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八论[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孙秋克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25567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前言
一、本质论
(一)“言志”与“缘情”——文学是人情感志意的表现
(二)“教化”与“补察”——文学是统治阶级政治的工具
(三)“意”、“味”、“韵”、“趣”——文学是对生活的审美反映
二、特征论
(一)“别趣”——文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二)“意象”——文学反映生活的基本形态
(三)“意境”——抒情文学的最高境界
(四)典型——叙事文学的艺术极致
三、主体论
(一)“养气”——创作主体审美素质的培育
(二)“立德”——创作主体品德修为的提高
(三)“积学”——创作主体学问知识的积累
(四)“别才”——创作主体资质禀赋的特性
(五)“炼识”——创作主体审美判断力的磨砺
(六)“入世”——创作主体生活阅历的储备
四、创作论
(一)“感物兴情”——创作过程的启动
(二)“天机骏利”——艺术灵感的降临
(三)“神与物游”——艺术想象的展开
(四)“万取一收”——艺术典型化的途径
五、鉴赏论
(一)“知音”——文学鉴赏的主体条件
(二)“兴会”、“涵泳”、“徵知”——文学鉴赏的基本要素
(三)“得失寸心知”——文学鉴赏的重要审美标准
六、批评论
(一)尚用、尚质、尚真、尚文——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倾向性
(二)美善、文质、华实——文学批评价值标准的辩证统一
(三)“一隅之解”与“圆照之象”——文学批评的误区与正确的批评
七、起源论
(一)“歌咏所生.宜自生民始也”——文学与原始人类共生
(二)“效八风之音”——文学源于模仿
(三)“大合乐以致鬼神示”——文学源于颂祝
(四)“瞻万物而思纷”——文学源于感物
(五)“诗者.志之所之也”——文学源于情感表现的需要
(六)“举重劝力之歌”——文学源于劳动
(七)古代文学起源论的多元性
八、发展论
(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二)“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文学发展的因创沿革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八论[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