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普遍富裕和新文明之路

副标题:无

作   者:丁建中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70719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论证了“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并对实践我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供依据,阐述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切实途径。

目录

目 录
实践是最权威的裁判
--多元股份制理论与实践丛书序言(1)

序言一 资本--这个使人们困惑的幽灵熊映梧(1)

序言二 理论创新是思想活力的源泉魏 杰(4)

序言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之作应克复(6)

前 言(10)

初稿前言 (15)
第一部分
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反思和
对西方当代主流经济学的质疑第一章 《资本论》概览3
一、 《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劳动价值论”3
二、 剩余价值的来源--剥削秘密的揭露6
三、 资本积累的“规律”12
(一) 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
长而增长--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13
(二)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低,或者
说一个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多14
(三) 过剩人口的增加和产业后备军的扩大15
(四) 资本集中的需要,迫使资本家大鱼吃小鱼,
资本家人数会越来越少17
四、 资本主义社会的“死刑”判决书20
五、 剩余价值披上利润的外衣21
六、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3
七、 利润率下降的“规律”26
八、 剩余价值瓜分为利息、企业主收入和地租28
(一) 关于利息--利息的来源和利息率的运动29
(二) 关于地租32
九、 最主要的结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
然被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所取代36

第二章 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反思38
一、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批判传统资本主义制度的
强大思想武器38
(一) 自由的雇佣劳动者仿佛是任人宰割的羔羊39
(二) 社会的寄生虫--食利者阶层庞大,
压得工人大众喘不过气来39
(三) 政府采取自由放任主义,社会正义很难伸张40
二、 马克思对传统资本主义的若干判断有误41
(一) 工人大众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并未出现绝
对贫困加深的情形41
(二) 有产者的人数并未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42
(三) 资本积累的加深并未导致平均利润率和利
息率下降的趋势42
三、 “劳动价值论”是未经证实的假说43
(一) 剩余价值率计算“公式”有误,以致夸大了对
劳动的剥削程度44
(二) 资本构成是客观的,但资本都是可变的,不存
在不变资本44
(三) 剩余价值就是利润,不存在剩余价值向利润
转化的问题45
(四) 利息的源泉并非剩余劳动,利息率的决定也应
有规律可循46
(五) 地租对应于自然生产力,与剩余劳动无关47
四、 马克思经济学说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48
(一) 《资本论》作为一个完整而精美的经济学参照
系,将不断启发后人进行经济学理论探索49
(二) 《资本论》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是
经济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方法50
(三) 贯穿《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是颠扑不破的真理50

第三章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三大疑问点53
一、 价值问题为何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不愿
深究的问题54
二、 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真的天衣无缝吗56
三、 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其自己的需求”--没有
前提条件吗60
第二部分
新价值论与新资本论第四章 生产力价值论67
一、 商品到底是什么67
二、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到底怎样69
三、 价值的尺度72
(一) 价值的内在尺度--生产时间72
(二) 价值的外在尺度--货币77
1 货币的起源77
2 货币形态的变迁79
非金属商品货币 金属商品货币 纸币
电子货币
四、 价值增殖的原因87
(一) 价值增殖的动力机制--1+1+1>387
(二) 价值增殖的自然基础92
1 系统放大效应92
2 被引入生产力系统的自然生产力是价值
增殖的物质基础93
3 每一种生产要素耗费的价值均小于其新
创造的价值94
(三) 价值增殖的等量原理94
五、 价值评估的三维性97
(一) 一维评估方法的局限性97
(二) 三维评估方法101
1 商品楼价值评估104
2 农产品价值评估105
3 钻石价值评估105
4 水的价值评估106
5 历史文物的价值评估107
6 特殊人才的劳动力价值评估108
(三) 三维评估方法与价值规律的运用109

第五章 资本的新定义111
杜阁的资本定义 约翰·穆勒的资本定义 杰文斯的资本定义 瓦尔拉的资本定义 马克思的资本定义 庞巴维克的资本定义 萨缪尔森的资本定义

第六章 地力资本的形成和运动122
一、 地力资本的形成122
(一) 关于土地(自然资源)的两大理论误区122
1 土地(自然资源)的供给是固定的,没有
弹性122
2 生产中使用的土地(自然资源)纯粹是自
然的赐予,使用它无需代价125
(二) 地力资本的价值构成129
(三) 地力资本的单独所有和差别共有132
(四) 地力资本的自然增值134
二、 地力资本的运动--反映地力资本运动的
四大地租法则135
(一) 地租决定法则135
(二) 地租界定法则138
(三) 地租循环法则--生态危机的表现和根源142
臭氧空洞扩大,太空防护服被撕破 温室气体迅速积聚,地球热浪翻滚 大气污染,蔚蓝天空难露真容 淡水出现危机,而干净的淡水更是越来越少 “地球之肺”的萎缩 海洋成了垃圾桶 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物种濒临灭绝 土壤遭受严重侵蚀
(四) 地租涨落法则158

