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of listed company:model construction and suitable threshold choice
副标题:无
作 者:徐刚著
分类号:F276.6
ISBN:978751120430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作为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识,其行之有效有利
于提升上市公司市场声誉及维护投资者投资权益,实现各自价值最大化。
IRM二维作用机理直接引致了其模式在构槊上并非Richard B.Higgins为代
表的学者宣称的单一形态,而是存在着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两种模态,且
分别是证券市场上低诚信上市公司和高诚信上市公司基于现实条件的最优
选择。为此,上市公司将可基于自身实际进行IRM,渐次完善股权文化,重
视与投资者之间良性沟通,以获得良好声誉和高度信任,同时也可唤起投
资者股东意识,让投资者注重理性投资者并真心关注上市公司经营状况,
从而有力抑止证券市场的“边缘化”倾向。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2.1 上市公司IRM理论综述
2.1.1 上市公司IRM的理论生成与演进
2.1.2 上市公司IRM的研究现状
2.1.3 上市公司IRM的理论溯源
2.2 管理规范化理论综述
2.2.1 管理规范化基本理论
2.2.2 与IRM相关的规范化理论
第三章 上市公司IRM的意涵及规范化取向
3.1 上市公司IRM的涵义
3.1.1 上市公司IRM的概念
3.1.2 上市公司IRM的构成
3.2 上市公司IRM的现实状况
3.2.1 国外上市公司IRM的基本状况
3.2.2 国内上市公司IRM的现实状况
3.3 上市公司IRM的规范化取向
3.3.1 上市公司IRM规范化取向的国外经验借鉴
3.3.2 国内上市公司IRM规范化取向的实证研究
3.3.3 上市公司IRM规范化取向的价值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运作依据与机理
4.1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运作依据
4.1.1 规范化依据的界定
4.1.2 关于IRM的国家法律规范
4.1.3 关于IRM的社会道德规范
4.1.4 关于IRM的组织制度规范
4.1.5 关于IRM的企业文化规范
4.2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支撑机制
4.2.1 他律性规范机制
4.2.2 自律性规范机制
4.2.3 两种规范机制的界分
4.3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构成机制
4.3.1 被动式规范机制分析
4.3.2 主动式规范机制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模式建构
5.1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主要形态
5.1.1 消极性模式:被动式机制的表现模态
5.1.2 积极性模式:主动式机制的表现模态
5.1.3 消极性模式与积极性模式的关联
5.2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一般构架
5.2.1 消极性模式的封闭性构架
5.2.2 积极性模式的开放性构架
5.3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基本模型
5.3.1 消极性模式的扇形模型
5.3.2 积极性模式的圆形模型
第六章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适阈选择
6.1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适阈范围
6.1.1 低诚信公司与高诚信公司的界分
6.1.2 低诚信公司对消极性模式的必然选择
6.1.3 高诚信公司对积极性模式的最优选择
6.2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适用保障
6.2.1 政府部门监管
6.2.2 新闻媒介支持
6.2.3 中介机构配合
6.2.4 公司高层重视
6.3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应用评价
6.3.1 IRM模式的评价体系
6.3.2 IRM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七章 实例分析
7.1 ST科健公司的消极性IRM模式
7.1.1 ST科健公司简介
7.1.2 ST科健IRM规范化模式状况分析
7.1.3 总结
7.2 宝钢股份公司的积极性IRM模式
7.2.1 宝钢股份公司简介
7.2.2 宝钢股份IRM规范化模式状况分析
7.2.3 总结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2.1 上市公司IRM理论综述
2.1.1 上市公司IRM的理论生成与演进
2.1.2 上市公司IRM的研究现状
2.1.3 上市公司IRM的理论溯源
2.2 管理规范化理论综述
2.2.1 管理规范化基本理论
2.2.2 与IRM相关的规范化理论
第三章 上市公司IRM的意涵及规范化取向
3.1 上市公司IRM的涵义
3.1.1 上市公司IRM的概念
3.1.2 上市公司IRM的构成
3.2 上市公司IRM的现实状况
3.2.1 国外上市公司IRM的基本状况
3.2.2 国内上市公司IRM的现实状况
3.3 上市公司IRM的规范化取向
3.3.1 上市公司IRM规范化取向的国外经验借鉴
3.3.2 国内上市公司IRM规范化取向的实证研究
3.3.3 上市公司IRM规范化取向的价值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运作依据与机理
4.1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运作依据
4.1.1 规范化依据的界定
4.1.2 关于IRM的国家法律规范
4.1.3 关于IRM的社会道德规范
4.1.4 关于IRM的组织制度规范
4.1.5 关于IRM的企业文化规范
4.2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支撑机制
4.2.1 他律性规范机制
4.2.2 自律性规范机制
4.2.3 两种规范机制的界分
4.3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构成机制
4.3.1 被动式规范机制分析
4.3.2 主动式规范机制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模式建构
5.1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主要形态
5.1.1 消极性模式:被动式机制的表现模态
5.1.2 积极性模式:主动式机制的表现模态
5.1.3 消极性模式与积极性模式的关联
5.2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一般构架
5.2.1 消极性模式的封闭性构架
5.2.2 积极性模式的开放性构架
5.3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基本模型
5.3.1 消极性模式的扇形模型
5.3.2 积极性模式的圆形模型
第六章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的适阈选择
6.1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适阈范围
6.1.1 低诚信公司与高诚信公司的界分
6.1.2 低诚信公司对消极性模式的必然选择
6.1.3 高诚信公司对积极性模式的最优选择
6.2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适用保障
6.2.1 政府部门监管
6.2.2 新闻媒介支持
6.2.3 中介机构配合
6.2.4 公司高层重视
6.3 我国上市公司IRM规范化模式的应用评价
6.3.1 IRM模式的评价体系
6.3.2 IRM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
第七章 实例分析
7.1 ST科健公司的消极性IRM模式
7.1.1 ST科健公司简介
7.1.2 ST科健IRM规范化模式状况分析
7.1.3 总结
7.2 宝钢股份公司的积极性IRM模式
7.2.1 宝钢股份公司简介
7.2.2 宝钢股份IRM规范化模式状况分析
7.2.3 总结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of listed company:model construction and suitable threshold choic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