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徐复观是一个在湖北东部巴河流域的泥土地上诞生而走进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史的著名学者。与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大变迁相伴随,他走过了由农村的儿子到现代新儒学大师的传奇人生历程,其治学立言的主旨。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作现代的疏释,于古今中西、文史哲艺之间,阐扬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人文精神,并使之再生于当今世界,造福于中华民族。其学术思想有力地促进了现代新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在海峡两岸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著《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两汉思想史》诸书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经典。他为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留下了数百万字的精彩著述,更留下了一颗跃动不息的中国心。
目录
第1章 鄂东农村的儿子
一、20世纪初的鄂东之地
二、徐复观的农村记忆
三、鄂东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2章 从书生到军人
一、新旧并进的启蒙教育
二、从浠水到武昌
三、投入时代的激流
四、从娘子关到延安
五、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
第3章 生命的转折
一、熊十力“起死回生的一骂”
二、从《学原》到《民主评论》
三、执教大学
四、台港地区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形成
第4章 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西文化的不同开端
三、中西文化的不同自觉
四、中西文化的不同层级
五、中国文化的成就、局限与转进
第5章 消解形而上学的心学路向
一、“心的父化”
二、“形而中者谓之心”
三、消解形而上学
四、现代新儒学的自我批判
第6章 中国道德精神的阐扬
一、“忧患意识”:中国道德精神的建立
二、“为己之学”:中国道德精神的展开
三、中国道德精神的现代意义
第7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疏释
一、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
二、由思的世界到画的世界
三、中国画的现代意义
第8章 中国史学精神的解读
一、“哲学家的语言”与“史学家的语言”
二、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史学精神的成立
三、史学与史学家
第9章 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
一、“现代文化的性格”
二、“科学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分裂
三、“不思不想的时代”
四、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10章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一、对国民党失败的反省
二、《我所了解的蒋总统的一面》
三、支持内地的改革开放
四、一颗伟大的中国心
第11章 生命的最后历程
一、移居香港
二、心系故乡
三、生命的余光
四、融入故乡的泥土地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后记
一、20世纪初的鄂东之地
二、徐复观的农村记忆
三、鄂东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2章 从书生到军人
一、新旧并进的启蒙教育
二、从浠水到武昌
三、投入时代的激流
四、从娘子关到延安
五、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幕僚
第3章 生命的转折
一、熊十力“起死回生的一骂”
二、从《学原》到《民主评论》
三、执教大学
四、台港地区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形成
第4章 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西文化的不同开端
三、中西文化的不同自觉
四、中西文化的不同层级
五、中国文化的成就、局限与转进
第5章 消解形而上学的心学路向
一、“心的父化”
二、“形而中者谓之心”
三、消解形而上学
四、现代新儒学的自我批判
第6章 中国道德精神的阐扬
一、“忧患意识”:中国道德精神的建立
二、“为己之学”:中国道德精神的展开
三、中国道德精神的现代意义
第7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疏释
一、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
二、由思的世界到画的世界
三、中国画的现代意义
第8章 中国史学精神的解读
一、“哲学家的语言”与“史学家的语言”
二、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史学精神的成立
三、史学与史学家
第9章 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
一、“现代文化的性格”
二、“科学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分裂
三、“不思不想的时代”
四、重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第10章 在学术与政治之间
一、对国民党失败的反省
二、《我所了解的蒋总统的一面》
三、支持内地的改革开放
四、一颗伟大的中国心
第11章 生命的最后历程
一、移居香港
二、心系故乡
三、生命的余光
四、融入故乡的泥土地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后记
徐复观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