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志扬著

分类号:

ISBN:978756177700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而言,是“唯一的”、“最好的”   ,还是“独立互补的”?一百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未变?还是起了变化?   起了怎样的变化?变到什么程度?今天是否到了有以明断的时候?    西学中的夜行,在西学中走向起点的夜行,夜行到头了……我们必须真   正回到中国文化类型的源头处,即“儒法表里,道一贯之”的“道”,即“   道法自然、出神入化”的“道”,才可能有真切的言辞。本书整个都是为它   准备着的。   

目录

  绪论 在西学中走向起点的夜行
  上篇 西学中取的“四次重述”
  第一章 “西学东渐”,还是“西学中取”?
   1.正名
   2.指谓
   3.意图
  第二章 第一次重述:马克思的“阶级存在”及其“目的论历史观”
   1.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承担者”及其“目的”
   2.“革命东移论”
   3.“毛泽东思想”的“存在”路线
  第三章 第二次重述:尼采的非启蒙“个人存在”的启蒙解读
   1.“第一次启蒙”,主显——反叛传统的“重估一切价值”
   2.“第二次启蒙”,主显——虚无主义之上的“超人”之舞
   3.“第三次反启蒙”,主显~反启蒙的“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第四章 第三次重述:海德格尔“存在遗忘”之“存在本源”的迷惘
   1.如何进入被遗忘的“存在”?
   2.重新勘定哲学史源头之“存在论差异”的“回归步伐”
   3.从大地上建立的“世界”如何“图像化”、“座架化”以致不得不期待“只还有一个神能救渡我们”
  第五章 第四次重述:施特劳斯“存在开端之两希精神绝对性”的持守幻象
   1.施特劳斯悖论
   2.“古今之争”背后的“诸神之争”
   3.政治与哲学是对立,还是共契?
   4.施特劳斯“解经观”对现代“解释学”的质疑
  结语 四次重述之后:立此存照的观点
  下篇 西学中取的“两个裂口”
  一些说明
  第六章 “光”与“死”
   1.隐匿了的阴影之谷
   2.《理想国》中的“光”与《创世记》中的“光”
   3.“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
   4.“光”对“黑”的主从伦理
   附言
  第七章 尼采的真相
   引言
   1.“敌基督”——对基督教“一神”的嘲笑
   2.“虚无主义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3.尼采式“自然正当”的基本特征
   4.尼采的“新神”——“狄奥尼索斯的献媚者”
  第八章 海德格尔的意义
   1.流俗的“真理观”——如何“显”的哲学?
   2.“真理观”显现着的三大根源幻象
   3.重提老问题
   4.回顾康德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6.胡塞尔“意识现象学”
   7.“存在论差异”——奠基中的裂隙
   8.夜光——刻在墓碑上的那颗“星”
  第九章 黑暗:“在”而不“是”的“指非指”
   引子
   1.第一种检讨方式:一种现成的主流的“意向性”“是什么”
   2.第二种检讨方式:“意向性一是什么”的裂隙号障论式偶在
   3.“知其是守其在”应“知其白守其黑”
   小结 叙述方式的建筑术倒过来成为奠基之裂隙处的形式指引
  尾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隐匿在开端中的破裂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