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据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
逾4000万。但目前国內糖尿病知识普及不够,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较差,糖
尿病保健知识教育任重道远。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糖尿病知识教育、药物治疗、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论述了
临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疗基本知识,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研究的
新成果和新进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重庆市糖尿病中心)为重庆市重点
学科,多次举办“基层糖尿病教员培训班”。本书是其多年培训教材的积累
和精华,目的是传授糖尿病教育的正确方法、技巧,培养更多、合格的糖尿
病知识普及教员,促进基层糖尿病教育广泛开展,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水平
。本书适合基层糖尿病医护人员阅读,也适合糖尿病患者参考。
目录
目录
第1章 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一、 糖尿病的定义
二、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 世界糖尿病流行趋势
(二) 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
三、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一)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二)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第2章 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
一、 糖尿病的分型
(一) 1型糖尿病
(二) 2型糖尿病
(三)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四) 妊娠期糖尿病(GDM)
二、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一) 无症状期
(二) 症状期
三、 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可疑指征
(二) 诊断标准
(三) 鉴别诊断
第3章 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缺陷型糖尿病
一、 青年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二、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一) 线粒体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第4章 代谢综合征
一、 概述
二、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三、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一) 肥胖
(二) 活动减少
(三) 营养摄入失调
(四) 遗传因素
(五) 吸烟
(六) 老年
(七) 心理应激
四、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五、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
(一) 胰岛素抵抗
(二) 血糖稳定机制受损和糖尿病
(三) 肥胖
(四) 高血压
(五) 脂质代谢异常
(六) 微量蛋白尿
(七) 炎症因子
(八) 促凝血状态
(九) 内皮功能紊乱
六、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一) 生活方式干预
(二) 药物治疗
第5章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 尿糖的测定
(一) 肾糖阈
(二) 尿糖测定的方法
(三) 影响尿糖测定因素
二、 血糖的测定
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一) 原理
(二) 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结果分析
四、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五、 糖化血红蛋白
(一) 正常的血红蛋白
(二)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
(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四) 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的关系
(五) 影响因素
(六) 意义
六、 果糖胺
七、 血尿酮体
八、 胰腺B细胞功能测定
(一) 胰岛素释放实验
(二) C肽释放实验
(三) 精氨酸刺激实验
九、 胰岛自身抗体
(一)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二) 胰岛细胞抗体(ICA)
(三) 其他抗体
第6章 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
一、 胰岛B细胞功能的评价
(一) 胰岛B细胞功能的临床评估
(二) 胰岛B细胞功能的科研评估
二、 胰岛素敏感性的评价
(一) 精确检测体内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
(二) 简易估测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
第7章 糖尿病治疗原则
一、 全方位治疗
(一) 降糖治疗
(二) 降压治疗
(三) 纠正血脂异常
(四) 抗凝治疗
(五)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 综合治疗
(一) 糖尿病教育
(二) 饮食控制
(三) 运动疗法
(四) 血糖监测
(五) 药物治疗
三、 个体化治疗
四、 1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 原则
(二) 胰岛素治疗方法
(三) 1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治疗中可以联合应用的口服降糖药
五、 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 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二) 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的联合应用
第8章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
一、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药动学
(三)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四) 主要副作用
(五) 禁忌证
(六) 临床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七)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八) 磺脲类药物使用中注意事项
(九) 磺脲类药物的失效
二、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药动学
(三)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四)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五) 主要不良反应
(六) 禁忌证
三、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三) 主要不良反应
四、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一) 作用机制
(二)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三) 主要副作用
(四) 禁忌证
五、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药动学