第七章 物力资本的形成和运动161
一、 物力资本的起源和分类161
(一) 物力资本的起源161
(二) 物力资本的分类165
1 按物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165
生产工具类物力资本 生产对象类物力资本 辅助材料类物力资本
2 按物力资本价值损耗速度分类169
固定物力资本 流动物力资本
二、 物力资本的折旧和更新173
三、 物力资本的积累176
(一) 物力资本积累的主体177
1 个人或家庭177
2 合作性集体与社区性集体178
3 国家或政府178
(二) 物力资本积累的载体179
1 个体工商户179
2 私营企业179
3 股份合作制企业181
4 有限责任公司181
5 不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182
6 上市公司182
7 国有企业183
(三) 伴随物力资本积累的资本集中化和资本
分散化184
1 资本集中化趋势184
2 资本分散化趋势194
资本实体发生裂变 分布广泛的积余资金和社会需要孕育出无数小资本
(四) 物力资本积累与银行信用的关系203
1 从微观方面考察的物力资本积累203
2 从宏观方面考察的物力资本积累205
(五) 物力资本积累与地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
积累的关系206
1 物力资本积累与地力资本积累的关系206
2 物力资本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的关系207
四、 物力资本所创利润与物力资本所有者所获利润
不一致的基本原因209
五、 物力资本增殖率与利润率是不等的量212

第八章 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运动213
一、 人力资本概念213
二、 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分类217
(一) 人力资本形成的两大特点217
1 个人先天素质与后天努力程度对人力资
本形成关系很大217
2 人力资本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可变易性218
(二) 人力资本的分类219
1 按人力资本功能大小分类219
初级人力资本 中级人力资本 高级人力资本
2 按人力资本寿命期分类221
递增型人力资本 递减型人力资本
三、 人力资本的折旧和更新223
四、 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225
(一) 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和投资主体226
1 医疗和保健226
2 教育228
3 在职培训230
4 劳动力迁移231
5 劳动者精神激励232
(二) 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应234
1 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应234
2 群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效应235
3 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的规模效应235
(三) 人力资本积累的两大效应237
1 人的时间价值不断提高的效应237
2 人才分布的“马太效应”239
五、 人力资本的流动241
(一) 人力资本流动的直接动因241
失业者寻求再就业 形形色色的“跳槽” 待业青年寻求就业 政府的行政命令 政府的号召或政策诱导
(二) 人力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向244
1 向工业、初等服务业流动244
2 向以知识、信息服务为主的高等服务业
流动245
(三) 人力资本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47
1 有利于流动者提高劳动报酬247
2 有利降低社会失业率247
3 有利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47
六、 智力资本的外化--知识产品和知识资本248
(一) 几种重要的知识产品248
1 技术专利249
2 咨询服务249
3 企业策划250
4 电脑软件250
5 书籍251
(二) 知识产品价值与知识产权251
(三) 知识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关系253
(四) “知识价值论”的误区254
1 知识不是价值的惟一源泉255
2 知识与智力劳动不是一回事255
3 对生产有用的知识与对生产无用的知识
不可相提并论255
七、 以智力资本为主体的新型企业--知识型企业256
(一) 知识型企业的资本结构256
成本法 效益法 市场法
(二) 知识型企业的规模258
(三) 知识型企业的管理259
1 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259
让员工满足成就欲 最大限度地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让员工的报酬与其贡献相一致 让员工经常获得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
2 对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
知识资本的效能260
价值管理 使用管理 期限管理 保密管理
(四) 知识型企业的分配--确立智力资本、物力
资本二元股份制262
1 现行的几种萌芽性二元股份制形式262
企业给员工赠送劳动股 用利润共享制代替固定工资制 对有特殊贡献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赠送干股 明确劳力股与物力资本股分享利润给予高级主管股票期权或认股权
2 比较规范的二元股份制264
股权界定 利润分配 风险承担
(五) 知识型企业的社会经济意义267
1 知识型企业是传统资本主义的自行扬弃267
人力资本(智力资本)上升为主体资本,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利润 促进社会财富分布趋向有差别的普遍富裕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2 知识型企业的普遍发展将推动社会经济
跨入新阶段268

第九章 资本的增殖率--利润率270
一、 不同含义的利润率270
(一) 几种不同含义的利润率270
1 成本利润率270
2 总投资利润率271
3 净资产利润率271
4 资产利润率271
(二) 传统利润率指标的误区272
二、 利润率平均化趋势273
(一) 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差别形成的基本原因273
(二) 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趋向一致的机理276
(三) 利润率平均化趋势与价值规律的关系280
三、 平均利润率计算公式及其意义281
(一) 平均利润率计算公式281
(二) 平均利润率计算公式的意义282
1 通过利润率走势,判断经济形势282
2 通过平均利润率推算全社会或某一企业
投入的人力资本、地力资本价值283
3 社会平均利润率等于自然利息率284
四、 利润率波动法则285
(一)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为何不存在285
(二) 利润率波动法则--围绕技术创新浪潮
而波动288

