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自清人叶燮提出中唐乃百代之中以来,经同光体诗人及陈寅恪等学者的发挥,中唐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中轴,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深远已被学者们注意。本书试图从中唐文化和文学的历史转折中的细小变异,来探讨中唐的诗歌史意义。
目录
前言:中唐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变化
一、 中唐:变革与开拓的诗史时段
(一) 大历诗风
(二) 大历诗坛到元和诗坛的过渡
(三) 求奇复古的韩孟诗派
(四) “舍官样而就家常”的元白诗派
二、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一) 中唐诗坛的复古先锋
(二) 自我意识的强化和深化
(三) 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三、 权德舆早期诗作的心态史意义
(一) 心理成长的记录
(二) 早期诗作的玄言色彩
(三) 轻绮诗风与青春期心
四、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一) 妻子形象的缺席
(二) 作为题材的妻子
(三) 作为读者的妻子
五、 权德舆与唐代赠序文体之确立
(一) 权德舆别序写作与职务的关系
(二) 权德舆别序与赠别对象
(三) 权德舆与赠序文体的确立
(四) 权德舆别序的写作技巧与语言
六、 贾岛与中晚唐诗歌的意象化进程
(一) 近体时代的偶像
(二) 苦吟何为
(三) 意象化的努力
(四) 意象与“取境”
七、 姚合“武功体”对“吏隐”主题的开拓
(一) 姚合与“武功体”
(二) “武功体”与吏隐
(三) 吏隐主题的拓展
(四) 《武功作》的回声
八、 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
(一) 通感与“代语”
(二) 是感觉还是修辞?
(三) 过度修辞与“师心”
九、 韩愈七古的声调分析
十、 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
(一) 韩愈诗歌评价的戏剧性变化
(二) 韩愈诗歌的生涩感
(三) 韩诗取材对“雅”的颠覆
(四) 韩诗声律的反和谐倾向
(五) 韩诗语言的反传统特征
(六) 审美意识的变异与韩诗的划时代意义
(七) 追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附录 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概述
(一) 民国年间的唐代文学研究
(二) 建国后三十年的唐代文学研究
(三) 1980年代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
(四) 唐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五) 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
(六) 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
(七) 欧美国家的唐代文学研究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一、 中唐:变革与开拓的诗史时段
(一) 大历诗风
(二) 大历诗坛到元和诗坛的过渡
(三) 求奇复古的韩孟诗派
(四) “舍官样而就家常”的元白诗派
二、 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一) 中唐诗坛的复古先锋
(二) 自我意识的强化和深化
(三) 主观化的艺术表现
三、 权德舆早期诗作的心态史意义
(一) 心理成长的记录
(二) 早期诗作的玄言色彩
(三) 轻绮诗风与青春期心
四、 权德舆与唐代的赠内诗
(一) 妻子形象的缺席
(二) 作为题材的妻子
(三) 作为读者的妻子
五、 权德舆与唐代赠序文体之确立
(一) 权德舆别序写作与职务的关系
(二) 权德舆别序与赠别对象
(三) 权德舆与赠序文体的确立
(四) 权德舆别序的写作技巧与语言
六、 贾岛与中晚唐诗歌的意象化进程
(一) 近体时代的偶像
(二) 苦吟何为
(三) 意象化的努力
(四) 意象与“取境”
七、 姚合“武功体”对“吏隐”主题的开拓
(一) 姚合与“武功体”
(二) “武功体”与吏隐
(三) 吏隐主题的拓展
(四) 《武功作》的回声
八、 李贺诗歌的艺术精神
(一) 通感与“代语”
(二) 是感觉还是修辞?
(三) 过度修辞与“师心”
九、 韩愈七古的声调分析
十、 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
(一) 韩愈诗歌评价的戏剧性变化
(二) 韩愈诗歌的生涩感
(三) 韩诗取材对“雅”的颠覆
(四) 韩诗声律的反和谐倾向
(五) 韩诗语言的反传统特征
(六) 审美意识的变异与韩诗的划时代意义
(七) 追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附录 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概述
(一) 民国年间的唐代文学研究
(二) 建国后三十年的唐代文学研究
(三) 1980年代以来的唐代文学研究
(四) 唐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五) 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
(六) 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
(七) 欧美国家的唐代文学研究
后记 显示全部信息
中唐的诗歌史意义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