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追溯起苏州大学的重要前身东吴大学的创办,迄今已有近110年了。 东吴大学是近代中国较早创办的西制大学之一:她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使者,也是苏州崇文重教传统和发达的科举文化所诞生的产物;她伴随着欧风美雨的入侵而来,寄托了苏州当地士子拯救民族危亡的期待;她是全然异质的文化种子,而又在中国本土的文化母体中结胎……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之下,始有所谓“中西合璧”的精神。 回首苏州大学百年文化史,名校汇聚,群贤毕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及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不久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改为苏州大学。1995、1997、2000三年,相继有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三所历史悠久、独具文化特色的名校并入——以上各校文化相碰撞、交流、融汇,恰似千帆竞发,如同百川归流,激荡成壮阔、瑰丽的文化长河。因此,苏州大学的文化精神,就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度。 百年苏州大学历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名人、社会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以所学奉献社会、服务国家、造福人类,关键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苏州大学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为经世致用的传统。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土壤
第一节 开放、包容、适时顺变的吴地文化
第二节 “南园”传下的一段北宋记忆
第三节 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第二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脉络
第一节 从中西书院到东吴大学
一、上海中西书院:现代文明之“福音
二、宫巷书院:中西文化无意的碰撞
三、博习书院:东吴园学风之肇始
四、“西风美雨”入“东吴
第二节 葑溪之西的名校文化嬗变历程
一、东吴大学的文化初成
二、文化血脉之艰难延续
三、昔日东吴园的文化历史想象
第三节 名校荟萃:江苏师范学院的文化渊源
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养德养心,为生民立命
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明礼务实
三、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育服务民众
第四节 融汇聚合:苏州大学今日的文化格局
一、“容”:文化的接纳保存
二、“融”:文化的有机整合
三、“化”:文化的互为新生
第五节 苏州大学的四次文化转型
一、1927-1928:本土化、民族化、学术化的文化转型
二、1949-1982:社会主义文化转型
三、1982-2008:走向开放、多元的大学文化
四、2008-:开启自信、自觉的大学文化建设时代
第六节 天涯回望:东吴是永远的家园
一、心系东吴园
二、遗梦望星桥
三、难舍葑溪情
第三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精魂
第一节 文化遗物中的文化精魂
第二节 养“气”:苏州大学文化精神之源
第三节 在“法”中实现“魂”的完善
第四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生态
第一节 深植文化历史记忆的文化环境
一、“五堂”建筑风韵
二、东吴园外话“旧址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
一、各校区环境文化建设
二、感恩的文化氛围
第三节 独立开放的校园文化
一、大学的学术名片:学报文化
二、苏州大学的社团文化
三、校园的文化仪式:读书节
第五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架构
第一节 厚德厚生,学问以济世
一、中西源头,杏林精神
二、法学:以比较法律独树一帜
三、立足本土,服务社会
第二节 特色竞争,争创品牌
第三节 艺术整合,强强联合
第四节 造血输血,打造强力师资
第六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名师
第一节 东吴大学与早期美籍人士
一、林乐知:中西文化融合的实践者
二、潘慎文:奠定东吴学风的基础
三、葛赉恩:东吴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四、祁天锡:东吴理科的奠基人
第二节 著名校长的治校理念与入格风范
一、杨永清:一生心念是祖国、母校、青年
二、郑辟疆:“春蚕到死丝方尽”
三、唐文治:师表人伦,辉照历史
第三节 苏州大学历史上的名师
一、章太炎:在“书斋”与“革命”之间
二、钱仲联:“诗海文潮教泽宏施”
三、吴梅:一代曲学宗师
四、吕凤子:“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
五、朱正元:“愿作红烛照人寰
第四节 苏州大学之知名校友
一、费孝通:中国的“乡土先知”
二、谈家桢: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
三、赵朴初:为“人间佛教”的理想
四、雷洁琼:奉献一生,幸福一生
五、孙起孟:矢志不渝为教育
六、倪征□: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
