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采用扩展的国家中心视角,立足本国兼顾世界的价值导向,并以外交的运行机制和方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较新的架构:“导论”对当代外交的概念从总体外交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义;“外交制度”一编包括外交演变、外交规范、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四章;“外交基本方法”一编包括双边外交、外交谈判、外交协议三章;“外交发展”一编包括首脑外交、调停外交、多边外交、公众外交、总体外交五章;“结语”对中国外交的发展轨迹和中国外交学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简介:
陈志敏博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The Pacific Review编委。曾做过哈佛大学访问研究员,加拿大皇后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获法国政府棕榈叶荣誉教育骑士勋章。近期著作有:China's Reform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与David Zweig合编)、《欧洲联盟对外政策一体化——不可能的使命?》、《次国家政府与对外事务》。更多>>
目录
导论 界定外交
一、外交定义
二、外交属性
二、外交与相关概念
四、外交学研究
第一编 外交制度
第一章 外交演变
一、古代外交
二、近代外交
三、全球化时代的外交
四、外交在当代的意义
第二章 外交规范
一、外交原则
二、外交礼仪
三、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三章 外交机构
一、外交决策机构
二、外交决策模式
三、外交主管机构
四、外交代表机构
第四章 外交人员
一、外交人员的类别
二、外交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外交人员的录用
第二编 外交基本方法
第五章 双边外交
一、外交承认和建交
二、外交代表
三、外交调研
四、外交保护
第六章 外交谈判
一、外交谈判概述
二、外交谈判阶段
三、外交谈判中的权力因素
四、影响外交谈判的其他因素
第七章 外交协议
一、国际条约的定义和种类
二、条约的缔结和生效
三、条约的保留和适用
四、条约的修订和终止施行
第三编 外交发展
第八章 首脑外交
一、首脑外交概述
二、首脑外交的形式与机制
三、首脑外交的特殊规律
第九章 调停外交
一、对调停的需求
二、调停的方法
三、调停者
四、成功的调停
五、预防性外交
第十章 多边外交
一、多边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二、多边外交的运作
三、多边外交的决策
四、多边外交的驾驭
第十一章 公众外交
一、公众外交的兴起和意义
二、公众外交的运作形式
三、公众外交的特殊规律
第十二章 总体外交
一、议会外交
二、政党外交
三、地方外事
四、二轨外交
五、民间外交
结语 中国外交与中国外交学
一、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变迁
二、新中国外交特色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外交学
后记
一、外交定义
二、外交属性
二、外交与相关概念
四、外交学研究
第一编 外交制度
第一章 外交演变
一、古代外交
二、近代外交
三、全球化时代的外交
四、外交在当代的意义
第二章 外交规范
一、外交原则
二、外交礼仪
三、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三章 外交机构
一、外交决策机构
二、外交决策模式
三、外交主管机构
四、外交代表机构
第四章 外交人员
一、外交人员的类别
二、外交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外交人员的录用
第二编 外交基本方法
第五章 双边外交
一、外交承认和建交
二、外交代表
三、外交调研
四、外交保护
第六章 外交谈判
一、外交谈判概述
二、外交谈判阶段
三、外交谈判中的权力因素
四、影响外交谈判的其他因素
第七章 外交协议
一、国际条约的定义和种类
二、条约的缔结和生效
三、条约的保留和适用
四、条约的修订和终止施行
第三编 外交发展
第八章 首脑外交
一、首脑外交概述
二、首脑外交的形式与机制
三、首脑外交的特殊规律
第九章 调停外交
一、对调停的需求
二、调停的方法
三、调停者
四、成功的调停
五、预防性外交
第十章 多边外交
一、多边外交的缘起与发展
二、多边外交的运作
三、多边外交的决策
四、多边外交的驾驭
第十一章 公众外交
一、公众外交的兴起和意义
二、公众外交的运作形式
三、公众外交的特殊规律
第十二章 总体外交
一、议会外交
二、政党外交
三、地方外事
四、二轨外交
五、民间外交
结语 中国外交与中国外交学
一、新中国外交实践的变迁
二、新中国外交特色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外交学
后记
Contemporary diplomacy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