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涵盖神话与现实——中国史前时代;中国史前社会的两性关系——考古学的发现;纵横交织的阴阳网络——夏商时期的男女社会关系;周礼的兴衰:两性关系模式的理性奠基等。
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引论 解题
1、 艾斯勒和她的《圣杯与剑》
(1) 概述
(2) 母系社会遗址——考古学上爆炸性的发现
(3) 文明的改道——蛮族以剑击碎圣杯
(4) 两种社会模式消长的轨迹
(5) 男性统治的现实和女性主义运动
(6) 伙伴关系概念和文化转型理论
2、 阴阳概念和两性关系
(1) 阴阳概念的原始含义
(2) 阴阳概念的扩展
(3) 阴阳概念和诸子百家
(4) 阴阳哲学体系
(5) 阳刚与阴柔——中国文化中的两性气质和两性关系
(6) 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方法
第一章 神话与现实——中国史前时代两性关系的投影
1、 女娲和她的伙伴们
(1) 女娲
(2) 父系氏族时代的神话女性
(3) 女娲和伏羲
2、 群婚时代的遗风
(1) 从西王母说起
(2) 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
(3) 群婚遗迹种种
第二章 中国史前社会的两性关系——考古学的发现
1、 中国的氏族公社聚落
(1) 从半坡说起
(2) 中国史前时代的分期
(3) 史前聚落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2、 埋葬制度与史前两性关系
(1) 多人合葬墓与母系氏族社会
(2) 异性双人合葬墓与父系氏族社会
3、 史前女神世界——中国的“维纳斯”
(1) 东山嘴的女神祭坛
(2) 牛河梁的女神庙
(3) 后台子的石雕孕妇
(4) 西北地区的女性造型艺术品
(5) 女神崇拜与史前妇女地位
第三章 纵横交织的阴阳网络——夏商时期的男女社会关系
1、 父权制下的王位继承制
2、 婚姻形态透视
(1) 帝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2) 平民的一夫一妻制
3、 夏商周始祖起源传说与夏商性习俗
(1) 神奇故事
(2) 真相揭秘
(3) 古俗新说
4、 妇女的职业与等级
(1) 平民妇女的职业
(2) 贵族妇女的职业
(3) 王后陵墓与妇女等级
5、 男尊女卑——两性关系的主旋律
(1) 上帝的性别
(2) 重男轻女诸现象
(3) 从男女寿命看男女地位
(4) 平民与帝王的夫妻关系
6、 阶级关系与两性关系
(1) 囚犯的性别
(2) 人牲的性别
(3) 殉葬人的性别
(4) 事实与结论
第四章 周礼的兴衰:两性关系模式的理性奠基
1、 周礼之兴:华夏性别秩序的建构
(1) 周部族的兴起及文化渊源
(2) 周礼——阶级性别双重等级制之圭臬
(3) 婚姻家庭领域的两性关系与妇女地位
(4) 主流意识形态与性别规范
(5) 礼不下庶人——民间两性关系
2、 礼崩乐坏:性别秩序面临挑战与自身整合
(1) 危机——来自贵族内部的挑战
(2) 强权与性别——战国时代的两性关系
(3) 先秦诸子性别观
第五章 秩序与混乱——秦汉六朝时代男女社会地位
1、 专制时代的纲常伦理
(1) 秦汉人的“女神”
(2) 从宗法制度伦理到专制制度伦理
2、 贞节观与女教
(1) 贞节观的严肃与宽泛
(2) “女圣人”班昭和女教
3、 社会生活中的妇女地位
(1) 专制伦理对女性的限制
(2) 女性在社会婚姻生活中的相对自主权
4、 外族入侵和文化分裂
(1) 社会分裂和女性的增强
(2) 六朝女子的风雅
第六章 定势与错位——隋唐五代宋时期的两性关系
1、 社会变迁与两性关系
(1) “夷狄”之风引起的震荡
(2) 文治之兴与阳刚气质的弱化
(3) 礼教大厦的重建
2、 社会生活中的男女两性
(1) “牝鸡司晨”——女主政治的勃兴
(2) 妇女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
(3) 夫纲与“妻纲”——家庭中的两性
(4) 婚姻和性风俗
第七章 辽金元三代的妇女地位及两性关系
1、 游牧经济与两性政治关系
(1) 游牧经济与妇女地位
(2) 辽金元时期的皇后干政
(3) 游牧民族统治政权的两性关系
2、 辽金元统治民族的婚姻体制
(1) 皇族与后族间世代联姻
(2) 不分辈份的收继婚
(3) 合法的一夫多妻制
(4) 隶役婚与赘婿婚
(5) 抢婚与强制婚
(6) 婚姻生活中的妇女地位
3、 胡汉文化的交融与两性关系的变化
(1) 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2) 两种文化的交融与两性关系的变化
(3) 理学的正统化与贞节观念的强化
第八章 光明与黑暗的搏战——明清时期两性关系初探
1、 两条纠缠不清的主线
(1) “理学杀人”
(2) “一枝红杏出墙来”
2、 从社会的“细胞”开始
(1) 家庭:孝亲原则下的男性统治地位
