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

副标题:无

作   者:吴伟陵,牛凯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2100867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以目前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为背景,总结移动通信中共同的客观规律、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从移动通信技术的3项主要技术指标——有效性(数量)、可靠性(质量)和安全性出发,从物理层、网络层和网络规划层3个层次全面、系统地介绍移动通信原理。其内容包含4个方面:基本物理层技术(第2-8章),主要介绍较成熟的物理层技术,包括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多址与扩频、信尖编码、鉴权与加密、调制与信道编码、分集接收与均衡;高级物理层技术(第9-13章),主要针对高速率、宽频带多媒体业务和未来移动通信中的物理层关键技术:OFDM、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空间编码与MIMO,以及链路处适应技术等;网络层技术(第14-15章),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网络结构与组成、网络运行中呼叫、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网络规划层技术(第14、15章),主要包括网络的规划、设计与优化。 内容由浅入深、定性与定量分析并举,以供不同层次讲授需求。本书每章后面附有思考题,供读者作习题和自我检查用。     本书可作为大学信息与通信及相关领域硕士生教材,也可作为大学本科生(主要讲授本书中定性分析都分内容)教材,还可以作为博士生参考教材(主要以本书中定量分析部分内容和新技术内容)。对于人事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作为主要技术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1.3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4 关于本书的内容与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

2.1 移动信道的特点

2.1.1 移动通信信道的3个主要特点

2.1.2 移动通信信道中的电磁波传播

2.1.3 接收信号中的3类损耗与4种效应

2.2 3类主要快衰落

2.2.1 空间选择性衰落

2.2.2 频率选择性衰落

2.2.3 时间选择性衰落

2.2.4 实际移动通信中3类选择性衰落产生的条件

2.3 传播类型与信道模型的定量分析

2.3.1 传播损耗的初步定量分析

2.3.2 大范围的传播衰耗的定量分析

2.3.3 中、小范围的传播损耗的定量分析

.2.3.4 移动通信中的几种主要噪声与干扰

2.4 多径信道的其他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多址技术与扩频通信

3.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

3.2 移动通信中的典型多址接入方式

3.2.1 fdma

3.2.2 tdma

3.2.3 cdma

3.3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3.3.1 窄带与宽带通信系统

3.3.2 直扩式码分多址ds-cdma

3.3.3 直扩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3.4 扩频通信的优缺点

3.4 码分多址cdma中的地址码

3.4.1 地址码分类与设计要求

3.4.2 信道地址码

3.4.3 用户地址码

3.4.4 基站地址码

3.5 伪随机序列和扩频码的理论基础与分析

3.5.1 伪随机序列的主要性质

3.5.2 扩频序列的相关特性

3.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信源编码与数据压缩

4.1 语音压缩编码

4.1.1 引言

4.1.2 数字通信中的语音编码

4.1.3 语音压缩编码原理

4.2 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

4.2.1 gsm系统的rpe-ltp声码器原理

4.2.2 is-96系统的qcelp声码器

4.2.3 cdma2000系统的evrc声码器

4.2.4 wcdma系统中的amr声码器

4.3 图像压缩编码

4.3.1 图像编码标准简介

4.3.2 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

4.3.3 准活动图像视频压缩标准h.26x

4.3.4 活动图像视频压缩标准mpeg

4.3.5 第二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4.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移动通信中的鉴权与加密

5.1 概述

5.1.1 移动通信中的安全需求

5.1.2 移动环境中的安全威胁及相应措施

5.2 保密学的基本原理

5.2.1 引言

5.2.2 广义保密系统的物理、数学模型

5.2.3 序列密码

5.2.4 分组密码

5.2.5 公开密钥密码

5.2.6 认证系统

5.3 gsm系统的鉴权与加密

5.3.1 防止未授权非法用户接入的鉴权(认证)技术

5.3.2 防止空中接口窃听的加解密技术

5.4.3 临时移动用户身份码tmsi更新技术

5.3.4 防止非法或过期设备接入的用户识别寄存器(eir)

5.4 is 95系统的鉴权与加密

5.4.1 鉴权认证技术

5.4.2 加密技术

5.5 wcdma系统的信息安全

5.5.1 认证与密钥分配(协商)

5.5.2 空中接口安全算法

5.6 其他类型加密算法

5.6.1 单向hash函数和消息摘要算法

5.6.2 idea算法

5.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调制理论

6.1 移动通信系统的物理模型

6.1.1 理想加性白色高斯(awgn)信道c1

6.1.2 慢衰落信道c2

6.1.3 快衰落信道c3,c4,c5与c6

6.1.4 传输可靠性与抗衰落、抗干扰性能

6.2 调制/解调的基本功能与要求

6.2.1 调制/解调的基本功能

6.2.2 数字式调制/解调的分类

6.2.3 基本调制方法原理及性能简要分析

6.3 msk/gmsk调制

6.3.1 为什么采用gmsk调制

6.3.2 msk信号形式

6.3.3 msk调制器结构

6.3.4 msk信号的特点

6.3.5 msk解调器结构

6.3.6 msk与g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6.3.7 msk与gmsk误码(比特)公式