(三)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四) 主要副作用
(五) 禁忌证
六、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一) 空腹高血糖为主
(二) 餐后高血糖为主
(三) 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并存
第9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一、 胰岛素的种类
(一) 短效胰岛素
(二) 中效胰岛索
(三) 中短效混合胰岛素(预混)
(四) 长效胰岛素
二、 胰岛素的纯度、品种
三、 给药途径
四、 胰岛素治疗目标及适应证
(一) 胰岛素治疗的目标
(二) 主要适应证
五、 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
(一) 常规治疗(conventional therapy)
(二) 强化治疗(intensive therapy)
六、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意义
(二)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方案
七、 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副作用
(一) 低血糖
(二) 体重增加
(三) 高胰岛素血症
八、 人胰岛素类似物
(一) 快速作用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又称超短效胰岛素)
(二)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第10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基本检查
(二) 进一步检查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一) 补液
(二) 胰岛素治疗
(三)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四) 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五、 预防
第11章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本症
(二) 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一) 补液
(二) 胰岛素治疗
(三)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四) 其他治疗
五、 预后
第12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一、 概述
二、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一) 代谢异常
(二) 高血压
(三) 遗传基因
(四) 血管性缺血、缺氧学说
(五) 血管活性因子合成、释放减少
(六) 自由基氧化应激
四、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一) 高血压
(二) 血脂紊乱
(三) 肥胖
(四) 吸烟
(五) 蛋白尿
(六) 遗传因素
五、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一)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
(二) 积极控制或消除有关的危险因素
(三) 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四) 及时有效地治疗慢性并发症
第13章 糖尿病与妊娠
一、 概述
(一) 妊娠期糖尿病(GDM)
(二) 糖尿病合并妊娠
二、 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
(一) 相对低血糖及高非酯化脂肪酸状态
(二) 妊娠期特有的抗胰岛素激素随孕周递增
三、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一) 尿糖
(二) 妊娠
(三) 各孕期的影响
四、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一) 对孕妇的影响
(二) 对胎儿的影响
(三) 对新生儿的影响
五、 实验室检查
(一) 葡萄糖筛查实验
(二)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六、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七、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分级
八、 治疗
(一) 妊娠前咨询
(二) 妊娠期治疗
(三) 妊娠期的监护
(四) 分娩时间与方式
(五) 新生儿的处理
九、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哺乳
十、 妊娠糖尿病的产后随访
第14章 糖尿病与高血压
一、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一) 危险性
(二) 病因
二、 诊断与筛查
三、 治疗
(一) 治疗目标
(二) 血压监测
(三) 行为干预
(四) 药物治疗
第15章 糖尿病与感染
一、 概述
二、 糖尿病感染情况
(一) 呼吸系统感染
(二) 泌尿系统感染
(三) 皮肤感染
(四) 牙周病
(五) 其他少见感染
三、 发病机制
四、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第16章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
一、 概述
二、 危险因素
(一) 高血糖
(二) 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
(三) 吸烟
(四) 遗传因素
三、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一) 流行病学特点
(二) 病理特点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四、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理特点
(三) 临床表现
(四) 治疗
(五)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防
第17章 糖尿病肾脏病变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 遗传易感性
(二)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 生化代谢紊乱
(四) 高血压
(五) 生长因子
(六) 氧化应激
三、 病理与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一) 微量白蛋白尿
(二) 微量转铁蛋白尿
(三) 肾小管损害指标
(四)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参数
五、 治疗
(一) 血糖控制
(二) 饮食治疗
(三) 降血压治疗
(四) 其他药物
(五) 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第18章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一、 正常脂代谢
(一) 脂蛋白分类
(二)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三) 脂蛋白代谢
二、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
(一) 高TG血症
(二) 小而密LDL-C(small and dense LDL-C,sLDL)增多
(三) 低HDL-C
(四) 糖尿病脂蛋白的修饰
三、 高脂血症的分类及诊断
(一) 高脂血症分类
(二) 高脂血症诊断
四、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治疗
(一) 调脂治疗原则
(二) 调脂治疗目标
(三) 非药物治疗措施
(四) 药物治疗
第19章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一、 发病机制
(一) 代谢障碍学说
(二) 血管障碍学说
二、 病理
三、 分类
(一) 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四、 临床表现
(一) 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二) 非对称性神经病变
(三) 自主神经病变
(四) 混合型感觉运动性自主神经病变
