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导论[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任定华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50175201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由总论篇、原理篇、方法篇和编辑工程篇4个版块构成其知识体系。总论篇从?淖帜旰诺难莼、编辑进化与科技进步的关系以及各种编辑传播媒体的演变展现了编辑发展的概貌,并讨论了编辑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学科的知识层次结构、编辑的内在与外在基本功能及编导者的地位与使命等理论问题。原理篇论述了编辑信息原理、编辑语言原理、编辑美学原理、编辑再创性原理。方法论篇介绍了方法论研究的态势、几种学术观点及其倾向、着重讨论了哲学方法、科学方法、数学方法以及信息系统与控制方法的应用。编辑工程篇从编导策划到编辑传播的全过程构成信息知识有序化、媒体化与社会化的运作程序。最后展望了经济时代编辑系统的前景? 本书是各种不同媒体理论与实际工作者的参考书,是高校新闻、编辑、传媒与出版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教学的参考教材,对从事图书、信息资料工作者也有参考和收藏价值。

目录

目录
1.2.3 我国汉字符号形态的演化
12.1 信息、知识编辑传播媒体的社会地位
12.1.1 信息、知识编辑传播媒体的历史地位
12.1.2 信息、知识编辑传播媒体在科学技术革命中的地位
12.1.3 信息、知识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
12.2 信息、知识编辑传播媒体的基本特征
12.2.1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成果的真实记录
12.2.2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人类社会进化的信息、知识源
12.2.3 科技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成为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
12.2.4 编辑媒体是当代信息、知识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12.2.5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发现和培育人才的学校
1.2.4 汉字结构的六书法
12.2.6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地
12.2.7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国家编辑传播出版方针、政策的体现
12.2.8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评价创作者的依据
12.2.9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特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献
12.2.10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精神财富
12.3 当代编导者的神圣使命
12.3.1 编导者是信息、知识的物化者
12.3.2 编导者是信息、知识的传播者
12.3.3 编导者是信息、知识新域的开拓者
12.3.4 编导者是青年新秀的扶持者
2 编辑系统进化与科学技术进步
12.3.5 编导者是科学、艺术真理的捍卫者
12.3.6 编导者是科学、艺术道德的维护者
12.3.7 编导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12.3.8 编导者是社会信息、知识群的构建者
第2篇 编辑学基本原理
引言
13 编辑学原理研究现状及其构建编辑学原理的科学原则
13.1 我国编辑学原理研究现状
13.1.1 萧汉森、戴志松提出的3个原理
13.1.2 陈雨思提出的5个原理
2.1 科学技术是编辑学研究对象信息、知识的主要内容
13.1.3 王振锋提出的3个原理
13.2 构建编辑学原理的科学原则
13.2.1 数学公理化的科学原则
13.2.2 遵循科学理论形式的学科原则
13.2.3 编辑学原理与编辑本质统一的科学原则
14 编辑信息原理
14.1 信息与编辑信息及其概念
14.1.1 一般信息及概念
14.1.2 实用信息及其概念
14.1.3 哲学信息及其概念
2.2 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在编辑系统进化史上的地位
