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度开发与相关技术[联合国资料]

副标题:无

作   者:[美]D.W.Norman等著;白菊平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80167475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微观层次信息进行分析,以改进农业规划和决策。涉及的课题包括利用微观层次分析方法诊断政策问题,评估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更好地提供有关农场-农户和农村社区的有效信息。

目录

1.绪言
第一部分 农作制度开发方法的概念
2.农作制度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
2.1 本章重点
2.2 FSD方法的发展
2.3 基地实验站的研究与农作制度开发的比较
2.4 农业发展的过程
3.农作制度开发的一般方法
3.1 本章重点
3.2 农作制度开发介绍
3.3 农作制度研究中的方法
3.4 农作制度开发的一些特性
3.5 系统的还是简化的方法
3.6 农作制度开发在其它农业机构中
3.7 农作制度开发面对的挑战
4.农作制度开发方法中一些重要的关键概念
4.1 本章重点
4.2 农作制度的定义
4.3 有限资源家户:状态、目标和适宜的技术
4.4 世代公平性的考虑—内在的和相互间的
4.4.1 家户内部或者性别问题
4.4.2 世代之间的或持续性问题
4.5 推荐范围
4.6 参与的研究
第二部分 农作制度开发方法的实施
5.实施步骤
5.1 本章重点
5.2 农作制度开发的步骤
5.3 目标区域的选择
5.3.1 计划任务和关键决策者
5.3.2 目标区域选择细节
5.4 研究区域的选择
5.4.1 计划和关键决策者
5.4.2 选择研究区域的有关细节
5.5 研究村庄的选择
5.5.1 计划任务和关键决策者
5.5.2 选择村庄的细节
5.6 合作者的选择
5.6.1 计划任务和关键决策者
5.6.2 选择合作者的细节
5.7 描述性或诊断性活动
5.7.1 计划任务和关键决策者
5.7.2 描述和诊断阶段的步骤
5.8 设计
5.8.1 计划任务及关键决策者
5.8.2 设计阶段的步骤
5.9 测试与实施
5.9.1 计划任务及关键决策者
5.9.2 测试阶段的步骤
5.10 传播和影响
5.10.1 传播活动的计划任务及关键决策者
5.10.2 传播过程细节
6.业务内容
6.1 本章重点
6.2 各学科间的合作
6.3 联系
6.3.1 与站点研究的联系
6.3.2 推广与开发的关系
6.3.3 支持系统和政策关系
6.3.4 一个案例研究:博茨瓦纳的农作制度开发活动制度化
6.4 限制条件的影响与处理
6.4.1 影响
6.4.2 打破限制或开发的灵活性
6.5 研究资源问题思考
6.5.1 了解需求程度
6.5.2 建立优先顺序
第三部分 农作制度开发进程中的方法论
7.数据收集方法
7.1 本章重点
7.2 一般数据的收集方法
7.3 在农作制度开发阶段使用的主要数据收集方法
8.调查方法(非直接测定)
8.1 本章重点
8.2 取得农民的合作
8.3 正式调查和非正式调查的比较
8.4 非正式调查:特性、类型和应用
8.4.1 一般特性
8.4.2 类型:一般分类
8.4.3 参与式乡村评价技术(RRA):利用和实施
8.4.4 参与式乡村评价技术:类型和作用
8.5 正式调查:评估、设计和实施
8.5.1 有效利用正式调查
8.5.2 正式调查的设计
8.5.3 正式调查的取样
8.6 直接的物理调查测定
9.试验方法(直接测定)
9.1 本章重点
9.2 试验类型
9.3 不同试验类型的作用
9.4 计划试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9.5 适于作物研究的试验设计方法
9.5.1 地块内有重复处理的试验设计
9.5.2 地块内经常不设重复的试验设计
9.6 畜牧试验方法
9.7 在作物-畜牧系统内进行试验
9.8 有农民参与的试验的实施
9.8.1 经常性的农场调查
9.8.2 与农民互动
9.8.3 研究人员管理和实施RMRI试验的实施
9.8.4 研究人员管理与农户实施试验的实施
9.8.5 农民管理与实施试验的实施
9.8.6 农民小组
9.8.7 举例研究:坦赞尼亚湖区农民小组的发展
10.分析和评估
10.1 本章重点
10.2 试验分析:综合分析
10.3 合适的评估标准——从农民的角度观察
10.4 技术的可行性
10.4.1 评估新设备的原始模型
10.4.2 对选择其它技术的技术反应进行评估
10.4.3 改良的稳定性分析
10.4.4 计算机模拟
10.5 经济活力
10.5.1 综述
10.5.2 总额边际分析
10.5.3 部分预算
10.5.4 风险分析
10.6 社区社会可接受性
10.6.1 当代关系
10.6.2 生态持续性(或后代的关系)
10.7 明确的推荐
10.8 一个研究案例:在博茨瓦纳双耕作技术的例子
10.9 易于被采纳的方式
第四章 附录
附录A1:农作制度开发小组(FSD)参考书目
A1.1 引用的参考书目
A1.2 其它有用的参考书目
附录A2:缩略语定义
附录A3:作物密度和产量的预测
A3.1 介绍和使用密度测量法
A3.2 测量植株的密度
A3.2.1 用于撒播的顺序方法联取样法
A3.2.2 条播种植的顺序方块取样
A3.2.3 分段测量条播种植
A3.2.4 撒播种植混合作物的测量方法
A3.2.5 条播种植(间作)混合作物的测量方法
A3.2.6 地面覆盖率用作替代测量法
A3.3 作物产量预算入门
A3.4 高粱类和粟类植株产量测量法