第十章 借贷资本的形成和运动294
一、 借贷资本的原始形式--高利贷资本294
(一) 高利贷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295
(二) 高利贷的特征296
二、 借贷资本的现代形式--银行资本298
(一) 银行的起源和发展298
(二) 银行资本运行的基本特征300
1 利率趋于正常化、市场化300
2 信用货币成为货币主体300
3 银行信用具有灵敏的扩张和收缩功能300
三、 借贷资本的增殖率--利息率301
(一)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自然利息论”302
配第的“使用权报酬”说 诺思的“资本租金”说魁奈的“假收入”说 马西的“利息源于利润”说西尼尔耳“节欲”说 马歇尔的“等待”说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说 马克思的“利息源于剥削”说
(二) 利息率运动的基本规律--市场利息率围
绕自然利息率而波动313

第十一章 虚拟资本与股份制319
一、 股份制的起源、发展与虚拟资本的形成319
二、 虚拟资本运动与现实资本运动的基本关系--股市
涨落、股价泡沫形成及破裂之谜;证券投机的意义326
三、 股份制的性质及股份制的发展趋势345
(一) 股份制的性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
差异共有制345
(二) 股份制的发展趋势350
1 一元股份制发展的三大阶段350
“所有者集合体”与“劳动者集合体”分离对立阶段 “所有者集合体”与“劳动者集合体”交叉阶段 “所有者集合体”与“劳动者集合体”融合阶段
2 二元股份制;美国近年流行的股票期权计
划是怎么回事355
四、 简评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论述361

第十二章 社会管理资本与赋税368
一、 社会管理资本的本质368
二、 社会管理资本的主要职能369
(一) 制定适时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战略,大力扶
持企业的科研活动370
(二) 不断完善经济法规,让企业在法制轨道上
运行370
(三) 缓和经济波动,刺激经济稳定增长371
(四) 参与或扶持重要公共工程的建设,为经济
发展创造条件371
(五) 实行重点扶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372
(六) 在推动企业兼并提高规模效益的同时,大
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保持经济活力372
(七) 建全社会保障体系,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72
(八) 协调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促进国内经济
发展373
三、 社会管理资本运行成本和赋税的尺度373
四、 公正、简明、高效的税收模式376
(一) D(地租)与赋税的关系377
(二) W(折旧)与赋税的关系379
(三) R(工资)与赋税的关系379
(四) (D+R+d+w+r)与赋税的关系381
(五) (d0+w0+r0)与赋税的关系382
(六) d1与赋税的关系382
(七) w1与赋税的关系383
(八) r1与赋税的关系383
五、 结束语384

第十三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
价值论依据386
一、 社会生产的两个部类和三种资本386
二、 简单再生产387
三、 扩大再生产391
四、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模型是可持续发展
的价值论依据397
五、 结束语399
第三部分
人类社会三大经济形态(三大文明)导言403

第十四章 地本主义经济形态(地本文明)410
一、 地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起源410
二、 地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特征413
(一) 主导产品--农产品413
(二) 劳动组合方式--依附劳动414
(三) 所有制体系和分配制度--地主索取所
有剩余417
(四) 劳动者受剥削程度--超经济垄断剥削418
(五) 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的
局部性破坏421
(六) 资本积累机制--以地力资本积累为主;国
家是地力资本积累的基本主体424
(七) 商品生产发达程度--商品生产的初级阶段426
货币 城市 分工 国际贸易 商业资本
借贷资本 工业资本
三、 地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演变434

第十五章 物本主义经济形态(物本文明)439
一、 物本主义经济形态为何起源于西欧439
二、 物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特征453
(一) 主导产品--工业产品453
(二) 劳动组合方式--雇佣劳动453
(三) 所有制体系和分配制度--物力资本所有
者索取大部分剩余457
(四) 劳动者受剥削程度--经济垄断剥削
或自然剥削458
(五) 生态--生态环境的全面破坏;人与自然
的对抗464
(六) 资本积累机制--以物力资本积累为主;
积累主体从少到多;市场是直接的推动力465
(七) 商品生产发达程度--商品生产的中级
阶段467
三、 物本主义经济形态的演变468

第十六章 人本主义经济形态(人本文明)470
一、 人本主义经济形态的起源470
二、 人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特征471
(一) 主导产品--精神产品(知识产品、艺术
产品)472
(二) 劳动组合方式--自主劳动或自由联合劳动473
(三) 所有制体系和分配制度--各生产要素所有
者分享剩余475
(四) 剥削被根除--劳动者财产占有趋向
正态分布;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479
(五) 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得到
全面治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483
(六) 资本积累机制--以人力资本积累为主,积累
主体遍及每个劳动者,市场仍是直接的推动力 …484
(七) 商品生产发达程度--商品生产的高级阶段485
全球货币统一 世界联邦政府的建立 合作基础上的公平竞争成为普遍的竞争方式
三、 人本主义--通向普遍富裕和自由的康庄大道486
四、 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人本主义的朝
日在何方升起489

附录 理论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评《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510

参考文献518

后 记522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通向普遍富裕和新文明之路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