14.1.4 编辑信息及其概念
14.2 信息社会、社会信息与编辑信息
14.3 编辑信息与信息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14.3.1 编辑信息与信息存在形态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14.3.2 编辑信息与信息存在范围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14.4 编辑信息的基本特征
14.4.1 新颖性
14.4.2 对象性
14.4.3 商品性
14.4.4 规范性
2.2.1 编辑系统进化与造纸术的发明
14.4.5 继延性
14.4.6 共享性
14.5 编辑信息原理
15 编辑语言原理
15.1 语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5.1.1 语言的概念
15.1.2 语言的基本特征
15.2 编辑语言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5.2.1 编辑语言的概念
15.2.2 编辑语言的特征
2.2.2 编辑系统进化与印刷术的发明
15.3 编辑语言系统层级结构
15.4 编辑语言类别描述
15.5 与编辑语言有关的数学模型
15.5.1 确定作者文风特征数学模型
15.5.1 自然语言词汇分布数学模型
15.6 编辑语言原理
16 编辑美学原理
16.1 美与美学概念及其学科类别
16.1.1 美与美学的概念
16.1.2 美学的学科类别
2.3 人类近代文明史上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地是编辑系统进化的摇篮
16.2 编辑美及其特征
16.3 编辑美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律
16.3.1 编辑美的内容
16.3.2 编辑美的规律
16.4 编辑美的社会功能
16.5 编辑美学原理
17 编辑再创性原理
17.1 创造与编辑再创性概念
17.1.1 创造与创造学概念
17.1.2 编辑再创性概念
2.4 人类社会近代文明史上几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给编辑系统进化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17.2 编辑思维形式与再创性思维形式
17.2.1 编辑一般思维形式
17.2.2 编辑再创性思维形式
17.3 编辑再创性的特征
17.3.1 编辑思维的求异性
17.3.2 编辑思维的突发性
17.3.3 编辑思维的新颖性
17.3.4 编辑思维的综合性
17.3.5 编辑思维的严密性
17.4 编辑再创性原理
3 编辑系统进化与信息、知识传播媒体的演化1
18 编辑传播原理
18.1 传播与传播学概念
18.1.1 传播的概念与传播类型
18.1.2 传播学的概念
18.2 编辑传播的性质及其特征
18.2.1 编辑传播的性质
18.2.2 编辑传播的特征
18.3 编辑传播模式及其传播过程
18.3.1 编辑传播模式
18.3.2 编辑传播过程的5W公式
前言
3.1 编辑系统进化与图书传播媒体演化
18.4 编辑传播的社会功能
18.5 编辑传播原理
第3篇 编辑与编辑学方法论
引言
19 我国目前编辑学研究中的几中学术观点及其思考
19.1 当前编辑与编辑学研究中的几种主要编辑观
19.1.1 主体、客体编辑观
19.1.2 作者、读者中介论编辑观
19.1.3 文化缔构编辑观
19.1.4 信息智化编辑观
3.1.1 国外图书传播媒体的演变
19.1.5 编辑活动编辑观
19.2 对我国目前一些编辑观的思考
19.2.1 两种偏向产生的社会客观原因
19.2.2 两种偏向产生的主观认识原因
19.3 确立正确编辑观的科学原则
19.3.1 运用哲学的科学原则
19.3.2 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科学原则
19.3.3 批判与继承的科学原则
19.3.4 编辑学本质统一的科学原则
20 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态势与确立全息、统一论的编辑观
3.1.2 我国图书传播媒体的演变
20.1 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态势
20.2 全息统一论对编辑学研究的意义
20.2.1 全息统一论是科学观的重大变革
20.2.2 全息统一论对编辑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20.2.3 全息统一论对编辑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20.3 用全息统一论构建编辑学的学科系统与要素
20.3.1 全息统一论的本质
20.3.2 用全息统一论考察编辑学系统及其要素