A3.4.1 高梁和粟类顺序方块地取样测量方法
A3.4.2 整块地中高粱类和粟类作物的收获测量法
A3.4.3 高粱类和粟类的分段测量
A3.5 豆类实验小区产量测量法
A3.5.1 整块地的测量
A3.5.2 豆叶的顺序方块地取样测量法
A3.5.3 整块地收获豆粒测量法
A3.5.4 整块地收获花生测量法
A3.5.5 饲料作物地块测产法
A3.6 混作产量预测
A3.7 预测整个农场和平均谷物产量的方法
表2.1 基地实验站和农作制度开发之间的若干不同之处
表2.2 农业开发中参与者的角色和作用
表4.1 技术需求类型和土地/劳动力比率之间的关系
表5.1 研究区域选择的数据范围
表6.1 基地实验站研究组和农作制度开发人员之间的可能合作形式
表6.2 基地实验站研究和农作制度开发组之间可能合作是可取的
表6.3 政策和支持系统的假设重点
表7.1 数据收集方法的使用限制系数估计表
表7.2 目前在农作制度开发阶段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表8.1 正式和非正式调查的一般特性比较
表9.1 不同试验类型的预测
表9.2 作物和家畜的特性比较
表9.3 家畜的某些特性及其在农场试验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表10.1 在FSD分析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表10.2 部分预算表
表10.3 部分预算:双耕代替单耕(1公顷),MAHALAPYE AND FRANCISTOWN地区,1983—1987
表10.4 某些风险指标,RMFI双耕作试验,FRANCISTOWN,博茨瓦纳1985—1987
表10.5 利用双耕技术种植高粱的土地和劳力的净收益,FRANCISTOWN BOSTWANA,1985—1987
表10.6 双耕系统中单位土地和劳动回报的可靠性,FRANCISTOWN博茨瓦纳,1985—1987
表10.7 在双耕系统中,土壤类型对高粱谷物产量的影响,MAHALAPYE,博茨瓦纳,1984—1987
表10.8 何时早期耕作的指导方针
图2.1 农业开发的过程
图3.1 农作制度开发途径
图3.2 农作制度思想的发展
图4.1 一些农作制度决定因素的示意图
图6.1 各角色在FSD过程不同阶段的贡献
图7.1 调查(采访)类型
图7.2 数据类型
插文3.1 “预先确定目标”的农作制度开发特殊技术
插文3.2 在一个主题中“预先确定目标”的农作制度开发
插文3.3 从“整个农场问题观点”或“小型农作制度开发”的FSD
插文3.4 以“自然资源管理为目标”的农作制度开发
插文3.5 以“生活圈系统为目标”的农作制度开发
插文3.6 在试验条件下的工作技术不总是与整个农场有关
插文3.7 “相关的技术”不总是与耕作有关
插文3.8 FSD有助于识别合适的开发战略
插文3.9 内部家户关系和交易:一个内在世代的问题
插文3.10 内在家户决策制定和交易:另一个内部产生的问题
插文4.1 按照单位面积和劳动力的回报要求,技术很少是优良的
插文4.2 单个农场和社区目标的平衡
插文4.3 有同样的物理和生物学问题的农场,解决方法可以不同
说明4.4 一般推荐范围域的实例
插文5.1 选择村庄时的偏见
插文5.2 人口和市场驱动的区域
插文5.3 合适的合作者并非总是家户站的首领
插文5.4 当迅速变化时持续的描述和诊断工作是必须的
插文5.5 诊断和标识可能出偏差的问题
插文5.6 仅仅诊断出问题是不够的
插文5.7 农民参与会促进方案确定和快速理解
插文5.8 技术必须与农民可用的资源和生产环境相适应
插文5.9 政策或支持体系应该作为变量而不是参数确定下来
插文5.10 相互联系的关键是协作活动
插文6.1 站点研究人员和FSD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活动是可取的
说明6.2 研究者和计划者之间的联系价值在增加
插文6.3 低影响干预能帮助消除农户间事务的不平等
插文6.4 大小两种影响活动都有用
插文8.1 参与式乡村评价技术(RRA)在选择有代表性研究领域方面的作用
插文8.2 参与乡村评价技术调查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插文8.3 发动农民的政策能够提高研究力量
插文8.4 矩阵评分在分级中非常有用
插文8.5 在矩阵评分中注意评价标准由谁提供
插文8.6 参与农村评估技术能使推荐范围的确定容易些
插文8.7 提高数据收集与转化的效率和精确度
插文8.8 取样框架存在的偏差
插文9.1 让农民专家加入到试验站研究中去
插文9.2 利用当地知识设计试验
插文9.3 研究人员管理与实施(RMRI)试验的主要重点技术目标,有时需要在农民的地里进行
插文9.4 农民可能不愿意设置对照区
插文9.5 长条形小区既实用又有利统计分析
插文9.6 农民小组适合进行农场管理与实施试验
插文9.7 检测设备需要不同的途径
说明9.8 叠加试验增加了研究的灵活性
插文9.9 家畜的移动性使得研究人员管理与农民实施试验难以实施
插文9.10 研究人员管理与实施的RMRI试验小区大小应根据环境和课题而定
插文9.11 利用农民小组测试科技选项的可行性
说明9.12 农民小组可以促进互动
说明10.1 MSA助于确定试验田
说明10.2 用当地信息调整推荐
说明10.3 提供给农民多种选择代替指令
说明10.4 可接受性指数对于自发性采用新技术能提供有用的考察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农作制度开发与相关技术[联合国资料]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