6.3.8 gmsk调制的小结

6.4 π/4-dqpsk调制

6.4.1 π/4-dqpsk差分检测

6.4.2 π/4-dqpsk viterbi检测

6.5 3π/8-8psk调制

6.5.1 8psk调制

6.5.2 3π/8-8psk调制

6.6 用于cdma的调制方式

6.6.1 直扩系统(ds-ss)中bpsk调制

6.6.2 平衡四相扩频调制

6.6.3 复四相扩频调制(cqpsk)

6.6.4 控制峰平比--oqpsk与cqpsk调制

6.7 ieee 802.11采用的扩频调制方式

6.7.1 barker码

6.7.2 互补码键控扩频(cck)调制

6.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信道编码

7.1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7.1.1 信道编码的定义

7.1.2 信道编码的分类

7.1.3 几种最典型的信道编码

7.2 线性分组码

7.2.1 线性分组码

7.2.2 循环码

7.2.3 检错码

7.3 卷积码

7.3.1 基本概念

7.3.2 编码器的结构

7.3.3 卷积码的描述

7.3.4 维特比(viterbi)译码

7.4 级联码

7.4.1 基本概念

7.4.2 级联码的标准与性能

7.5 turbo码

7.5.1 turbo码的编码原理

7.5.2 turbo码的译码器结构

7.5.3 turbo码的主要特性

7.6 交织编码

7.6.1 交织编码的基本原理

7.6.2 分组(块)交织器的基本性质

7.7 arq与harq简介

7.7.1 arq引入原因

7.7.2 arq的分类

7.7.3 harq基本原理

7.8 信道编码理论上的潜在能力与最大编码增益

7.9 gsm系统的信道编码

7.9.1 gsm的信道编码方案

7.9.2 全速率语音信道tch/fs的信道编码

7.10 is-95系统中的信道编码

7.10.1 检错crc

7.10.2 前向纠错码(fec)

7.10.3 交织编码

7.11 cdma2000系统的信道编码

7.11.1 检错crc

7.11.2 前向纠错码fec

7.11.3 交织编码

7.12 wcdma系统的信道编码

7.12.1 信道编码/复用流程

7.12.2 wcdma中的信道检错、纠错编码

7.12.3 wcdma中不同业务数据的编码/复用过程

7.13 本章注记

7.14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分集与均衡

8.1 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

8.1.1 基本概念与分类

8.1.2 典型的分集与合并技术

8.2 rake接收与多径分集

8.2.1 rake接收的基本原理

8.2.2 is-95中rake接收机的工程实现

8.2.3 wcdma系统中rake接收机原理

8.3 多径衰落信道中的均衡技术

8.3.1 时域均衡器的分类

8.3.2 横向滤波器

8.3.3 判决反馈均衡器dfe

8.3.4 格型滤波器

8.3.5 分数间隔均衡器

8.3.6 均衡器的算法

8.4 本章注记

8.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多用户检测技术

9.1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

9.2 最优多用户检测技术

9.2.1 同步最优多用户检测

9.2.2 异步最优多用户检测

9.3 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

9.3.1 解相关检测器

9.3.2 mmse检测器

9.3.3 多项式展开(pe)检测器

9.3.4 基于训练序列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

9.3.5 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

9.4 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器

9.4.1 串行干扰抵消(sic)检测器

9.4.2 并行干扰抵消(pic)检测器

9.4.3 迫零判决反馈(zf-df)检测器

9.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0章 ofdm技术

10.1 ofdm基本原理

10.1.1 ofdm信号的生成

10.1.2 保护时间和循环前缀

10.1.3 加窗技术

10.1.4 ofdm系统设计

10.2 ofdm中的信道估计

10.3 ofdm中的同步技术

10.3.1 频率同步误差的影响

10.3.2 时间同步误差的影响

10.3.3 ofdm同步算法分类

10.3.4 常用ofdm同步算法

10.4 多载波码分多址技术

10.4.1 ofdm与cdma结合的必要性

10.4.2 cdma和ofdm结合方案分类

10.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1章 智能天线技术

11.1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11.1.1 波达方向(doa)

11.1.2 阵列响应矢量

11.1.3 阵列加权矢量

11.1.4 波束成型与空域滤波

11.1.5 常用的性能度量准则

11.2 智能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11.2.1 引入智能天线的必要性

11.2.2 智能天线的上行接收技术

11.2.3 智能天线的下行发射技术

11.3 波束切换方式的智能天线

11.3.1 butler矩阵法

11.3.2 单用户角度匹配法

11.3.3 多用户角度匹配法

11.4 自适应方式的智能天线

11.4.1 基于doa估计的自适应算法

11.4.2 基于导频符号的自适应算法

11.4.3 盲自适应算法

11.5 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

11.5.1 软件天线

11.5.2 空时多用户接收机

11.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2章 mimo空时处理技术

12.1 多天线信息论简介

12.1.1 mimo系统信号模型

12.1.2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推导

12.1.3 随机信道响应的mimo系统容量

12.2 空时块编码(stbc)