(五) 糖尿病性脊髓病
(六) 脑部病变
五、 诊断
六、 治疗
(一) 控制血糖
(二) 药物治疗
(三) 对症治疗
第20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 病理生理
(一) 多元醇通路学说
(二)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学说
(三) 反应氧中间物学说
(四) 蛋白激酶C学说
二、 DR诊断
(一) 国内标准
(二) ETDRS标准
(三) 国际标准
三、 DR的筛查策略
四、 治疗
第21章 糖尿病教育
一、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目的
(一)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程序
(一) 评估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诊断
(三) 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
(四) 实施糖尿病教育
(五) 评价
三、 糖尿病教育策略
(一) 制定糖尿病教育计划之前必须进行学习需要评估
(二) 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资料准备
(三) 强调学习对象的参与
(四) 学习的指导应从简单到复杂
(五) 教学内容应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
(六) 一次教学内容不宜太多
(七) 对教学内容要适当安排实践应用
(八) 针对学习对象采取多种形式教学
(九) 重视糖尿病教育的信息反馈
(十)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一) 基础知识教育
(二) 心理教育
(三) 饮食治疗教育
(四) 运动治疗的教育
(五) 药物治疗教育
(六) 自我监测及护理教育
五、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
(一) 专题讲座
(二) 印刷资料
(三) 板报或宣传栏
(四) 演示
(五) 交谈
(六) 讨论
(七) 糖尿病健康咨询
(八) 案例学习
(九) 糖尿病患者联谊活动
第22章 血糖监测
一、 血糖的定期监测
(一) 血糖监测的时间
(二)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三) 要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
二、 血糖监测仪
(一) 经常校准血糖仪
(二) 血糖试纸的保存和核对
(三) 采血方法应得当
(四) 操作方法应得当
(五) 经常维护血糖仪
三、 动态血糖监测
(一) CGMS的工作原理
(二) CGMS与指测血糖的关系
(三) CGMS在临床的应用
(四) CGMS的不足之处
第23章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一、 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二、 饮食治疗的原则
三、 食物中的成分
(一) 糖类
(二) 蛋白质
(三) 脂肪
(四) 微量元素、维生素
(五) 甜味剂
(六) 酒精
四、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计算与计划
(一) 总热量的估算
(二) 确定三大营养素
(三) 确定餐次分配比例
(四) 配膳步骤
(五) 糖尿病患者食物交换法的概念
五、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六、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的饮食治疗
(一) 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
(二) 妊娠糖尿病
(三) 儿童糖尿病
(四)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
(五) 糖尿病肾病
(六) 糖尿病合并痛风
(七) 合并分解代谢疾病
七、 糖尿病饮食治疗存在的误区
(一) 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
(二) 只控制主食,其他副食不受限制
(三) 蛋白质摄入越多越好
(四) 不吃动物油,植物油的摄入不受限制
(五) 少吃一顿就不用再吃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
(六) 多吃食物就多用降糖药物
(七) 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因此,粗粮吃得越多越好
附表:等值食物交换份表
第24章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一、 概述
(一)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二) 运动的类型
(三) 运动的禁忌证
二、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
三、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四、 糖尿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常见的反应——低血糖
五、 保持和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第1章 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一、 糖尿病的定义
二、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 世界糖尿病流行趋势
(二) 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
三、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一)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二)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第2章 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
一、 糖尿病的分型
(一) 1型糖尿病
(二) 2型糖尿病
(三)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四) 妊娠期糖尿病(GDM)
二、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一) 无症状期
(二) 症状期
三、 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可疑指征
(二) 诊断标准
(三) 鉴别诊断
第3章 胰岛B细胞功能遗传缺陷型糖尿病
一、 青年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二、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一) 线粒体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第4章 代谢综合征
一、 概述
二、 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三、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一) 肥胖
(二) 活动减少
(三) 营养摄入失调
(四) 遗传因素
(五) 吸烟
(六) 老年
(七) 心理应激
四、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五、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
(一) 胰岛素抵抗
(二) 血糖稳定机制受损和糖尿病
(三) 肥胖
(四) 高血压
(五) 脂质代谢异常
(六) 微量蛋白尿
(七) 炎症因子
(八) 促凝血状态
(九) 内皮功能紊乱
六、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一) 生活方式干预
(二) 药物治疗
第5章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 尿糖的测定
(一) 肾糖阈
(二) 尿糖测定的方法
(三) 影响尿糖测定因素
二、 血糖的测定
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一) 原理
(二) 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结果分析
四、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五、 糖化血红蛋白