七、“东吴系”女作家:“古典的余韵”
第七章 苏州大学的育人文化
第一节 弘扬正气:苏州大学育人文化传统
一、五四运动中的东吴大学
二、五卅运动中的东吴大学
三、国共内战中的东吴大学
第二节 经世致用:苏州大学育人文化理念
一、教育救国
二、实业兴国
三、造福社会
四、践例艮务
第三节 德术兼备:苏州大学育人文化品格
一、“德术兼备”,育人文化的终极指向
二、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形成“形”与“神”,“物”与“心”,“学”与“悟”的独特教育关系
三、强化价值认知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人
第八章 苏州大学文化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苏州大学的文化基因优势
第二节 大学文化的载体实力
第三节 大学文化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结语
主要参考论著
后记
第一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土壤
第一节 开放、包容、适时顺变的吴地文化
第二节 “南园”传下的一段北宋记忆
第三节 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
第二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脉络
第一节 从中西书院到东吴大学
一、上海中西书院:现代文明之“福音
二、宫巷书院:中西文化无意的碰撞
三、博习书院:东吴园学风之肇始
四、“西风美雨”入“东吴
第二节 葑溪之西的名校文化嬗变历程
一、东吴大学的文化初成
二、文化血脉之艰难延续
三、昔日东吴园的文化历史想象
第三节 名校荟萃:江苏师范学院的文化渊源
一、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养德养心,为生民立命
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明礼务实
三、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育服务民众
第四节 融汇聚合:苏州大学今日的文化格局
一、“容”:文化的接纳保存
二、“融”:文化的有机整合
三、“化”:文化的互为新生
第五节 苏州大学的四次文化转型
一、1927-1928:本土化、民族化、学术化的文化转型
二、1949-1982:社会主义文化转型
三、1982-2008:走向开放、多元的大学文化
四、2008-:开启自信、自觉的大学文化建设时代
第六节 天涯回望:东吴是永远的家园
一、心系东吴园
二、遗梦望星桥
三、难舍葑溪情
第三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精魂
第一节 文化遗物中的文化精魂
第二节 养“气”:苏州大学文化精神之源
第三节 在“法”中实现“魂”的完善
第四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生态
第一节 深植文化历史记忆的文化环境
一、“五堂”建筑风韵
二、东吴园外话“旧址
第二节 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
一、各校区环境文化建设
二、感恩的文化氛围
第三节 独立开放的校园文化
一、大学的学术名片:学报文化
二、苏州大学的社团文化
三、校园的文化仪式:读书节
第五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架构
第一节 厚德厚生,学问以济世
一、中西源头,杏林精神
二、法学:以比较法律独树一帜
三、立足本土,服务社会
第二节 特色竞争,争创品牌
第三节 艺术整合,强强联合
第四节 造血输血,打造强力师资
第六章 苏州大学的文化名师
第一节 东吴大学与早期美籍人士
一、林乐知:中西文化融合的实践者
二、潘慎文:奠定东吴学风的基础
三、葛赉恩:东吴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四、祁天锡:东吴理科的奠基人
第二节 著名校长的治校理念与入格风范
一、杨永清:一生心念是祖国、母校、青年
二、郑辟疆:“春蚕到死丝方尽”
三、唐文治:师表人伦,辉照历史
第三节 苏州大学历史上的名师
一、章太炎:在“书斋”与“革命”之间
二、钱仲联:“诗海文潮教泽宏施”
三、吴梅:一代曲学宗师
四、吕凤子:“人生制作即艺术制作”
五、朱正元:“愿作红烛照人寰
第四节 苏州大学之知名校友
一、费孝通:中国的“乡土先知”
二、谈家桢:中国现代遗传科学的奠基人
三、赵朴初:为“人间佛教”的理想
四、雷洁琼:奉献一生,幸福一生
五、孙起孟:矢志不渝为教育
六、倪征□: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
七、“东吴系”女作家:“古典的余韵”
第七章 苏州大学的育人文化
第一节 弘扬正气:苏州大学育人文化传统
一、五四运动中的东吴大学
二、五卅运动中的东吴大学
三、国共内战中的东吴大学
第二节 经世致用:苏州大学育人文化理念
一、教育救国
二、实业兴国
三、造福社会
四、践例艮务
第三节 德术兼备:苏州大学育人文化品格
一、“德术兼备”,育人文化的终极指向
二、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形成“形”与“神”,“物”与“心”,“学”与“悟”的独特教育关系
三、强化价值认知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人
第八章 苏州大学文化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苏州大学的文化基因优势
第二节 大学文化的载体实力
第三节 大学文化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结语
主要参考论著
后记
苏州大学文化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