(2) 夫妻及家内其他男女成员之关系
(3) 婚姻与性
3、 大分工:两性关系与社会角色
(1) 话说“男耕女织”
(2) 家族、邻里和社区中的女性
4、 追求更广袤的空间
(1) 礼教压力与内在欲望的冲突
(2) 宗教活动:一个合理的借口
(3) 无可耐何花落去:男性的态度
5、 晨星寥落东方白
(1) 错综的认识,复杂的时代
(2) 赘言
第九章 专论
专论Ⅰ 中国人供奉的女神
1、 妈祖
(1) 妈祖的称谓
(2) 妈祖的起源
(3) 妈祖的祭祀活动
(4) 妈祖信仰的流传
2、 观音
(1) 观音的由来
(2) 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
(3) 观音送子送财的原因
(4) “三十三身”与“三十三观音”解
(5) 观音菩萨的道场
3、 其他女神
(1) 华东和华南地区供奉的女神
(2) 中原地区供奉的女神
专论Ⅱ 从中国古代法律看女性地位的演变
1、 涉及女性地位之苦干法律
(1) 民事法律
(2) 刑事法律
(3) 诉讼法律
2、 女性从属地位之透视
专论Ⅲ 京剧——观察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窗口
1、 早期的京剧界——男人的世界
2、 京剧中女性地位的变化
(1) 女性作为观众进入京剧的世界
(2) 女性作为学生进入京剧的世界
(3) 女性作为演员进入京剧的世界
(4) 女性作为剧中人在京剧中的地位
3、 从京剧看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第十章 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
1、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酝酿
(1) 太平天国对传统的冲击与回归
(2) 西方传教士与妇女启蒙
(3) 比较中的反思——早期维新派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2、 戊戌维新推动了妇女启蒙
(1) 维新派的妇女观
(2) 妇女运动的切入点——不缠足与兴女学
(3) 初步觉醒的女性
3、 民主思潮激荡下的妇女运动
(1) 先进妇女群体的出现及对妇女问题认识的深化
(2) 时髦的事业
(3) 辛亥风云中的妇女
(4) 参政风潮
4、 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1) 早期新文化运动对妇女问题认识的深化
(2) 爱国救亡运动中的妇女
(3)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
(4) 新的追求与探索
5、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妇女
(1) 二十年代初国共两党妇女运动的方针与政策
(2) 历史合力推动下的妇女运动
(3) 北伐战争中的妇女
(4) 十年内战时期根据地的妇女
(5) 城市妇女就业与婚姻趋势
6、 抗日战争中的妇女与妇女运动
(1) 女界的大联合和总动员
(2) 投入全民族抗战
(3) 关于妇女运动方向的论争
(4) 妇女参政运动
(5) 边区妇女运动的显著变化
7、 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运动
(1) 为和平民主而战的国统区妇女
(2) 解放区的妇女组织与妇女运动
(3) 走向世界与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8、 中国妇女的历史性解放
(1) 有关妇女的立法与赋权
(2) 妇女地位的全面提高
(3) 婚姻和家庭地位的改善
(4) 妇女运动的新特点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两性关系
1、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婚姻
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就业
3、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中的两性
结论
1、 中国文化中的圣杯与剑
(1) 同欧洲一样之处
(2) 同欧洲不一样之处
(3) 第一种男性统治关系模式
(4) 第二种男性统治关系模式
(5) 儒家经典同《圣经》起相同作用
(6)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
(7) 由此造成的四个循环圈
(8) 作为中国革命的组成部分的妇女解放运动
2、 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1) 阴阳概念的辩证法
(2) 阳刚与阴柔的辩证法
(3) 道家文化与母系社会
(4) 儒家文化中心的阳刚和阴柔
(5) 佛教文化化的阴柔气质