(一) 正常的血红蛋白
(二)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
(三)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四) 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的关系
(五) 影响因素
(六) 意义
六、 果糖胺
七、 血尿酮体
八、 胰腺B细胞功能测定
(一) 胰岛素释放实验
(二) C肽释放实验
(三) 精氨酸刺激实验
九、 胰岛自身抗体
(一)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二) 胰岛细胞抗体(ICA)
(三) 其他抗体
第6章 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评估
一、 胰岛B细胞功能的评价
(一) 胰岛B细胞功能的临床评估
(二) 胰岛B细胞功能的科研评估
二、 胰岛素敏感性的评价
(一) 精确检测体内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
(二) 简易估测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
第7章 糖尿病治疗原则
一、 全方位治疗
(一) 降糖治疗
(二) 降压治疗
(三) 纠正血脂异常
(四) 抗凝治疗
(五)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二、 综合治疗
(一) 糖尿病教育
(二) 饮食控制
(三) 运动疗法
(四) 血糖监测
(五) 药物治疗
三、 个体化治疗
四、 1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 原则
(二) 胰岛素治疗方法
(三) 1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治疗中可以联合应用的口服降糖药
五、 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 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二) 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的联合应用
第8章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
一、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药动学
(三)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四) 主要副作用
(五) 禁忌证
(六) 临床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七)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八) 磺脲类药物使用中注意事项
(九) 磺脲类药物的失效
二、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药动学
(三)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四)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五) 主要不良反应
(六) 禁忌证
三、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三) 主要不良反应
四、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一) 作用机制
(二)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三) 主要副作用
(四) 禁忌证
五、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
(一) 作用机制
(二) 药动学
(三) 适应证及服药方法
(四) 主要副作用
(五) 禁忌证
六、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
(一) 空腹高血糖为主
(二) 餐后高血糖为主
(三) 空腹及餐后高血糖并存
第9章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一、 胰岛素的种类
(一) 短效胰岛素
(二) 中效胰岛索
(三) 中短效混合胰岛素(预混)
(四) 长效胰岛素
二、 胰岛素的纯度、品种
三、 给药途径
四、 胰岛素治疗目标及适应证
(一) 胰岛素治疗的目标
(二) 主要适应证
五、 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
(一) 常规治疗(conventional therapy)
(二) 强化治疗(intensive therapy)
六、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意义
(二)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方案
七、 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副作用
(一) 低血糖
(二) 体重增加
(三) 高胰岛素血症
八、 人胰岛素类似物
(一) 快速作用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又称超短效胰岛素)
(二) 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第10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基本检查
(二) 进一步检查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一) 补液
(二) 胰岛素治疗
(三)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四) 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
五、 预防
第11章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有以下情况,应考虑本症
(二) 鉴别诊断
四、 治疗
(一) 补液
(二) 胰岛素治疗
(三)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四) 其他治疗
五、 预后
第12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一、 概述
二、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一) 代谢异常
(二) 高血压
(三) 遗传基因
(四) 血管性缺血、缺氧学说
(五) 血管活性因子合成、释放减少
(六) 自由基氧化应激
四、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一) 高血压
(二) 血脂紊乱
(三) 肥胖
(四) 吸烟
(五) 蛋白尿
(六) 遗传因素
五、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一)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糖尿病患者
(二) 积极控制或消除有关的危险因素
(三) 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四) 及时有效地治疗慢性并发症
第13章 糖尿病与妊娠
一、 概述
(一) 妊娠期糖尿病(GDM)
(二) 糖尿病合并妊娠
二、 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
(一) 相对低血糖及高非酯化脂肪酸状态
(二) 妊娠期特有的抗胰岛素激素随孕周递增
三、 妊娠对糖尿病的影响
(一) 尿糖
(二) 妊娠
(三) 各孕期的影响
四、 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一) 对孕妇的影响
(二) 对胎儿的影响
(三) 对新生儿的影响
五、 实验室检查
(一) 葡萄糖筛查实验
(二) 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
六、 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
七、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分级
八、 治疗
(一) 妊娠前咨询
(二) 妊娠期治疗
(三) 妊娠期的监护
(四) 分娩时间与方式
(五) 新生儿的处理
九、 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哺乳
十、 妊娠糖尿病的产后随访
第14章 糖尿病与高血压
