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郭校珍著

分类号:

ISBN:978756175812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主要讨论山西晋语的一些句法现象。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重点讨论了山西晋语的话题结构,第二章讨论了山西晋语的语气副词“敢”及其“敢”字句,第三章较深入地讨论了山西晋语的疑问系统,第四章集中笔墨探讨了鲜有人问津但意见却很不统一的反复问句的中置成分,第五章、第六章分别讨论了山西晋语动词和形容词的体,第七章详细地描写了山西晋语的各种重叠式,第八章集中笔墨讨论了重叠式中相当特殊的重叠式形容词,第九章探讨了山西晋语的结构助词“的”,第十章讨论了与结构助词同音同形的进行体标记“的”。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邢向东博士在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所作的研究报告。这部书出版之际,作为合作导师,我为邢向东、为方言语法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而高兴。他命我写序,我很愿意从命,向读者介绍这位作者,推荐他的著作。 作者邢向东曾在山东大学受业于著名的钱曾怡教授,进南开流动站时已是出色的方言研究专家。他以陕北人的淳朴勤奋,默默耕耘,出版了《内蒙古西部方言语法研究》(与张永胜合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和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呼和浩特话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等学术著作,在《中国语文》和《方言》杂志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南开站的两年中把博土论文《神木方言研究》由25万字扩充到50.1万字,已于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写成这部博士后研究报告25万字;撰成其他论著10万余字,可谓成绩斐然。在站期间他被陕西师范大学聘为该校教授、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因此要处理许多事务性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么多出色的成果,真令人佩服。 中国是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度。汉语拥有众多的方言,特别引人瞩目。近20年来,汉语方言研究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李荣熊正辉张振兴主编《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社1989、1991)、《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41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1997、1998)、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40种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998、1999)、贾采珠《北京话儿化词典》(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等相继出版。汉语方言是一个难得的有利于语言学发展的宝库。方言研究不仅在实用方面有助于普通话的推广,而且在理论方面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普通话的认识,有助于普通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发展。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宝贝等待探宝人去发现。邢向东就是一位披荆斩棘的探宝人。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山祖师赵元任,他的《现代吴语的研究》(北京1928)涉及了语助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昌黎方言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都包括若干语法内容。朱德熙先生身体力行,大力提倡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扩展了汉语语法研究的领域。方言语法为越来越多的语言科学工作者所重视,日渐繁荣,近20年来逐渐成为汉语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文研究》等期刊和许多学报发表了许多方言语法论文。方言语法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精品,其中获奖著作有:冯爱珍《福清方言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刘俐李《焉耆汉语方言研究》(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曹志耘《严州方言研究》(日本好文出版1996)、李如龙《方言与音韵论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6);许宝华汤珍珠游汝杰等《上海市区方言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等。获奖论文有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1),曹志耘《金华汤溪方言的词法特点》(《语言研究》1987—3),林伦伦《潮汕方言的虚词及其语法意义》(《汕头大学学报》1992—1)、《广东闽方言语法特点的比较研究》,刘丹青《苏州方言的发问句与“可VP”句式》(《中国语文》1991—2)、《无锡方言的体助词“则”(仔)和“着”》(《中国语言学报》第六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山西晋语的话题结构与提顿词
1.0 引言
1.1 山西晋语的提顿词
1.1.1 山西晋语各片的提顿词
1.1.2 山西晋语提顿词的来源
1.1.3 山西晋语提顿词的特点及与停顿的关系
1.2 山西晋语的话题结构
1.2.1 “佬”的分布及相关的话题结构
1.2.1.1 后置于名词(包括时间、处所词)及其短语后
1.2.1.2 后置于数量词及其短语后
1.2.1.3 后置于谓词及其短语后
1.2.1.4 后置于介词短语后
1.2.1.5 后置于假设复句中表条件的分句后
1.2.1.6 后置于副词之后
1.2.1.7 “佬”后置于句尾
1.2.2 提顿词“顿儿”、“顿儿佬”、“佬顿儿”等的句法分布
1.2.3 晋语提顿词“来”的句法分布
1.2.3.1 后置于名词(包括时间、处所词)、代词及其短语后
1.2.3.2 后置于数量词或数量短语后
1.2.3.3 后置于谓词及其短语后
1.2.3.4 后置于介词短语后
1.2.3.5 置于“一……就”紧缩结构中
1.2.3.6 后置于时间、频率副词后
1.2.4 提顿词“呷/桑”的句法分布
1.2.5 提顿词“佬”、“来”、“呷/桑”句法分布的差异
1.3 提顿词“佬”、“来”、“呷/桑”的话语功能
1.4 晋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1.4.1 晋语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形式
