2.1计划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 61页
1.2.2投资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 63页
1.2.3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 65页
1.2.4价格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 67页
1.2.5企业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 68页
1.3货币政策运行的金融背景 72页
1.3.1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就 72页
1.3.2中国金融结构的特征 76页
1.3.3中国金融结构的新变化 79页
小结 84页
2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分析 86页
2.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立 86页
2.1.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形成 86页
2.1.2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具体含义的差异性 90页
2.1.3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有所侧重 95页
2.1.4对最终目标进行权衡的争论 96页
2.2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01页
2.2.1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回顾 101页
2.2.2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与评价 102页
2.2.3选择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依据 112页
2.2.4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119页
2.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22页
2.3.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立 122页
2.3.2为什么应设置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126页
2.3.3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若干标准 128页
2.3.4我国可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析 130页
小结 137页
3调控方式与政策工具的选择 138页
3.1调控方式的选择 139页
3.1.1直接性政策工具与间接性政策工具的主要区别 139页
3.1.2两种调控方式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条件 140页
3.1.3不同的调控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 144页
3.2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45页
3.2.1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及局限性 145页
3.2.2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及局限性 153页
3.2.3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及局限性 159页
3.3中国目前条件下调控方式及政策工具的选择 165页
3.3.1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从直接调控完全转向间接调控,直接运用三大政策工具的基本条件 166页
3.3.2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 172页
3.3.3其他国家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177页
小结 186页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188页
4.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 188页
4.1.1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188页
4.1.2银行信贷收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196页
4.1.3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看二者配合的必要性 198页
4.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及协调机理 208页
4.2.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 209页
4.2.2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其作用领域不同 211页
4.2.3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区别 212页
4.2.4发挥作用的时滞不同 215页
4.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模式 217页
4.3.1关于双紧组合与双松组合 217页
4.3.2关于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紧的配合模式 220页
4.3.3关于财政政策紧,货币政策松的配合模式 223页
4.4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考 225页
4.4.1两大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 225页
4.4.2两大政策配合模式的选择 229页
4.4.3两大政策协调配合,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230页
小结 236页
5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237页
5.1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 239页
5.1.1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239页
5.1.2利率、汇率与资本流动 244页
5.1.3资本流动与货币供给 246页
5.2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关系 251页
5.2.1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矛盾性与统一性 251页
5.2.2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冲突与协调 253页
5.2.3开放型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257页
5.3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内外部平衡及实现 261页
5.3.1新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 262页
5.3.2中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 264页
5.3.3中国保持内、外部均衡的政策选择 266页
小结 279页
6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运作的回顾与分析 281页
6.11979年-1983年的货币政策效应 282页
6.1.1经济金融背景 283页
6.1.2货币政策的措施 286页
6.1.3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289页
6.21984年-1988年8月的货币政策效应 291页
6.2.1经济金融背景 291页
6.2.2货币政策措施 293页
6.2.3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297页
6.31988年9月-1992年1月的货币政策效应 299页
6.3.1经济金融背景 300页
6.3.2货币政策措施 303页
6.3.3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306页
6.41992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效应 311页
6.4.1经济金融背景 311页
6.4.2货币政策措施 317页
6.4.3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321页
小结 328页
7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展望 330页
7.1影响未来货币政策的几大要素 330页
7.1.1经济因素 331页
7.1.2体制因素 336页
7.1.3金融因素 344页
7.2货币政策的走势分析 353页
7.2.1关于货币政策目标 354页
7.2.2关于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问题 361页
7.2.3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 366页
7.2.4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几点建议 370页
小结 373页
参考文献 375页
后记 379页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A study of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in an innovative transitional economic system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