(6) 理学的兴起和它对人的设计
(7) 中国男子阳刚的隳沉和阴柔的上升
(8) 中国文化中有阳刚之气的奇异女子
(9) 对当代中国体坛和影视界“阴盛阳衰”的现象的文化诠释
3、 在中国实现文化转型和两性伙伴关系有良好的条件
中国伙伴关系研究小组简介
中文版主编、撰稿人和编辑
英文版译者、校者和编者
后记
序言
前言
引论 解题
1、 艾斯勒和她的《圣杯与剑》
(1) 概述
(2) 母系社会遗址——考古学上爆炸性的发现
(3) 文明的改道——蛮族以剑击碎圣杯
(4) 两种社会模式消长的轨迹
(5) 男性统治的现实和女性主义运动
(6) 伙伴关系概念和文化转型理论
2、 阴阳概念和两性关系
(1) 阴阳概念的原始含义
(2) 阴阳概念的扩展
(3) 阴阳概念和诸子百家
(4) 阴阳哲学体系
(5) 阳刚与阴柔——中国文化中的两性气质和两性关系
(6) 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方法
第一章 神话与现实——中国史前时代两性关系的投影
1、 女娲和她的伙伴们
(1) 女娲
(2) 父系氏族时代的神话女性
(3) 女娲和伏羲
2、 群婚时代的遗风
(1) 从西王母说起
(2) 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
(3) 群婚遗迹种种
第二章 中国史前社会的两性关系——考古学的发现
1、 中国的氏族公社聚落
(1) 从半坡说起
(2) 中国史前时代的分期
(3) 史前聚落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2、 埋葬制度与史前两性关系
(1) 多人合葬墓与母系氏族社会
(2) 异性双人合葬墓与父系氏族社会
3、 史前女神世界——中国的“维纳斯”
(1) 东山嘴的女神祭坛
(2) 牛河梁的女神庙
(3) 后台子的石雕孕妇
(4) 西北地区的女性造型艺术品
(5) 女神崇拜与史前妇女地位
第三章 纵横交织的阴阳网络——夏商时期的男女社会关系
1、 父权制下的王位继承制
2、 婚姻形态透视
(1) 帝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2) 平民的一夫一妻制
3、 夏商周始祖起源传说与夏商性习俗
(1) 神奇故事
(2) 真相揭秘
(3) 古俗新说
4、 妇女的职业与等级
(1) 平民妇女的职业
(2) 贵族妇女的职业
(3) 王后陵墓与妇女等级
5、 男尊女卑——两性关系的主旋律
(1) 上帝的性别
(2) 重男轻女诸现象
(3) 从男女寿命看男女地位
(4) 平民与帝王的夫妻关系
6、 阶级关系与两性关系
(1) 囚犯的性别
(2) 人牲的性别
(3) 殉葬人的性别
(4) 事实与结论
第四章 周礼的兴衰:两性关系模式的理性奠基
1、 周礼之兴:华夏性别秩序的建构
(1) 周部族的兴起及文化渊源
(2) 周礼——阶级性别双重等级制之圭臬
(3) 婚姻家庭领域的两性关系与妇女地位
(4) 主流意识形态与性别规范
(5) 礼不下庶人——民间两性关系
2、 礼崩乐坏:性别秩序面临挑战与自身整合
(1) 危机——来自贵族内部的挑战
(2) 强权与性别——战国时代的两性关系
(3) 先秦诸子性别观
第五章 秩序与混乱——秦汉六朝时代男女社会地位
1、 专制时代的纲常伦理
(1) 秦汉人的“女神”
(2) 从宗法制度伦理到专制制度伦理
2、 贞节观与女教
(1) 贞节观的严肃与宽泛
(2) “女圣人”班昭和女教
3、 社会生活中的妇女地位
(1) 专制伦理对女性的限制
(2) 女性在社会婚姻生活中的相对自主权
4、 外族入侵和文化分裂
(1) 社会分裂和女性的增强
(2) 六朝女子的风雅
第六章 定势与错位——隋唐五代宋时期的两性关系
1、 社会变迁与两性关系
(1) “夷狄”之风引起的震荡
(2) 文治之兴与阳刚气质的弱化
(3) 礼教大厦的重建
2、 社会生活中的男女两性
(1) “牝鸡司晨”——女主政治的勃兴
(2) 妇女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
(3) 夫纲与“妻纲”——家庭中的两性
(4) 婚姻和性风俗
第七章 辽金元三代的妇女地位及两性关系
1、 游牧经济与两性政治关系
(1) 游牧经济与妇女地位
(2) 辽金元时期的皇后干政
(3) 游牧民族统治政权的两性关系
2、 辽金元统治民族的婚姻体制
(1) 皇族与后族间世代联姻
(2) 不分辈份的收继婚
(3) 合法的一夫多妻制
(4) 隶役婚与赘婿婚
(5) 抢婚与强制婚
(6) 婚姻生活中的妇女地位
3、 胡汉文化的交融与两性关系的变化
(1) 胡汉文化的相互影响
(2) 两种文化的交融与两性关系的变化
(3) 理学的正统化与贞节观念的强化
第八章 光明与黑暗的搏战——明清时期两性关系初探
1、 两条纠缠不清的主线
(1) “理学杀人”
(2) “一枝红杏出墙来”
2、 从社会的“细胞”开始
(1) 家庭:孝亲原则下的男性统治地位
(2) 夫妻及家内其他男女成员之关系
(3) 婚姻与性
3、 大分工:两性关系与社会角色
(1) 话说“男耕女织”
(2) 家族、邻里和社区中的女性