1.4.1.1 NP+佬+NP
1.4.1.2 NP?+来+NP?+VP?,NP?+来+NP?+VP?
1.4.1.3 VP?+佬+VP?,VP?+佬+VP?
1.4.1.4 VP?+来+VP?,VP?+来+VP?
1.4.1.5 VP+佬+VP
1.4.1.6 ……VP+来+VP或VP+来+VP
1.4.2 晋语拷贝式话题结构与其他方言同类结构的比较
1.5 晋语话题结构的特点
第二章 山西晋语的语气副词“敢”及“敢”字句
2.0 缘起
2.1 “敢”的意义及在句中的分布
2.1.1 动词“敢”的意义及在句中的分布
2.1.2 语气副词“敢”的意义及在句中的分布
2.1.3 语气副词“敢”字的语用功能
2.2 闽南语、客家连城话中的“敢”
2.3 与语气副词“敢”有联系的语气副词“可”
2.4 “敢”的虚化轨迹
第三章 山西晋语的疑问系统及其反复问句
3.0 问题的提出
3.1 山西晋语的疑问系统
3.1.1 山西晋语的传疑方式
3.1.1.1 用疑问语调——升调传达疑问
3.1.1.2 用疑问语气词“哇”、“勒”传达疑问
3.1.1.3 用语气副词“敢”传达疑问
3.1.1.4 用选择问“VP?/NP?(还是)VP?/NP?”传达疑问
3.1.1.5 用“V(O)-(prt)-Neg”格式传达疑问
3.1.1.6 用疑问代词“甚”、“哪个”等传达疑问
3.1.2 结论
3.2 山西晋语的反复问句
3.2.1 晋语反复问句的形式
3.2.1.1 VP-prt-Neg式
3.2.1.2 VP-Neg式
3.2.1.3 VP-prt-Neg-(VP)-prt式
3.2.1.4 VP-Neg-VP-prt式
3.2.1.5 VP-Neg-VP
3.2.2 晋语反复问句的疑问功能
3.3 山西晋语的疑问手段
3.4 余论
第四章 晋语反复问句的中置成分
4.0 缘起
4.1 晋语反复问句中置成分的语音及性质
4.1.1 同音字“勒”
4.1.2 同音字“哩”
4.1.3 同音字“呀”
4.2 定性晋语反复问句的中置成分是体标记的原因
4.3 历史上反复问句中置成分的性质
4.4 结论
第五章 山西晋语动词的“体”
5.0 “体”研究背景
5.1 本章关于动词的情状分类
5.2 山西晋语动词的“典型体”
5.2.1 实现体
5.2.1.1 晋语实现体“佬”的虚化过程
5.2.1.2 晋语实现体标记“佬”的分布
5.2.1.3 晋语实现体标志“佬”和提顿词“佬”的连用及分辨
5.2.1.4 晋语实现体的疑问、否定形式
5.2.2 已然体
5.2.3 进行体
5.2.4 持续体
5.2.4.1 地/住
5.2.4.2 的
5.2.4.3 关于持续体的一些讨论
5.2.4.4 持续体标记“的”、“地”的来源
5.2.5 经历体
5.2.5.1 近经历体“来”
5.2.5.2 远经历体“过”
5.2.5.3 “过”和“来”的比较
5.2.6 将行体
5.2.6.1 的(哩)
5.2.6.2 也
5.3 山西晋语动词的非典型体
5.3.1 起始体
5.3.1.1 开
5.3.1.2 起(来)
5.3.1.3 将
5.3.2 延续体“下来”和继续体“下去”
5.3.3 结果体
5.4 山西晋语动词“体”的特点
第六章 山西晋语形容词的体
6.0 缘起
6.1 山西晋语形容词的典型体
6.1.1 实现体及其体标记“佬”
6.1.2 已然体及其标记“了?”
