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层文官

副标题:无

作   者:赖瑞和著

分类号:

ISBN:978710107962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唐代士人在仕宦中途,会出任哪一些中层的官职?这些官职在整个唐代官僚体系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唐代士人做官,又有哪些大规律?他们经常出任的官职,可不可以“预测”?有没有一个模式可寻?这些重要问题,过去几乎无人研究,为唐史研究上的一大空白,而这正是《唐代中层文官》拟填补的。 《唐代中层文官》是《唐代基层文官》的续篇,分章详论了唐代士人在中年经常出任的几种官职,包括京官七种——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官一种——县令,州府官一种——司录、录事参军,以及幕府官一种——判官。 过去的职官研究,不是偏向京官或州县官,就是忽略了幕府官,都让人无法看清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唐代中层文官》把这三大职官系统结合起来考察,涵盖面最宽广,而且也留意唐前后期的差别。 作者赖瑞和文笔生动,叙事简洁明快,以正史、墓志、唐代涛文等多元材料,叙写了唐代士人做官的种种有趣细节,避免一般制度史论著的枯涩,力求把读者带进唐代官场的动态世界。

目录

自序
導言
一、本書的研究範圍
二、「非士職」:唐代士人不做何官?
三、唐代官場上的四個「模範」
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規律
五、唐代士人的常任官模式
六、本研究課題的「代表性」
七、唐代「士人」的定義和特色
八、基層、中層和高層文官的定義
九、研究文獻回顧
第一章 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
一、御史的起源、變革和組織
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
三、御史的選任
四、「攝」御史和「兼」御史
五、真御史、使府御史和外臺御史
六、外臺御史和監院御史
七、內供奉和裏行
九、幕府軍將武職掛御史銜
十、結論
第二章 拾遺和補闕
一、拾遺補闕的基本輪廓
二、皇帝的「侍臣」和「近臣」
三、官品問題
四、作為初任官
五、初除官年齡
六、文詞之美和任官條件
七、何人不可任遺補?
八、「官」和「職」以及拾遺補闕作為階官
九、拾遺補闕「內供奉」
十、結論
第三章 員外郎和郎中
一、郎官的起源和員額
二、二十六司的不同地位
三、郎官的地位和官品
四、員外郎和郎中的別稱
五、郎官的職掌
六、郎官和刺史
七、郎官知制誥
八、郎官和翰林學士
九、郎官和史館修撰
十、檢校郎官
十一、結論
第四章 縣令
一、唐縣的等級和縣官的地位
二、縣令的三大類型
三、赤畿縣令的選任
四、郎官出宰京畿
五、唐前期的望緊上縣令
六、唐後期的望緊上縣令
七、唐前後期的中下縣令
八、「攝」縣令和地方長官自辟的州縣官
九、唐後期縣令主要職務的側面觀察
十、結論
第五章 司錄、錄事參軍
一、從勾官到通判官和專知官
二、京城和京外的錄事參軍
三、不同等級州府的司錄、錄事參軍
四、唐前期錄事參軍(政典和出土唐代文書中所見)
五、唐前期錄事參軍(墓誌中所見)
六、唐後期的錄事參軍
七、墓誌中所見的兩個唐後期司錄參軍
八、令錄:縣令和錄事參軍
九、唐中葉以後的「攝」錄事參軍
十、結論
第六章 判 官
一、唐代「判」的含意
二、判官的起源和演變
三、「本判官」和「四等」官及勾官
四、狹義判官的五大類型和名目
五、重要詩人任判官
六、方鎮判官
七、財經系判官
八、皇朝特使判官
九、京城諸使判官
十、內諸司使判官
十一、判官的官銜
十二、結論
第七章 總 結
附錄 唐代中層文官每月俸料錢一覽表
參考書目
表 目
表一 唐代御史臺的名稱演變
表二 攝、兼御史在唐史料中的出現次數
表三 尚書省六部二十六司組織表
表四 二十六司郎官職掌
表五 唐縣的等級、分級標準和地理分布
表六 唐代六個等級縣的縣官人數和官品
表七 唐代錄事參軍的分布
表八 徐申青中年履歷
表九 陳少遊至德到永泰年官歷
表十 唐代士人理想的常任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唐代中层文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