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总的编撰旨意是“立足于断代研究,并突出其专题性”。因此纵观各卷的编撰,总的来说,区别于教育通史性研究,在内容上不求全备和系统性;也区别于教育专题史研究,在研究范围上不限定在某一方面;又区别于断代教育史研究,在研究时段内不作全方位搜索。由此,各卷立足于断代研究,并突出专题性,只是要求在确定的历史阶段内,选择和侧重一些需要深入探索而尚显薄弱的主要问题,重点深入研究,力求避免重复以往的研究成果,强调新的考察,新的开拓和新的见解。这使《?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教育史研究著作的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两宋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章 北宋前期对旧儒学教育的改造及理学教育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理学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理学及理学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北宋前期对旧儒学教育的改造
第二节“宋初三先生”的教育思想
一、“宋初三先生”与理学形成的关系
二、“宋初三先生”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周敦颐的教育思想
一、由天及人的宇宙论
二、以“诚”为核心的圣人观
三、以“无欲”为主的成圣方法
第二节 张载的教育思想
一、变化气质说:成圣的入门功夫
二、成圣成贤的道德教育过程
第三节 邵雍的教育思想
一、邵雍之学的性质
二、观物与邵雍的圣人观
三、以物观物的成圣方法
第四节 程颢的理学教育思想
一、理学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天理
二、何谓圣人贤人
三、敬而和乐:成圣方法之一
四、识仁与定性:成圣方法之二
第五节 程颐的教育思想
一、“自明而诚”的成圣路线
二、敬以直内:道德修养功夫
三、义以方外:道德实践功夫
四、以志帅气:成圣的关键一环
第三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一、家教启蒙与师承理学
二、辨究伦理与困学求道
三、为官兴学,愈老弥坚
第二节 朱熹的宇宙论、人性论和教育作用论
一、天理论
二、人性论
三、教育作用论
第三节 朱熹的教学思想
一、教学思想的认识论基础——“格物致知”与“即物穷理”
二、论教学过程
三、论教与学的关系
第四节 朱熹的德育思想
一、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明人伦”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涵养、主敬、省察
三、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孔颜乐处”和“圣贤气象”
第四章 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节 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奠基期
二、发展期
三、成熟期
第二节 陆降渊教育思想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陆降渊教育思想的基本特质
一、教育本体论的基本特质
二、心性论和教育目的论的基本特质
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
……
第五章 张栻教育思想研究
第六章 永康、永嘉学派与朱、陆教育思想之比较
第二编 两宋的官学与科举研究
第一章 北宋前期科举的发达与官学的不振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兴学及官学与科举的结合
第三章 北宋后期以官学取代科举的尝试
第四章 南宋官学与科举的定位
第三编 两宋书院、私学、蒙学研究
第一章 宋初的文教政策和书院的兴起
第二章 北宋的三次兴学对书院的影响
第三章 南宋理学的成熟和书院的勃兴
第四章 宋代的私学教育
第五章 宋代的蒙学教育
第四编 辽金元教育研究
第一章 辽金两代的汉化教育
第二章 元代文教政策
第三章 元代学校教育和选士制度
第四章 元代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编 两宋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章 北宋前期对旧儒学教育的改造及理学教育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理学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理学及理学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北宋前期对旧儒学教育的改造
第二节“宋初三先生”的教育思想
一、“宋初三先生”与理学形成的关系
二、“宋初三先生”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周敦颐的教育思想
一、由天及人的宇宙论
二、以“诚”为核心的圣人观
三、以“无欲”为主的成圣方法
第二节 张载的教育思想
一、变化气质说:成圣的入门功夫
二、成圣成贤的道德教育过程
第三节 邵雍的教育思想
一、邵雍之学的性质
二、观物与邵雍的圣人观
三、以物观物的成圣方法
第四节 程颢的理学教育思想
一、理学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天理
二、何谓圣人贤人
三、敬而和乐:成圣方法之一
四、识仁与定性:成圣方法之二
第五节 程颐的教育思想
一、“自明而诚”的成圣路线
二、敬以直内:道德修养功夫
三、义以方外:道德实践功夫
四、以志帅气:成圣的关键一环
第三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
一、家教启蒙与师承理学
二、辨究伦理与困学求道
三、为官兴学,愈老弥坚
第二节 朱熹的宇宙论、人性论和教育作用论
一、天理论
二、人性论
三、教育作用论
第三节 朱熹的教学思想
一、教学思想的认识论基础——“格物致知”与“即物穷理”
二、论教学过程
三、论教与学的关系
第四节 朱熹的德育思想
一、道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明人伦”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涵养、主敬、省察
三、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孔颜乐处”和“圣贤气象”
第四章 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
第一节 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一、奠基期
二、发展期
三、成熟期
第二节 陆降渊教育思想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陆降渊教育思想的基本特质
一、教育本体论的基本特质
二、心性论和教育目的论的基本特质
三、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特质
……
第五章 张栻教育思想研究
第六章 永康、永嘉学派与朱、陆教育思想之比较
第二编 两宋的官学与科举研究
第一章 北宋前期科举的发达与官学的不振
第二章 北宋中期的兴学及官学与科举的结合
第三章 北宋后期以官学取代科举的尝试
第四章 南宋官学与科举的定位
第三编 两宋书院、私学、蒙学研究
第一章 宋初的文教政策和书院的兴起
第二章 北宋的三次兴学对书院的影响
第三章 南宋理学的成熟和书院的勃兴
第四章 宋代的私学教育
第五章 宋代的蒙学教育
第四编 辽金元教育研究
第一章 辽金两代的汉化教育
第二章 元代文教政策
第三章 元代学校教育和选士制度
第四章 元代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教育史研究.4,宋元分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