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无机化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无机化学不仅是专业基础课,也是后续三大化学及中药化学等课程的基础课,其内容包括四大化学平衡、结构理论基础及元素化学。《无机化学》突出中药、制药的特色,内容、举例尽量与中药、制药接轨。本教材另一特点是将各章习题及解题方法、参考答案全部编入在《无机化学习题集》配套教材中。并将参编院校近几年来本科生无机化学结业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并编入,这些试题反映了各中医药院校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考能力。
目录
第一部分 平衡原理、基本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化学发展史及知名人物
一、古代及中古化学时期
二、近代化学时期
三、现代化学时期
第二节 无机化学与天然药物学
一、无机化学简介
二、中药发展中的无机化学
三、新药中的无机化学
第三节 无机化学课程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无机化学课程基本内容
二、无机化学课程学习方法
小结
第二章 溶液的浓度
第一节 常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摩尔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
三、摩尔分数
第二节 其他浓度的表示方法(自学)
一、质量分数
二、体积分数
三、质量浓度
第三节 各浓度之间的换算(自学)
小结
第三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 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四、溶液的渗透压
第二节 依数性的应用
一、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反渗透技术
小结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焓
第二节 热化学
一、反应进度
二、热化学方程式
三、Hess定律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方向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一、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二、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小结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二、化学平衡
第二节 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一、标准平衡常数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催化剂和化学平衡
小结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自学)
一、水的离子积常数
二、溶液的pH值
第二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二、离子氛与离子强度
三、活度与活度系数
第三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二、多元弱酸的电离
第四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
二、缓冲溶液的pH值近似计算
三、缓冲容量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五、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六、缓冲溶液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节 盐的水解
一、各种类型盐的水解
二、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六节 酸碱质子论与电子论(自学)
一、酸碱质子论
二、酸碱电子论简介
小结
第七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溶度积和溶解度
一、溶度积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课堂讨论)
三、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的溶解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第三节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阅读)
一、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
二、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三、沉淀的分离
小结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基本概念(课堂讨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二、氧化值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
二、氧化值法(自学)
第三节 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四、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及其应用
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小结
第九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一、量子化特性
二、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一、薛定谔方程
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三、四个量子数
四、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五、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
二、基态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四节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自学)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势
三、电子亲和势
四、元素的电负性
小结
第十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 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
二、离子键的特征
三、离子的特征(阅读)
四、离子晶体(阅读)
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自学)
三、杂化轨道理论
四、分子轨道理论
第三节 键参数
一、键级
二、键能
三、键长
四、键角
第四节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一、键的极性
二、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第五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氢键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氢键
第六节 离子的极化(阅读)
一、离子极化的定义
二、离子的极化作用
三、离子的变形性
四、离子的相互极化作用(或附加极化作用)
五、离子极化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六、化学键的离子性
小结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四、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阅读)
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阅读)
三、软硬酸碱规则与配离子稳定性(阅读)
第四节 配合平衡的移动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二、配合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三、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四、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与配合物的“活动性”
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自学)
一、检验离子的特效试剂
二、作掩蔽剂、沉淀剂
三、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小结
第二部分 元素化学
第十二章 s区元素(自学)
第一节 s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s区元素的单质
一、s区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二、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氢化物
二、氧化物
三、氢氧化物
四、重要盐类
五、对角线规则
小结
第十三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卤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二节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三节 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四节 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五节 硼族元素
一、硼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六节 p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自学)
小结
第十四章 d区元素
第一节 d区元素的通性
一、单质的相似性
二、氧化值的多变性
三、易形成配合物
四、水合离子大多具有颜色
第二节 d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铬的化合物
二、锰的化合物
三、铁的化合物
四、钴和镍的化合物(自学)
小结
第十五章 ds区元素
第一节 ds区元素的通性
第二节 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铜的化合物
二、银的化合物
三、汞的化合物
第三节 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自学)
一、铜、锌的生物学效应
二、汞、镉的生物毒性
三、临床常见药物
小结
第三部分 拓展内容
第十六章 矿物药
第一节 中药矿物药的分类
第二节 中药矿物药的鉴别方法
第三节 中药矿物药的研究展望
一、矿物药研究现状
二、矿物药的发展前景
第十七章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重要配体
一、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二、卟啉类化合物
三、核酸
第二节 生物体中的金属螯合物
一、简单螯合
二、大环螯合
三、特殊的螯合结构
第三节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第四节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展望
一、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二、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三、生物矿化
四、电子传递反应
五、金属离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六、几种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
七、离子载体
八、金属药物
九、金属酶和模拟酶的应用
第十八章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元素的分类
一、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二、必需元素与有害元素
三、生命元素在人体内的分布
第二节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生物体内元素的生物功能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防治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中医药
第十九章 纳米技术与中医药
第一节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一、纳米与纳米技术
二、纳米材料
三、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四、纳米材料的制备
第二节 纳米技术与医药
一、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
二、纳米技术与中医药的发展
三、纳米中药制剂的设计与生产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2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19个)
表3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表4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的分数单位的SI词头
附录二 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换算
表1 常用物理常数
表2 常用单位换算
附录三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和标准摩尔熵
附录四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附录五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K)