20.4 编辑学结构系统与要素的全息统一性
20.4.1 编辑学的同根、同源、同质与同构性
3.2 编辑系统进化与期刊传播媒体演化
20.4.2 编辑学结构系统与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20.4.3 编辑学结构系统的相似性与环境的相互演化
21 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在编辑学构建中的意义
21.1 研究编辑学方法论的意义
21.1.1 编辑学方法论与揭示编辑学内在规律相一致
21.1.2 研究编辑学方法论的现实意义
21.1.3 编辑学方法论对造就跨世纪人才的意义
21.2 编辑学方法论的结构层次性
21.3 哲学在编辑实践与编辑学研究实践中意义
21.3.1 哲学对编辑学研究者世界观方面的意义
3.2.1 国外期刊传播媒体的演变
21.3.2 哲学对编辑学研究者在认识论方面的意义
21.3.3 哲学对编辑学研究者在方法论方面的意义
21.4 科学方法论在编辑与编辑学研究实践中的意义
21.4.1 科学思维在编辑学构建中的应用
21.4.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编辑学构建中的应用
21.4.3 继承的批判方法在编辑学构建中的意义
21.4.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编辑学构建中的应用
21.4.5 系统方法、信息方法与控制方法在编辑学构建中的应用
22 编辑学学科特殊的方法论
22.1 构建编辑学特殊方法论的科学原则
3.2.2 我国期刊传播媒体的演变
22.1.1 哲学、科学方法论与编辑学特殊方法论的异同
22.1.2 编辑学学科内容与编辑学方法论的异同
22.1.3 编辑方法与编辑学方法存在于编辑实践的节奏之中
22.2 信息、知识有序化的方法
22.3 信息、知识媒体化的方法
22.4 信息、知识社会化的方法
23 数学方法在编辑实践和编辑学研究实践中的意义
23.1 数学方法及其意义
23.2 移植有关数学模型于编辑学的内容之中
23.2.1 信息量的数学模型
3.3 编辑系统进化与报纸传播媒体演化
23.2.2 科学信息、知识总量的增长规律数学模型
23.2.3 科学信息、知识分布规律的数学模型
23.2.4 著作者与信息、知识文稿数学关系规律数学模型
23.2.5 科学信息、知识文稿的老化规律
23.3 在编辑系统工程中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23.3.1 文图稿质量评价数学模型
23.3.2 对信息、知识印制媒体的综合评价模型
23.3.3 三审制数学模型
23.3.4 现代化管理数字模型
第4篇 编辑系统工程
3.3.1 国外报纸传播媒体的演变
引言
24 编导策划与设计
24.1 编导策划与设计的概念
24.2 编导策划与设计的意义
24.2.1 编导策划与设计思想是创办特定传播媒体的基本原动力
24.2.2 编导策划与设计目标是创办特定媒体的最高准则
24.2.3 编导策划与设计蓝图是特定媒体依循的宪章
24.3 编导策划与设计的客观依据
24.3.1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任何编导策划与设计的客观依据
24.3.2 国家的总体路线、方针、政策是编导策划与设计的必然依据
3.3.2 我国报纸传播媒体的演变
24.3.3 社会成员的信息、知识需求是编导策划与设计的基础依据
24.3.4 各种学科的发展势态是编导策划与设计的科学依据
24.3.5 信息、知识传播媒体发展的动态是编导策划与设计的直接依据
24.3.6 前馈信息
24.4 编导策划与设计的科学原则
24.4.1 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
24.4.2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24.4.3 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原则
24.4.4 贯彻“百家争鸣”的原则
24.4.5 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
4 编辑系统进化与信息、知识传播媒体的演化2
24.4.6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24.5 编导策划与设计的基本特征
24.5.1 创造性特征
24.5.2 系统性特征
24.5.3 媒体类别性特征
24.5.4 学科性特征
24.5.5 时代超前性特征
24.6 编导策划与设计的内容
24.6.1 宗旨
24.6.2 对象
第1篇 编辑学总论
4.1 编辑系统进化与广播传播媒体演化
24.6.3 性质
24.6.4 立场观点
24.6.5 内容
24.6.6 媒体要素
25 学术编辑与艺术编辑
25.1 学术编辑
25.1.1 学术编辑概念
25.1.2 学术编辑基本内容
25.1.3 正确处理学术编辑实践中的一些关系
