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在对国内外抗风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了风荷载分布特
性、高效的风致响应计算方法及等效静风荷载确定等方面问题;并结合风洞
试验同步测量的风压数据,给出了两种快速风致响应计算方法——模态加速
度法和块里兹向量法;通过与传统模态叠加法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
高效性。此外,本书还详细阐述了等效静风荷载计算方法及等效原则的选取
等相关问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风荷载特性的研究
1.2.2 风致响应的计算
1.2.3 风荷载的确定及等效静风荷载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本征正交分解法
2.1 引言
2.2 本征正交分解法(POD)的基本原理
2.2.1 POD方法的概述
2.2.2 POD基本原理
2.2.3 POD参数的性质
2.2.4 两种POD应用的推导
2.3 POD法的几方面应用
2.3.1 风压场的重建和预测
2.3.2 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2.3.3 等效静风荷载确定中的应用
2.4本章小结
第3章 屋盖风压特性分析及风压场重建与预测
3.1 引言
3.2 风洞试验设备及流场模拟
3.2.1 风洞测量设备
3.2.2 风洞流场模拟的有关指标
3.2.3 国内外一些风洞流场的模拟概况
3.2.4 本书试验风洞流场模拟
3.3 屋盖的风洞试验概况
3.4 试验有关参数的确定及脉动信号的修正
3.4.1 试验风速及采样频率
3.4.2 采样时间的选择
3.4.3 脉动信号畸变的修正
3.5 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确定
3.5.1 风压系数的定义
3.5.2 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换算
3.6 不同地貌下的风压特性分析
3.6.1 双坡屋盖
3.6.2 0.1和0.2矢跨比球壳屋盖
3.6.3 柱壳屋盖
3.7 不同地貌下体型系数分析
3.7.1 双坡屋盖
3.7.2 0.1和0.2矢跨比球壳屋盖
3.7.3 柱壳屋盖
3.8 风向角的影响
3.8.1 双坡屋盖
3.8.2 柱壳屋盖
3.9 双坡屋盖的风压场重建与预测
3.9.1 本征值分析
3.9.2 重建分析
3.9.3 预测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传统模态叠加法响应功率谱的两快速算法
4.2.1 CQC快速算法矩阵形式的推导
4.2.2 POD技术的谱分析
4.3 脉动风致位移均方根响应
4.4 模态耦合项分析(SRSS和CQC的对比分析)
4.4.1 SRSS法位移响应谱及均方根响应计算
4.4.2 CQC法的位移响应谱及均方根响应
4.5 传统模态叠加法算例分析
4.5.1 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分析
4.5.2 0.2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分析
4.5.3 模态耦合项的影响
4.6 块里兹向量法基本原理
4.6.1 研究背景
4.6.2 块里兹向量法在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4.7 块里兹向量的生成
4.7.1 矩阵形式推导
4.7.2 考虑荷载模式频率的块里兹向量推导
4.7.3 里兹向量终止程序
4.8 里兹向量法算例分析
4.8.1 POD技术提取荷载空间分布模式
4.8.2 参与因子的计算
4.8.3 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果对比
4.9 模态加速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10 模态加速度法算例分析
4.10.1 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
4.10.2 0.2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跨屋盖结构的等效静风荷载研究
5.1 引言
5.2 模态惯性力组合法
5.2.1 矩阵形式推导
5.2.2 耦合项分析
5.3 背景、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的组合法
5.3.1 背景响应及背景等效静风荷载
5.3.2 共振等效静风荷载
5.3.3 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的组合
5.4 等效原则的确定
5.5 柱壳算例
5.5.1 风致响应计算结果
5.5.2 模态惯性力组合法
5.5.3 不同等效原则确定等效静风荷载
5.5.4 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组合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风荷载特性的研究
1.2.2 风致响应的计算
1.2.3 风荷载的确定及等效静风荷载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本征正交分解法
2.1 引言
2.2 本征正交分解法(POD)的基本原理
2.2.1 POD方法的概述
2.2.2 POD基本原理
2.2.3 POD参数的性质
2.2.4 两种POD应用的推导
2.3 POD法的几方面应用
2.3.1 风压场的重建和预测
2.3.2 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2.3.3 等效静风荷载确定中的应用
2.4本章小结
第3章 屋盖风压特性分析及风压场重建与预测
3.1 引言
3.2 风洞试验设备及流场模拟
3.2.1 风洞测量设备
3.2.2 风洞流场模拟的有关指标
3.2.3 国内外一些风洞流场的模拟概况
3.2.4 本书试验风洞流场模拟
3.3 屋盖的风洞试验概况
3.4 试验有关参数的确定及脉动信号的修正
3.4.1 试验风速及采样频率
3.4.2 采样时间的选择
3.4.3 脉动信号畸变的修正
3.5 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确定
3.5.1 风压系数的定义
3.5.2 风压系数和体型系数的换算
3.6 不同地貌下的风压特性分析
3.6.1 双坡屋盖
3.6.2 0.1和0.2矢跨比球壳屋盖
3.6.3 柱壳屋盖
3.7 不同地貌下体型系数分析
3.7.1 双坡屋盖
3.7.2 0.1和0.2矢跨比球壳屋盖
3.7.3 柱壳屋盖
3.8 风向角的影响
3.8.1 双坡屋盖
3.8.2 柱壳屋盖
3.9 双坡屋盖的风压场重建与预测
3.9.1 本征值分析
3.9.2 重建分析
3.9.3 预测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跨屋盖风致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传统模态叠加法响应功率谱的两快速算法
4.2.1 CQC快速算法矩阵形式的推导
4.2.2 POD技术的谱分析
4.3 脉动风致位移均方根响应
4.4 模态耦合项分析(SRSS和CQC的对比分析)
4.4.1 SRSS法位移响应谱及均方根响应计算
4.4.2 CQC法的位移响应谱及均方根响应
4.5 传统模态叠加法算例分析
4.5.1 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分析
4.5.2 0.2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分析
4.5.3 模态耦合项的影响
4.6 块里兹向量法基本原理
4.6.1 研究背景
4.6.2 块里兹向量法在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4.7 块里兹向量的生成
4.7.1 矩阵形式推导
4.7.2 考虑荷载模式频率的块里兹向量推导
4.7.3 里兹向量终止程序
4.8 里兹向量法算例分析
4.8.1 POD技术提取荷载空间分布模式
4.8.2 参与因子的计算
4.8.3 模态叠加法计算结果对比
4.9 模态加速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4.10 模态加速度法算例分析
4.10.1 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
4.10.2 0.2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跨屋盖结构的等效静风荷载研究
5.1 引言
5.2 模态惯性力组合法
5.2.1 矩阵形式推导
5.2.2 耦合项分析
5.3 背景、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的组合法
5.3.1 背景响应及背景等效静风荷载
5.3.2 共振等效静风荷载
5.3.3 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的组合
5.4 等效原则的确定
5.5 柱壳算例
5.5.1 风致响应计算结果
5.5.2 模态惯性力组合法
5.5.3 不同等效原则确定等效静风荷载
5.5.4 背景和共振等效静风荷载组合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大跨屋盖结构实用抗风设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