附录六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3K~298K)
附录七 化学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八 常用希腊字母的符号及汉语译音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化学发展史及知名人物
一、古代及中古化学时期
二、近代化学时期
三、现代化学时期
第二节 无机化学与天然药物学
一、无机化学简介
二、中药发展中的无机化学
三、新药中的无机化学
第三节 无机化学课程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无机化学课程基本内容
二、无机化学课程学习方法
小结
第二章 溶液的浓度
第一节 常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摩尔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
三、摩尔分数
第二节 其他浓度的表示方法(自学)
一、质量分数
二、体积分数
三、质量浓度
第三节 各浓度之间的换算(自学)
小结
第三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 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四、溶液的渗透压
第二节 依数性的应用
一、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反渗透技术
小结
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焓
第二节 热化学
一、反应进度
二、热化学方程式
三、Hess定律
四、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方向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一、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二、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
小结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二、化学平衡
第二节 标准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一、标准平衡常数
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催化剂和化学平衡
小结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值(自学)
一、水的离子积常数
二、溶液的pH值
第二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二、离子氛与离子强度
三、活度与活度系数
第三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二、多元弱酸的电离
第四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
二、缓冲溶液的pH值近似计算
三、缓冲容量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五、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六、缓冲溶液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节 盐的水解
一、各种类型盐的水解
二、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六节 酸碱质子论与电子论(自学)
一、酸碱质子论
二、酸碱电子论简介
小结
第七章 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溶度积和溶解度
一、溶度积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课堂讨论)
三、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一、沉淀的生成
二、沉淀的溶解
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第三节 沉淀反应的某些应用(阅读)
一、在药物生产上的应用
二、在药物质量控制上的应用
三、沉淀的分离
小结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基本概念(课堂讨论)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二、氧化值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离子-电子法(半反应法)
二、氧化值法(自学)
第三节 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二、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三、电极电势的应用
四、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及其应用
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小结
第九章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一、量子化特性
二、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一、薛定谔方程
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三、四个量子数
四、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五、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形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
二、基态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三、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第四节 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自学)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势
三、电子亲和势
四、元素的电负性
小结
第十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一节 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
二、离子键的特征
三、离子的特征(阅读)
四、离子晶体(阅读)
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
一、价键理论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自学)
三、杂化轨道理论
四、分子轨道理论
第三节 键参数
一、键级
二、键能
三、键长
四、键角
第四节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一、键的极性
二、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第五节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氢键
一、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氢键
第六节 离子的极化(阅读)
一、离子极化的定义
二、离子的极化作用
三、离子的变形性
四、离子的相互极化作用(或附加极化作用)
五、离子极化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六、化学键的离子性
小结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四、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阅读)
第三节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一、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
二、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阅读)
三、软硬酸碱规则与配离子稳定性(阅读)
第四节 配合平衡的移动
一、配合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
二、配合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三、配合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四、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与配合物的“活动性”
第五节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自学)
一、检验离子的特效试剂
二、作掩蔽剂、沉淀剂
三、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小结
第二部分 元素化学
第十二章 s区元素(自学)
第一节 s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s区元素的单质
一、s区元素的存在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二、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氢化物
二、氧化物
三、氢氧化物
四、重要盐类
五、对角线规则
小结
第十三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卤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二节 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三节 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四节 碳族元素
一、碳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五节 硼族元素
一、硼族元素的通性
二、重要化合物
第六节 p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自学)
小结
第十四章 d区元素
第一节 d区元素的通性
一、单质的相似性
二、氧化值的多变性
三、易形成配合物
四、水合离子大多具有颜色
第二节 d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铬的化合物
二、锰的化合物
三、铁的化合物
四、钴和镍的化合物(自学)
小结
第十五章 ds区元素
第一节 ds区元素的通性
第二节 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铜的化合物
二、银的化合物
三、汞的化合物
第三节 ds区元素在医药中的应用(自学)
一、铜、锌的生物学效应
二、汞、镉的生物毒性
三、临床常见药物
小结
第三部分 拓展内容
第十六章 矿物药
第一节 中药矿物药的分类
第二节 中药矿物药的鉴别方法
第三节 中药矿物药的研究展望
一、矿物药研究现状
二、矿物药的发展前景
第十七章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重要配体
一、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二、卟啉类化合物
三、核酸
第二节 生物体中的金属螯合物
一、简单螯合
二、大环螯合
三、特殊的螯合结构
第三节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
第四节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展望
一、金属酶和金属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二、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三、生物矿化
四、电子传递反应
五、金属离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六、几种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
七、离子载体
八、金属药物
九、金属酶和模拟酶的应用
第十八章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元素的分类
一、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二、必需元素与有害元素
三、生命元素在人体内的分布
第二节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生物体内元素的生物功能
二、微量元素与疾病防治
第三节 微量元素与中医药
第十九章 纳米技术与中医药
第一节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
一、纳米与纳米技术
二、纳米材料
三、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四、纳米材料的制备
第二节 纳米技术与医药
一、纳米技术与现代医药学的发展
二、纳米技术与中医药的发展
三、纳米中药制剂的设计与生产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表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表2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19个)
表3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表4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的分数单位的SI词头
附录二 常用的物理常数和单位换算
表1 常用物理常数
表2 常用单位换算
附录三 某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和标准摩尔熵
附录四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附录五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K)
附录六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3K~298K)
附录七 化学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八 常用希腊字母的符号及汉语译音
无机化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