12.3 分层空时码

12.3.1 分层空时码(lst)的分类与结构

12.3.2 vlst的接收--迫零算法

12.3.3 vlst的接收--qr算法

12.3.4 vlst的接收--mmse算法

12.4 空时格码(sttc)

12.4.1 sttc信号模型

12.4.2 sttc编码器结构

12.4.3 sttc编码设计准则

12.4.4 sttc编码的性能

12.5 发分集技术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2.5.1 发送分集分类

12.5.2 发送分集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

12.5.3 发送分集在cdma2000系统中的应用

12.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3章 链路自适应技术

13.1 引言

13.1.1 自适应传输的必要性

13.1.2 克服慢时变与传输信道差异性的主要措施

13.2 功率控制原理

13.2.1 引入功率控制的必要性

13.2.2 功率控制准则

13.2.3 功率控制的分类与方法

13.3 功率控制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3.3.1 is-95系统中的功率控制

13.3.2 cdma2000中的功率控制

13.3.3 wcdma中的功率控制

13.4 无线资源的最优分配

13.4.1 注水定理

13.4.2 多载波信道下的最优功率分配

13.4.3 多天线信道下的最优功率分配

13.4.4 多用户分集

13.5 速率自适应

13.5.1 速率自适应在2g/2.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3.5.2 速率自适应的典型实例--hdr

13.5.3 功率与速率联合自适应的典型实例--cdma2000 1x ev-dv

13.5.4 wcdma中增强型技术--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13.6 跨层自适应(cross layer)技术

13.6.1 协作平面

13.6.2 安全性平面

13.6.3 qos平面

13.6.4 移动性平面

13.6.5 分层协作模型

13.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4章 移动网络的结构与组成

14.1 移动网络的概念与特点

14.1.1 引言

14.1.2 信令与协议

14.1.3 路由与交换

14.1.4 蜂窝式网络结构

14.1.5 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qos)

14.1.6 爱尔兰公式与爱尔兰表格

14.2 从gsm网络到gsm/gprs网络

14.2.1 gsm网络结构

14.2.2 gsm/gprs网络

14.3 第三代(3g)移动通信与3gpp网络

14.3.1 imt-2000简介

14.3.2 wcdma简介

14.3.3 wcdma的网络结构

14.3.4 从第二代(2g)网络向第三代(3g)网络的平滑过渡与演进

14.4 从is-95到cdma2000

14.4.1 is-95和cdma2000系统简介

14.4.2 系统网络结构

14.4.3 cdma2000中的分组数据业务与移动ip

14.4.4 cdma2000 1x ev-do的网络协议

14.5 td-scdma简介

14.5.1 概述

14.5.2 td-scdma物理层的主要特色

14.5.3 td-scdma网络层的主要特色

14.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5章 移动网络运行

15.1 移动通信中的业务类型

15.1.1 2g中的gsm业务

15.1.2 2.5g中的gprs业务

15.1.3 wcdma的业务

15.1.4 移动智能网

15.2 呼叫建立与接续

15.2.1 呼叫建立与接续的基本原理

15.2.2 gsm系统的呼叫建立与接续

15.2.3 is-95/cdma2000系统的呼叫与接续

15.3 移动性管理

15.3.1 位置登记

15.3.2 越区切换

15.3.3 3g中位置管理的改进与探讨

15.4 无线资源管理

15.4.1 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5.4.2 无线资源管理

15.4.3 无线资源管理的几种主要方法与算法

15.5 本章小结

习题

第16章 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

16.1 引言

16.1.1 必要性与基本内容

16.1.2 移动通信中的频率规划

16.1.3 cdma中导频偏移量(又称导频相位)规划

16.2 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理

16.2.1 三者之间的分工

16.2.2 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

16.3 从覆盖角度进行小区规划与设计

16.3.1 无线传播方程

16.3.2 上/下行链路传输方程及其平衡

16.4 从容量角度的规划与设计

16.4.1 通信容量的概念

16.4.2 不同多址方式的蜂窝网通信容量

16.5 网络设计的系统仿真

16.6 室内规划与设计简介

16.6.1 室内网络规划的必要性与复杂性

16.6.2 室内覆盖设计

16.6.3 室内分布系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

16.6.4 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设计的主要步骤

16.7 gsm系统的网络优化

16.7.1 gsm网络优化概述

16.7.2 gsm系统网络测试

16.7.3 gsm系统的网络分析、仿真与优化

16.8 3g移动通信的网络规划与设计

16.8.1 基本要求与实现方法

16.8.2 多层次重叠式立体网络规划

16.9 本章小结

习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移动通信原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