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人们常常会问:法是什么?法为什么有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法代表着公平与正义吗?法可以干预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吗?法是如何制定又是如何实现的?适用法律有哪些方法?法官的恰当角色和实际的角色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法理学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法理学不仅承载着法学入门与向导的功能,更承载着法律精神的启蒙与传承以及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训练的功能。
美国已故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六次危机》中曾谈到他对学习法理学这门课的体会。他说:“回顾我自己在法律学院(在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的岁月,从准备参加政治生活的观点来看,我所选修的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就是朗·富勒博士讲授的法理学即法律哲学……这不是一门要考学位的必修课,但是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公众生活的法律系学生来说,它是一门基础课。因为从事公职的人不仅必须知道法律,他还必须知道它是怎样成为这样的法律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法律的缘由。而要获得这种知识背景的时期,又是在学院和大学期问,这时一个人还有可以悠闲自得地从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后,他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活动和讲演是太忙了;如果他在大学期间没有获得这种眼界和知识背景,那么也许就永远得不到了。”这也是我们的法律课程体系中为什么将法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的原因所在。
国内已有多种版本的法理学教材,本人也参与了张文显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理学》,积累了一些编写教材的经验,但要超越却是相当不易的。本教材在吸收现有教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力图作一些理论的创新,寄希望能满足学者的需要。
目录
总序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
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
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法的本体
第一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特征
第二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的作用释义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法的局限性
第三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
第二节 法律规则
第三节 法律原则
第四节 法律概念
第四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分类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五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七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运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释义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实现
第二编 法的历史
第九章 法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 法起源的主要学说
第三节 法起源的条件
第十章 法的发展
第一节 法发展的方式
第二节 法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四节 法系
第十一章 法的现代化
第一节 法的现代化释义
第二节 法的现代化的动力与资源
第三节 中国法的现代化
第十二章 法的全球化
第一节 法律全球化的定义
第二节 法律全球化对各国法制的影响
第十三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辨析
第二节 法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法治国家的基础理论
第三编 法的价值
第十四章 法的价值概述
第一节 价值与法的价值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与冲突
第十五章 自由与秩序
第一节 法的自由价值
第二节 法的秩序价值
第三节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第十六章 正义与利益
第一节 法的正义价值
第二节 法的利益价值
第三节 正义与利益的协调
第十七章 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法的公平价值
第二节 法的效率价值
第三节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四编 法的运行
第十八章 法的运行环境
第一节 文化土壤
第二节 经济条件
第三节 政治环境
第四节 科学技术
第十九章 立法
第一节 立法释义
第二节 立法的原则
第三节 立法程序
第二十章 执法
第一节 执法的概念
第二节 执法体系
第三节 执法的原则
第二十一章 司法
第一节 司法的概念
第二节 司法体系
第二节 司法的原则
第二十二章 守法
第一节 守法的概念
第二节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第三节 守法的主客观条件
第四节 普法教育与守法
第二十三章 法律监督
第一节 法律监督释义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功能
第三节 我国法律监督的体系
第二十四章 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发现
第二节 法律解释
第三节 法律论证
第四节 法律推理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法理学是什么
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
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法的本体
第一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特征
第二章 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的作用释义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四节 法的局限性
第三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述
第二节 法律规则
第三节 法律原则
第四节 法律概念
第四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分类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五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概述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七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运行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释义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实现
第二编 法的历史
第九章 法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 法起源的主要学说
第三节 法起源的条件
第十章 法的发展
第一节 法发展的方式
第二节 法发展的规律
第三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四节 法系
第十一章 法的现代化
第一节 法的现代化释义
第二节 法的现代化的动力与资源
第三节 中国法的现代化
第十二章 法的全球化
第一节 法律全球化的定义
第二节 法律全球化对各国法制的影响
第十三章 法治与法治国家
第一节 “法治”辨析
第二节 法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 法治国家的基础理论
第三编 法的价值
第十四章 法的价值概述
第一节 价值与法的价值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与冲突
第十五章 自由与秩序
第一节 法的自由价值
第二节 法的秩序价值
第三节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第十六章 正义与利益
第一节 法的正义价值
第二节 法的利益价值
第三节 正义与利益的协调
第十七章 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法的公平价值
第二节 法的效率价值
第三节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四编 法的运行
第十八章 法的运行环境
第一节 文化土壤
第二节 经济条件
第三节 政治环境
第四节 科学技术
第十九章 立法
第一节 立法释义
第二节 立法的原则
第三节 立法程序
第二十章 执法
第一节 执法的概念
第二节 执法体系
第三节 执法的原则
第二十一章 司法
第一节 司法的概念
第二节 司法体系
第二节 司法的原则
第二十二章 守法
第一节 守法的概念
第二节 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第三节 守法的主客观条件
第四节 普法教育与守法
第二十三章 法律监督
第一节 法律监督释义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功能
第三节 我国法律监督的体系
第二十四章 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发现
第二节 法律解释
第三节 法律论证
第四节 法律推理
Jurisprudenc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