4、 追求更广袤的空间
(1) 礼教压力与内在欲望的冲突
(2) 宗教活动:一个合理的借口
(3) 无可耐何花落去:男性的态度
5、 晨星寥落东方白
(1) 错综的认识,复杂的时代
(2) 赘言
第九章 专论
专论Ⅰ 中国人供奉的女神
1、 妈祖
(1) 妈祖的称谓
(2) 妈祖的起源
(3) 妈祖的祭祀活动
(4) 妈祖信仰的流传
2、 观音
(1) 观音的由来
(2) 千手千眼观音的传说
(3) 观音送子送财的原因
(4) “三十三身”与“三十三观音”解
(5) 观音菩萨的道场
3、 其他女神
(1) 华东和华南地区供奉的女神
(2) 中原地区供奉的女神
专论Ⅱ 从中国古代法律看女性地位的演变
1、 涉及女性地位之苦干法律
(1) 民事法律
(2) 刑事法律
(3) 诉讼法律
2、 女性从属地位之透视
专论Ⅲ 京剧——观察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窗口
1、 早期的京剧界——男人的世界
2、 京剧中女性地位的变化
(1) 女性作为观众进入京剧的世界
(2) 女性作为学生进入京剧的世界
(3) 女性作为演员进入京剧的世界
(4) 女性作为剧中人在京剧中的地位
3、 从京剧看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第十章 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
1、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酝酿
(1) 太平天国对传统的冲击与回归
(2) 西方传教士与妇女启蒙
(3) 比较中的反思——早期维新派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2、 戊戌维新推动了妇女启蒙
(1) 维新派的妇女观
(2) 妇女运动的切入点——不缠足与兴女学
(3) 初步觉醒的女性
3、 民主思潮激荡下的妇女运动
(1) 先进妇女群体的出现及对妇女问题认识的深化
(2) 时髦的事业
(3) 辛亥风云中的妇女
(4) 参政风潮
4、 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
(1) 早期新文化运动对妇女问题认识的深化
(2) 爱国救亡运动中的妇女
(3) 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
(4) 新的追求与探索
5、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妇女
(1) 二十年代初国共两党妇女运动的方针与政策
(2) 历史合力推动下的妇女运动
(3) 北伐战争中的妇女
(4) 十年内战时期根据地的妇女
(5) 城市妇女就业与婚姻趋势
6、 抗日战争中的妇女与妇女运动
(1) 女界的大联合和总动员
(2) 投入全民族抗战
(3) 关于妇女运动方向的论争
(4) 妇女参政运动
(5) 边区妇女运动的显著变化
7、 解放战争时期的妇女运动
(1) 为和平民主而战的国统区妇女
(2) 解放区的妇女组织与妇女运动
(3) 走向世界与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8、 中国妇女的历史性解放
(1) 有关妇女的立法与赋权
(2) 妇女地位的全面提高
(3) 婚姻和家庭地位的改善
(4) 妇女运动的新特点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两性关系
1、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婚姻
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就业
3、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中的两性
结论
1、 中国文化中的圣杯与剑
(1) 同欧洲一样之处
(2) 同欧洲不一样之处
(3) 第一种男性统治关系模式
(4) 第二种男性统治关系模式
(5) 儒家经典同《圣经》起相同作用
(6)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
(7) 由此造成的四个循环圈
(8) 作为中国革命的组成部分的妇女解放运动
2、 阳刚与阴柔的变奏
(1) 阴阳概念的辩证法
(2) 阳刚与阴柔的辩证法
(3) 道家文化与母系社会
(4) 儒家文化中心的阳刚和阴柔
(5) 佛教文化化的阴柔气质
(6) 理学的兴起和它对人的设计
(7) 中国男子阳刚的隳沉和阴柔的上升
(8) 中国文化中有阳刚之气的奇异女子
(9) 对当代中国体坛和影视界“阴盛阳衰”的现象的文化诠释
3、 在中国实现文化转型和两性伙伴关系有良好的条件
中国伙伴关系研究小组简介
中文版主编、撰稿人和编辑
英文版译者、校者和编者
后记
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