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是关于活性污泥膨胀的成因、机理、预防与控制研究方向的专著,由国内从事该领域研究近20年的专家撰写而成。《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共分10章,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目前在污泥膨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在重点阐述丝状菌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详述污泥膨胀的成因和机理,客观评价和比较不同污泥膨胀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并提出针对不同污泥膨胀类型的不同控制方案。此外,还介绍专家系统和数学模型在污泥膨胀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最后,为了给污泥膨胀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还介绍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探讨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录
前言
第1章污泥膨胀的基本概念
1.1活性污泥法
1.1.1活性污泥法的起源
1.1.2活性污泥法的应用
1.2活性污泥的性质
1.2.1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结构
1.2.2活性污泥絮体的形成机理
1.2.3活性污泥的特性
1.2.4活性污泥的分类
1.3污泥沉降性能指标
1.3.1污泥沉降比
1.3.2污泥容积指数
1.3.3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1.3.4丝状菌指数
1.3.5丝状菌丰度
1.3.6丝状菌长度
1.3.7丝状菌数量
1.4污泥膨胀及其危害
1.4.1污泥膨胀的定义
1.4.2污泥膨胀的范围
1.4.3污泥膨胀的危害
1.5污泥膨胀的分类
1.5.1丝状菌污泥膨胀
1.5.2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1.6泡沫问题
1.7其他泥水分离问题
1.7.1分散生长
1.7.2针状污泥絮体
1.7.3散落状絮凝物悬浮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学基础
2.1菌胶团菌
2.2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常见细菌
2.2.1硝化细菌
2.2.2反硝化细菌
2.2.3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竞争
2.3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的常见细菌
2.3.1聚磷菌
2.3.2聚糖菌
2.3.3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
2.3.4反硝化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糖菌
2.4常见的微型生物
2.4.1原生动物
2.4.2后生动物
2.4.3活性污泥中微型生物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丝状菌形态学与生态生理学
3.1丝状菌的形态特性
3.1.1分支
3.1.2运动性
3.1.3丝状菌形态
3.1.4位置
3.1.5附着生长
3.1.6衣鞘
3.1.7隔膜
3.1.8丝状菌宽度
3.1.9丝状菌长度
3.1.10细胞形状
3.1.11细胞大小
3.1.12积硫情况
3.1.13储存颗粒
3.1.14染色反应
3.1.15其他观察
3.2丝状菌分类与鉴别
3.2.1基于形态学的丝状菌分类
3.2.2Jenkins分类法
3.2.3Eikelboom分类法
3.2.4Wanner分类法
3.2.5基于微生物学的丝状菌分类
3.2.6传统的鉴定方法
3.2.7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鉴定方法
3.3丝状菌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3.3.1变形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2拟杆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3绿弯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4TM7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5厚壁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6放线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7浮霉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8未被鉴定的丝状菌
3.4不同生长环境与运行条件下的优势丝状菌
3.4.1多功能基于溶解性底物的丝状菌
3.4.2专门基于复杂型底物生长的丝状菌
3.4.3多代谢功能的泡沫型丝状菌
3.4.4发酵型底物丝状菌
3.4.5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中的优势丝状菌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污泥膨胀理论与学说
4.1扩散选择理论
4.2动力学选择理论
4.3储存选择理论
4.4饥饿假说理论
4.5一氧化氮理论
4.6动力—扩散双选择理论
4.7扩展的选择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污泥膨胀的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5.1水质条件
5.1.1有机物
5.1.2氮和磷营养物质
5.1.3硫化物
5.1.4有毒物质
5.1.5腐化和酸化废水
5.1.6脂类
5.2环境条件
5.2.1温度
5.2.2pH
5.2.3溶解氧
5.3运行条件与工况
5.3.1污泥负荷
5.3.2反应器类型及流态
5.3.3进水方式
5.3.4曝气方法
5.3.5污泥龄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污泥膨胀的预防与控制
6.1生物选择器
6.1.1生物选择器的分类
6.1.2生物选择器的设计
6.1.3生物选择器的应用
6.2低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
6.2.1推流式反应器
6.2.2序批式反应器
6.2.3改良A/O工艺中低负荷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6.2.4SBR工艺中低负荷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6.3低溶解氧污泥膨胀的控制
6.3.1控制污泥膨胀的最低DO值与F/M的关系
6.3.2改良A/O工艺中低溶解氧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6.3.3SBR工艺中低溶解氧引起的污泥膨胀及控制
6.4营养物缺乏型污泥膨胀的控制
6.4.1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及来源
6.4.2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状况
6.4.3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机理
6.4.4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试验研究状况
6.4.5缺乏营养物质型污泥膨胀的控制技术及注意事项