6.1.3 进行体、持续体及其标记“勒”、“的”
6.1.4 经历体及其标记“来”、“过”
6.1.5 将行体及其标记“也”、“的”
6.1.5.1 短时将行体“也”
6.1.5.2 长时将行体“的”
6.2 山西晋语形容词的非典型体
6.2.1 起始体及其标记“起(来)”、“将来”、“开”
6.2.1.1 起(来)
6.2.1.2 将来
6.2.1.3 开
6.2.2 继续体及其标记“下来”
6.2.3 延续体及其标记“下去”
6.2.4 结果体及其标记“上、下”、“地”
6.3 余论
第七章 山西晋语的重叠式
7.0 说明
7.1 山西晋语的重叠式
7.1.1 名词性重叠式
7.1.1.1 构成形式
7.1.1.2 表义特点
7.1.1.3 语法功能
7.1.2 动词性重叠式
7.1.2.1 构成格式
7.1.2.2 表义特点
7.1.2.3 语法功能
7.1.3 形容词性重叠式
7.1.3.1 构成格式
7.1.3.2 表义特点
7.1.3.3 语法功能
7.1.4 数词、量词及数量结构重叠式
7.1.4.1 构成格式
7.1.4.2 语法功能和表义特点
7.1.5 副词性重叠式
7.1.5.1 构成格式
7.1.5.2 语法功能和意义
7.1.6 象声词重叠式
7.1.6.1 构成格式
7.1.6.2 表义特点
7.1.6.3 语法功能
7.1.7 代词重叠式
7.1.8 助词重叠式
7.2 与元曲重叠式的比较
7.2.1 名词性重叠式
7.2.1.1 构成格式
7.2.1.2 语法功能和意义
7.2.2 动词性重叠式
7.2.2.1 构成格式
7.2.2.2 语法功能和意义
7.2.3 形容词性重叠式
7.2.3.1 构成格式
7.2.3.2 语法意义和功能
7.2.4 数词、量词及数量结构重叠式
7.2.4.1 数词重叠式
7.2.4.2 量词重叠式
7.2.4.3 数量短语重叠式
7.2.5 象声词重叠式
7.2.6 副词性重叠式
7.3 结论
第八章 山西晋语的重叠式形容词
8.1 重叠式形容词的格式
8.2 重叠式内部量的差异
8.3 语法功能
第九章 山西晋语的结构助词“的”
9.0 引言
9.1 结构助词“的”在各地的读音
9.2 晋语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和性质
9.2.1 “地”的分布和性质
9.2.2 “的”的分布
9.2.3 晋语结构助词“的”的性质
9.2.4 晋语结构助词“的”的特殊用法及其性质
9.2.5 结论
9.3 晋语其他片的结构助词“的”
第十章 山西晋语的持续体标记“的”及其相关助词
10.0 缘起
10.1 晋语的持续体标记“的”
10.2 与持续体标记“的”相关的助词
10.2.1 助词“着”
10.2.2 助词“地”
10.2.3 助词“的?”
10.2.4 助词“的?”
10.2.5 助词“的?”
10.2.6 助词“的?”
10.3 持续体标记及其相关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10.3.1 动词“着”在晋语里的语法化过程
10.3.2 “着”语法化的句法结构
10.3.3 句尾助词“的?”和“的?”的分野
10.3.4 助词“的?”的语法化过程
10.4 结论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