25.2 艺术编辑
4.1.1 国外广播传播媒体的演变
25.2.1 艺术编辑概念
25.2.2 读者、观者、听者视觉心理研究
25.2.3 艺术编辑原则
25.2.4 艺术编辑选材
25.2.5 艺术编辑手法
26 技术、电子与音乐编辑
26.1 技术、电子与音乐编辑的概念
26.1.1 技术编辑的概念
26.1.2 电子编辑的概念
26.1.3 音乐与音乐编辑的概念
4.1.2 我国广播传播媒体的演变
26.2 技术编辑的内容与原则
26.2.1 技术编辑内容
26.2.2 技术编辑的基本原则
26.3 电子编辑的基本内容
26.3.1 电子编辑对传统印刷传播媒体的改造
26.3.2 广播媒体的电子编辑
26.3.3 影视媒体的电子编辑
26.4 音乐编辑内容与科学原则
26.4.1 音乐编辑的内容
26.4.2 音乐编辑的科学原则
4.2 编辑系统进化与影视传播媒体演化
27 编辑系统的印制
27.1 编辑系统印制的概念及其意义
27.1.1 印制是编辑系统工程的基本环节
27.1.2 印制是特定编辑媒体外在质量的根本保证
27.1.3 印制是信息、知识编辑媒体物质价值的体现
27.1.4 印制是特定编辑媒体信息、知识著作权的证书
27.1.5 印制是编导者再创造劳动最终的体现
27.2 编辑系统印制方式的选择
27.2.1 印制方式选择的原则
27.2.2 印制方式的类型与特点
4.2.1 国外影视传播媒体的演变
28 编辑系统的传播与传递
28.1 编辑传播与传递的概念及其意义
28.2 读者、听者、观者的心理考察
28.2.1 读、观、听者的信息、知识需求
28.2.2 读、观、听者的需求动机
28.2.3 读、观、听者的兴趣
28.2.4 读、观、听者的情绪
28.3 编辑传播与传递的运行机制
28.3.1 编辑系统的传播与传递机制与社会进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28.3.2 特定地区、国家和特定信息、知识传播机制具有网络化的特征
4.2.2 我国影视传播媒体的演变
28.3.3 以纸为编辑媒体的图书、期刊、报纸等信息、知识的传播机制
28.3.4 以电子为介质的广播、电影、电视编辑媒体的传播机制
28.4 编辑传播与传递形式
28.4.1 以纸为介质的信息、知识编辑媒体传播形式
28.4.2 以电子为介质的信息、知识编辑媒体传播方式
29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的质量及其控制
29.1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质量概念
29.1.1 社会价值
29.1.2 学术价值
29.1.3 艺术价值
4.3 编辑系统进化与电子传播媒体演化
29.1.4 信息价值
29.1.5 实践价值
29.1.6 经济价值
29.1.7 历史价值
29.2 编辑媒体质量的意义
29.2.1 质量是信息、知识编辑媒体发展、繁荣的决定因素
29.2.2 质量是编辑媒体学科专业、艺术信息、知识的内涵
29.2.3 质量是编辑媒体的核心
29.2.4 质量是开发编辑媒体信息、知识资源的保证
29.2.5 质量是社会信息、知识传播与交流的保证书
5 编辑学研究的历史、研究态势及其学科构建的客观标准
29.2.6 质量是编导者素质的标志
29.2.7 质量是编辑媒体生存的根本
29.2.8 质量是编辑媒体科学管理的中心
29.3 影响编辑媒体的质量因素
29.3.1 人员的质量因素
29.3.2 原材料的质量因素
29.3.3 设备工具的质量因素
29.3.4 工艺方法的质量因素
29.3.5 环境质量因素
29.3.6 工作与管理质量因素
5.1 编辑学研究历史简述
29.4 信息、知识编辑媒体的全面质量控制
29.4.1 总体质量目标
29.4.2 编辑媒体学术、艺术、技术等的质量控制
29.4.3 文字符号质量控制
29.4.4 标准化、规范化质量控制
29.4.5 印制质量控制
29.4.6 编辑反馈对编辑媒体质量的全面控制
30 编辑系统的科学管理
30.1 编辑系统科学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30.1.1 科学管理就是编辑系统的决策
5.2 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基本态势
30.1.2 科学管理目的性在于出效益
30.1.3 科学管理是编辑系统的自我调控
30.1.4 科学管理是高超的领导艺术
30.2 编辑系统科学管理原则
30.2.1 政治性原则
30.2.2 媒体性原则
30.2.3 系统性原则
30.2.4 整体性原则
30.2.5 反馈性原则
30.3 编辑系统科学管理内容
引言
5.2.1 编辑学研究态势是个学术理论问题
30.3.1 目标管理
30.3.2 计划管理
30.3.3 政策管理
30.3.4 组织管理
30.3.5 制度管理
30.3.6 财务管理
30.3.7 著作权管理
30.3.8 保密管理
30.3.9 信息资料档案管理
30.3.10 经营管理
5.2.2 我国目前编辑学研究的基本态势
30.4 编辑系统科学管理方法
30.4.1 法律方法