6.5高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
6.5.1回流污泥再生法
6.5.2投加填料法
6.6投加氧化剂法
6.6.1投加Cl2
6.6.2投加H2O2
6.6.3投加O3
6.7增重剂和絮凝剂
6.8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6.8.1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成因
6.8.2控制方法
6.9其他泥水分离问题的控制方法
6.9.1生物泡沫的控制方法
6.9.2污泥上浮的控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章预防与控制污泥膨胀的专家系统
第8章污泥膨胀的数学模型
第9章国外控制污泥膨胀的经验和实践
第10章污泥膨胀的研究热点和进展
彩图
第1章污泥膨胀的基本概念
1.1活性污泥法
1.1.1活性污泥法的起源
1.1.2活性污泥法的应用
1.2活性污泥的性质
1.2.1活性污泥的组成和结构
1.2.2活性污泥絮体的形成机理
1.2.3活性污泥的特性
1.2.4活性污泥的分类
1.3污泥沉降性能指标
1.3.1污泥沉降比
1.3.2污泥容积指数
1.3.3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1.3.4丝状菌指数
1.3.5丝状菌丰度
1.3.6丝状菌长度
1.3.7丝状菌数量
1.4污泥膨胀及其危害
1.4.1污泥膨胀的定义
1.4.2污泥膨胀的范围
1.4.3污泥膨胀的危害
1.5污泥膨胀的分类
1.5.1丝状菌污泥膨胀
1.5.2非丝状菌污泥膨胀
1.6泡沫问题
1.7其他泥水分离问题
1.7.1分散生长
1.7.2针状污泥絮体
1.7.3散落状絮凝物悬浮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学基础
2.1菌胶团菌
2.2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常见细菌
2.2.1硝化细菌
2.2.2反硝化细菌
2.2.3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竞争
2.3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中的常见细菌
2.3.1聚磷菌
2.3.2聚糖菌
2.3.3聚磷菌和聚糖菌的竞争
2.3.4反硝化聚磷菌和反硝化聚糖菌
2.4常见的微型生物
2.4.1原生动物
2.4.2后生动物
2.4.3活性污泥中微型生物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丝状菌形态学与生态生理学
3.1丝状菌的形态特性
3.1.1分支
3.1.2运动性
3.1.3丝状菌形态
3.1.4位置
3.1.5附着生长
3.1.6衣鞘
3.1.7隔膜
3.1.8丝状菌宽度
3.1.9丝状菌长度
3.1.10细胞形状
3.1.11细胞大小
3.1.12积硫情况
3.1.13储存颗粒
3.1.14染色反应
3.1.15其他观察
3.2丝状菌分类与鉴别
3.2.1基于形态学的丝状菌分类
3.2.2Jenkins分类法
3.2.3Eikelboom分类法
3.2.4Wanner分类法
3.2.5基于微生物学的丝状菌分类
3.2.6传统的鉴定方法
3.2.7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的鉴定方法
3.3丝状菌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3.3.1变形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2拟杆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3绿弯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4TM7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5厚壁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6放线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7浮霉菌门丝状菌的生态生理学
3.3.8未被鉴定的丝状菌
3.4不同生长环境与运行条件下的优势丝状菌
3.4.1多功能基于溶解性底物的丝状菌
3.4.2专门基于复杂型底物生长的丝状菌
3.4.3多代谢功能的泡沫型丝状菌
3.4.4发酵型底物丝状菌
3.4.5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中的优势丝状菌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污泥膨胀理论与学说
4.1扩散选择理论
4.2动力学选择理论
4.3储存选择理论
4.4饥饿假说理论
4.5一氧化氮理论
4.6动力—扩散双选择理论
4.7扩展的选择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污泥膨胀的成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5.1水质条件
5.1.1有机物
5.1.2氮和磷营养物质
5.1.3硫化物
5.1.4有毒物质
5.1.5腐化和酸化废水
5.1.6脂类
5.2环境条件
5.2.1温度
5.2.2pH
5.2.3溶解氧
5.3运行条件与工况
5.3.1污泥负荷
5.3.2反应器类型及流态
5.3.3进水方式
5.3.4曝气方法
5.3.5污泥龄的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污泥膨胀的预防与控制
6.1生物选择器
6.1.1生物选择器的分类
6.1.2生物选择器的设计
6.1.3生物选择器的应用
6.2低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
6.2.1推流式反应器
6.2.2序批式反应器
6.2.3改良A/O工艺中低负荷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6.2.4SBR工艺中低负荷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6.3低溶解氧污泥膨胀的控制
6.3.1控制污泥膨胀的最低DO值与F/M的关系
6.3.2改良A/O工艺中低溶解氧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控制
6.3.3SBR工艺中低溶解氧引起的污泥膨胀及控制
6.4营养物缺乏型污泥膨胀的控制
6.4.1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及来源
6.4.2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的状况
6.4.3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机理
6.4.4缺乏营养物质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的试验研究状况
6.4.5缺乏营养物质型污泥膨胀的控制技术及注意事项
6.5高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
6.5.1回流污泥再生法
6.5.2投加填料法
6.6投加氧化剂法
6.6.1投加Cl2
6.6.2投加H2O2
6.6.3投加O3
6.7增重剂和絮凝剂
6.8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6.8.1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成因
6.8.2控制方法
6.9其他泥水分离问题的控制方法
6.9.1生物泡沫的控制方法
6.9.2污泥上浮的控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章预防与控制污泥膨胀的专家系统
第8章污泥膨胀的数学模型
第9章国外控制污泥膨胀的经验和实践
第10章污泥膨胀的研究热点和进展
彩图
活性污泥膨胀机理、成因及控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