一、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一) 危险性
(二) 病因
二、 诊断与筛查
三、 治疗
(一) 治疗目标
(二) 血压监测
(三) 行为干预
(四) 药物治疗
第15章 糖尿病与感染
一、 概述
二、 糖尿病感染情况
(一) 呼吸系统感染
(二) 泌尿系统感染
(三) 皮肤感染
(四) 牙周病
(五) 其他少见感染
三、 发病机制
四、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防治
第16章 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
一、 概述
二、 危险因素
(一) 高血糖
(二) 多种危险因素的作用
(三) 吸烟
(四) 遗传因素
三、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一) 流行病学特点
(二) 病理特点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四、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理特点
(三) 临床表现
(四) 治疗
(五)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防
第17章 糖尿病肾脏病变
一、 流行病学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 遗传易感性
(二)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
(三) 生化代谢紊乱
(四) 高血压
(五) 生长因子
(六) 氧化应激
三、 病理与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一) 微量白蛋白尿
(二) 微量转铁蛋白尿
(三) 肾小管损害指标
(四)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参数
五、 治疗
(一) 血糖控制
(二) 饮食治疗
(三) 降血压治疗
(四) 其他药物
(五) 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第18章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一、 正常脂代谢
(一) 脂蛋白分类
(二)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三) 脂蛋白代谢
二、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
(一) 高TG血症
(二) 小而密LDL-C(small and dense LDL-C,sLDL)增多
(三) 低HDL-C
(四) 糖尿病脂蛋白的修饰
三、 高脂血症的分类及诊断
(一) 高脂血症分类
(二) 高脂血症诊断
四、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治疗
(一) 调脂治疗原则
(二) 调脂治疗目标
(三) 非药物治疗措施
(四) 药物治疗
第19章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一、 发病机制
(一) 代谢障碍学说
(二) 血管障碍学说
二、 病理
三、 分类
(一) 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四、 临床表现
(一) 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二) 非对称性神经病变
(三) 自主神经病变
(四) 混合型感觉运动性自主神经病变
(五) 糖尿病性脊髓病
(六) 脑部病变
五、 诊断
六、 治疗
(一) 控制血糖
(二) 药物治疗
(三) 对症治疗
第20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 病理生理
(一) 多元醇通路学说
(二)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学说
(三) 反应氧中间物学说
(四) 蛋白激酶C学说
二、 DR诊断
(一) 国内标准
(二) ETDRS标准
(三) 国际标准
三、 DR的筛查策略
四、 治疗
第21章 糖尿病教育
一、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目的
(一)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程序
(一) 评估
(二) 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诊断
(三) 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
(四) 实施糖尿病教育
(五) 评价
三、 糖尿病教育策略
(一) 制定糖尿病教育计划之前必须进行学习需要评估
(二) 做好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资料准备
(三) 强调学习对象的参与
(四) 学习的指导应从简单到复杂
(五) 教学内容应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
(六) 一次教学内容不宜太多
(七) 对教学内容要适当安排实践应用
(八) 针对学习对象采取多种形式教学
(九) 重视糖尿病教育的信息反馈
(十)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一) 基础知识教育
(二) 心理教育
(三) 饮食治疗教育
(四) 运动治疗的教育
(五) 药物治疗教育
(六) 自我监测及护理教育
五、 糖尿病教育的形式
(一) 专题讲座
(二) 印刷资料
(三) 板报或宣传栏
(四) 演示
(五) 交谈
(六) 讨论
(七) 糖尿病健康咨询
(八) 案例学习
(九) 糖尿病患者联谊活动
第22章 血糖监测
一、 血糖的定期监测
(一) 血糖监测的时间
(二) 血糖监测的频率
(三) 要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
二、 血糖监测仪
(一) 经常校准血糖仪
(二) 血糖试纸的保存和核对
(三) 采血方法应得当
(四) 操作方法应得当
(五) 经常维护血糖仪
三、 动态血糖监测
(一) CGMS的工作原理
(二) CGMS与指测血糖的关系
(三) CGMS在临床的应用
(四) CGMS的不足之处
第23章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一、 饮食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二、 饮食治疗的原则
三、 食物中的成分
(一) 糖类
(二) 蛋白质
(三) 脂肪
(四) 微量元素、维生素
(五) 甜味剂
(六) 酒精
四、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计算与计划
(一) 总热量的估算
(二) 确定三大营养素
(三) 确定餐次分配比例
(四) 配膳步骤
(五) 糖尿病患者食物交换法的概念
五、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六、 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的饮食治疗
(一) 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
(二) 妊娠糖尿病
(三) 儿童糖尿病
(四) 围手术期的糖尿病
(五) 糖尿病肾病
(六) 糖尿病合并痛风
(七) 合并分解代谢疾病
七、 糖尿病饮食治疗存在的误区
(一) 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
(二) 只控制主食,其他副食不受限制
(三) 蛋白质摄入越多越好
(四) 不吃动物油,植物油的摄入不受限制
(五) 少吃一顿就不用再吃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
(六) 多吃食物就多用降糖药物
(七) 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因此,粗粮吃得越多越好
附表:等值食物交换份表
第24章 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一、 概述
(一)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二) 运动的类型
(三) 运动的禁忌证
二、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
三、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四、 糖尿病患者运动过程中常见的反应——低血糖
五、 保持和提高运动的积极性
糖尿病诊治培训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