30.4.2 行政方法
30.4.3 经济方法
30.4.4 教育方法
31 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系统
31.1 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及其概念
31.1.1 知识经济兴起的概貌
31.1.2 知识经济的概念
31.2 知识经济与编辑、编辑学研究对象信息、知识
5.3 编辑学学科构建的客观标准
31.2.1 编辑学对象是信息、知识的原由
31.2.2 知识经济为编辑学研究对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31.3 知识经济系统与编辑系统
31.3.1 知识创新体系与编辑系统
31.3.2 知识传播体系与编辑系统
31.3.3 创新知识应用系统与编辑系统
31.4 知识经济时代编辑系统的特征
31.4.1 信息、知识数字化
31.4.2 信息、知识计算机化
31.4.3 信息、知识多媒体化
6 编辑与编辑学研究的对象及其概念
31.4.4 信息、知识高速公路化
31.4.5 信息、知识国际化
后记
6.1 对我国目前编辑与编辑学概念的辨识
6.2 编辑与编辑学概念的科学特征
6.3 给定编辑与编辑学概念的科学原则
6.4 编辑概念与编辑学概念的界定
7 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1 认识编辑学学科性质的科学依据
1 编辑系统进化与文字符号演化
7.1.1 从科学发展的态势考察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1.2 从科学发展的相关性规律考察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1.3 从编辑学的研究内容探索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1.4 从编辑与编辑学研究对象考察其学科性质
7.2 编辑学学科命题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7.2.1 从标志人类社会文明几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考察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2.2 从信息社会的到来考察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2.3 从波普尔世界3理论考察编辑学的学科性质
7.3 编辑学是涵盖面较大的横断学科
8 编辑学的学科范围与相关及新兴学科的关系
1.1 国外文字符号的演化概况
8.1 编辑学学科范围的科学依据
8.2 编辑学学科的归属问题
8.2.1 编辑学不是社会科学范畴的学科
8.2.2 编辑学也不是自然科学范畴的学科
8.2.3 编辑学更不是意识形态范畴的学科
8.2.4 编辑学是应用学科吗?
8.3 编辑学与相关及新兴学科的关系
8.3.1 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关系
8.3.2 编辑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8.3.3 编辑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1.2 我国汉字符号的演化概况
8.3.4 编辑学与文化学的关系
9 编辑学系统结构及其层级体系
9.1 编辑学的学科系统结构
9.2 编辑学结构及其层级体系构建的科学原则
9.2.1 科学性原则
9.2.2 实践性原则
9.2.3 整体性原则
9.2.4 层级性原则
9.3 编辑学系统结构及其层级体系
9.4 编辑学学科结构及其层级体系的学科概述
1.2.1 我国文字符号形成的前期
9.4.1 第1层级学科群的概述
9.4.2 第2层级学科群概述
9.4.3 第3层级学科群概述
9.4.4 第4层级学科群概述
10 编辑系统的内在功能
10.1 编辑系统结构与编辑功能
10.2 编辑系统的内在功能
10.2.1 编辑选择性功能
10.2.2 编辑创造性功能
10.2.3 编辑规范性功能
1.2.2 我国最初的符号及其形态演化
10.2.4 编辑媒体性功能
10.2.5 编辑传播性功能
11 编辑系统的社会功能
11.1 推动人类社会进化功能
11.2 舆论导向与控制功能
11.3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功能
11.4 对人类育化与智能开发功能
11.5 对科技与文化的增殖功能
11.6 审美情趣与娱乐消遣功能
12 信息、知识编辑传播媒体的社会地位、基本特征与编导者使命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编辑学导论[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