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薛澜,柳卸林,穆荣平等译

分类号:F204

ISBN:97870303158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OECD创新政策系列研究报告(OECDInnovationPolicyReviews)的中国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综合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此外还包括7篇附录。专题报告部分围绕两大主题展开。第一章至第七章重点讨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与行为绩效。其中,第一章概述了中国创新体系的制度构建、组织框架与行为绩效,并简要总结了中国的科技与创新政策现状、以及中长期科技发展目标;第二章、第三章分别考察了中国企业和公共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第四章考察了产业部门与公共科研组织间的联系,分析知识转移的主要瓶颈;第五章重点研究了中国创新体系建设与研发全球化间的关系,揭示其发展趋势与主要政策挑战;第六章就科技人力资源问题,多角度分析了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供给现状、问题与绩效;第七章通过上海、四川与辽宁三个区域创新体系的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层面上的创新政策探索与落实现状;第八章描述了过去30年间中国科技体系与相关政策的变迁历程;第九章评估了宏观经济、金融系统、社会文化、知识产权等创新的核心框架条件;第十章总结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特征,并讨论了政府的科技与创新政策在促进中国向市场导向型国家创新体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最后,第十一章深入、细致地评估了中国当前主要科技与创新政策工具的优势与缺陷。

目录

序言
致谢
缩略语和简写
前言
内容提要
综合报告
第1章 从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创新的作用
1.1 经济改革为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贸易和投资的对外开放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1.3 中国是高技术出口国吗?
1.4 中国增长模式——成功与挑战
1.5 科学、技术和仓u新政策的作用
1.6 创新的框架条件——巨大的改进空间

第2章 中国创新体系:主要特征及绩效
2.1 国家层面
2.2 区域层面
2.3 科技人力资源
2.4 创新体系中的主要参与者
2.5 国内企业
.2.6 外企
2.7公共科研院所
2.8 高等教育体系
2.9 创新体系内部的相互作用

第3章 促进创新:政策和治理的作用
引言
3.1 改革开放后科技政策的演进
3.2 科技创新体制的治理
3.3 研发计划——首要的政策工具
3.4 创新体系治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学习过程中的阻碍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成就与挑战
4.2 中国与全球创新体系的融合
4.3 指导性原则和战略任务
4.4特别的建议
参考文献
专题分析报告
第1章 制度安排、绩效、目标和主要挑战
引言
1.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主要的参与者和管理结构
1.2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绩效:一个简况
1.3 中国的创新战略:主要目标和政策措施
1.4 选择的主要政策问题
1.5总结和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第2章 中国企业的创新与研发能力
引言
2.1 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2.2 向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体系的过渡
2.3 中国企业的研发活动
2.4 产业一大学联系,外包和联盟
2.5 行业间创新能力的差异
2.6 创新绩效
2.7 促进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政策工具
2.8 企业创新的瓶颈
2.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中国的公共研究机构
引言
3.1 科技体制改革后的中国公共研究机构现状
3.2 中国科学院现状
3.3从改革到未来
参考文献

第4章 产业一科研联系
引言
4.1 促进产业一科研联系:框架条件
4.2 互动渠道
4.3 评估与政策含义
4.4 结束语
附录4.a1 清华大学(tu)与重庆大学(cqu)的比较
附录4.a2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科学研究所(sibs)
附录4.a3 上海的孵化器
附录4.a4 上海杨浦孵化器
附录4.a5 网络企业孵化器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与研发全球化
5.1 研究背景
5.2 中国研发全球化的定量地图/中国研发全球化之路:定量研究
5.3 海外在华研发投入的研究
5.4 有关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调查
5.5 日益显现的全球研发新现象——中国的对外投资
5.6 公共研究机构——研发全球化的新伙伴
5.7 新的机遇与挑战——一个科技政策的视角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创新人力资源
引言
6.1 科技人力资源
6.2 研究开发活动中的人力资源
6.3 研究人员的科技产出
6.4 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
6.5 结束语: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的政策挑战
参考文献

第7章 中国的区域创新系统:基于上海、四川和辽宁的分析
引言
7.1 关于这三个地区的介绍
7.2 省级科技发展策略
7.3 政府管理和挑战
7.4 使各因素参与到创新过程中
7.5 主要发现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8章 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演进(1975~2007年)
引言
8.1 从1975年《汇报提纲》到1978年科学大会
8.2 全面改革:1985年的《决定》
8.3 深化改革(1995年《决定》和1999年《决定》)
8.4 向创新型国家迈讲(2006~2020年)
8.5 总结和未来改革的优先领域
参考文献

第9章 创新的框架条件
引言
9.1 框架条件概述
9.2 专有的框架条件
9.3 结束语:走向国家风格的创新
参考文献

第10章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与政府作用
引言
10.1 科技在中国改革和现代化中的作用
10.2 治理体系和机构设置简述
10.3 科技中长期规划的作用:选择优先领域和统筹协调
10.4 中国公共研究部门治理改革
10.5 政策学习:国家创新体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0.6 区域治理和政策协调
10.7 不断变化的政府角色
10.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引言
11.1 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
11.2 组织实施科技计划的主要部门与机构
11.3 科技计划:目标、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
11.4 科技计划的评估
11.5 国家科技计划评估见解
11.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统计附录
附录b 四川成都区域创新体系和政策
附录c 跨国公司研发在中国:三个案例研究
附录d 公共采购禾口创新:oecd经验禾口有关中国的思考
附录e 官僚体系与协商网络:中国产业政策制定过程的理论框架
附录f 中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
附录g 创新体系与创新政策高层国际研讨会 研发全球化高层国际企业论坛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OECD 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