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有人对我们说,契约和上帝一样,已经死了,的确如此,这决无任何争论的必要。契约死亡运动的倡导者们接着说,契约既已死亡,自然也就不再是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法学院的学生们也不应再去完成有关约因理论的那些古怪的作业了。死亡事实既已确定,法学家就应当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据说,他们应该观察当前的景况,并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他们应致力于社会学的分析,而不是历史的或哲学的综合。在这一点上,我并不反对他们的目标,也并非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不感兴趣。
描述你听见的一切无疑是很有用的练习。它能练就你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精辟的分析能力,并使你的叙述明畅而清晰。因为并非任何一个律师都能准备、完满地把一桩复杂的案件陈述清楚。而当你做到了细心观察和描述事物时,你自会获得一系列的材料。然而,“独木不成林”,它们本身若不和其他材料发生联系,就毫无意义。这些材料所反映的事物,或消灭、或重组成或向其他相反的方向蜕变,总之,永远处于变化状态之中。而且,这些变化不易觉察。处理这些材料,律师和我们一样感到棘手。经济学家可以套用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法学家则不行。既然眼前的一切会很快成为过去,而未来又难以捉摸,那么在设计我们的行动路线时,最好的向导当然应该是我们亲自体验的那些知识。但只有将现在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相比较,穿越时间的迷雾,那些有关最新材料现时状态的最有活力又最全面的知识,才会对我们有意义。当然,最乐观地看我们对过去并无全面的了解。
在今天的博物馆里,不管我们可以收集、陈列多少种仿古制品,我们却没有人会用罗马时代的律师、中世纪的陪审员或19世纪的实证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可以肯定,我们今天的观点,必定会对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产生曲解。因为我们不是科学家,甚至还算不上社会科学家。但对此我们却不必过分沮丧,倒应积极地予以思考。
如果说在19世纪契约的存在和发展确是事实,而在此后的50年里又渐趋死亡并已奄奄一息的话,那么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便是:约因理论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该问题的所有情形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我都将在这里提出并予以讨论。
目录
第一章 “契约之死”
第二章 “契约之死”的病因
第三章 作为社会现象的契约之死
一、作为社会现象的现代契约
二、古典契约曾存在否
三、契约法曾作用否
四、作为现象的“古典契约”模式
第四章 作为原理的契约之死
一、古典的契约法原理之死
二、效率性
三、约定
四、信赖
五、社会关系
第五章 契约法与意识形态
一、批判法学
二、批判法学与邓肯·肯尼迪
三、法意识的结构分析
四、现代契约法的结构分析
五、批判法学之后及其界限
六、批判法学的意义
.第六章 关系契约理论与日本民法
一、序
二、继续的保证与诚信原则
三、承包与关系契约
四、委任与关系契约
五、法解释学的意义
第七章 契约的再生
[
第二章 “契约之死”的病因
第三章 作为社会现象的契约之死
一、作为社会现象的现代契约
二、古典契约曾存在否
三、契约法曾作用否
四、作为现象的“古典契约”模式
第四章 作为原理的契约之死
一、古典的契约法原理之死
二、效率性
三、约定
四、信赖
五、社会关系
第五章 契约法与意识形态
一、批判法学
二、批判法学与邓肯·肯尼迪
三、法意识的结构分析
四、现代契约法的结构分析
五、批判法学之后及其界限
六、批判法学的意义
.第六章 关系契约理论与日本民法
一、序
二、继续的保证与诚信原则
三、承包与关系契约
四、委任与关系契约
五、法解释学的意义
第七章 契约的再生
[
契约的再生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