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既简明扼要地解读了民事证据规则运用的基本原理,又联系实际详细阐述了民事证据证明责任、标准及取证、质证、认证的具体要求。在选题上具有较强的务实性和开拓性,所引用的资料比较丰富,也比较新鲜,有许多是法官第一手的审判资料。作者从审判实践活动中汲取营养,摸索证据规律,直面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对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书的出版既可以成为法官办案的参谋,又可以作为法官培训的读本,并为法律界深入研究证据规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推动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编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概述/3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性/3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功能和适用规则/4
第二章 司法被动原则与发现真实原则/6
第一节 司法被动原则的内涵及意义/6
第二节 司法被动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应用/7
第三节 司法被动原则与法官释明权的运用/9
第四节 发现真实原则/11
第五节 发现真实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体现/14
第三章 平等原则/18
第一节 平等原则的内涵和确立依据/18
第二节 平等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19
第三节 与平等原则相关的衡平原则及其在证据法中的应用/21
第四章 处分原则/23
第一节 处分原则的含义及表现形式/23
第二节 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尊重与限制/24
第五章 直接言辞原则/26
第一节 直接言辞原则的内涵及意义/26
第二节 直接言辞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28
第六章 法律真实原则/31
第一节 法律真实原则的含义及现实意义/31
第二节 案件裁判的法律真实性目标/34
第七章 自由心证原则/37
第一节 自由心证原则的含义/37
第二节 自由心证的行使及制约/39
第二编 证明责任
第一章 证明责任概述/43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43
第二节 主张责任/45
第三节 主观证明责任的转移/48
第四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适用/49
第二章 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51
第一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51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58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63
第四节 特殊情形下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66
第三章 证明责任的免除/71
第一节 司法认知/72
第二节 推定/78
第三节 自认规则/83
第四章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96
第一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概述/96
第二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把握/101
第三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裁判结果开示/106
第三编 证明标准
第一章 证明标准的含义、特征与实践意义/113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含义/113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特点/117
第三节 证明标准的实践意义/119
第二章 证明标准的层次与确定依据/125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层次/125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确定依据/129
第三章 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节 几种主要案件类型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136
第四编 证据的调查收集和证据保全
第一章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151
第一节 职权查证权概述/151
第二节 我国职权查证权的具体范围/156
第三节 行使职权查证权需注意的事项/158
第二章 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163
第一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163
第二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签发调查令/175
第三章 一方当事人申请向对方当事人调查取证/186
第一节 证据开示制度概述/186
第二节 证据开示制度的比较研究/189
第三节 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制度设想/197
第四章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201
第一节 证据保全概述/201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条件/208
第三节 人民法院对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及操作注意事项/212
第四节 证据保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216
第五章 司法鉴定/222
第一节 当事人申请鉴定/222
第二节 司法鉴定的程序/224
第三节 司法鉴定中的审判实务难题/233
第五编举证时限与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
第一章 举证时限的法律适用/247
第一节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247
第二节 举证期限的确定/252
第三节 举证期限的变更和延长/258
第四节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证据失权及其限制/263
第五节 证据交换的法律适用/268
第二章 “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275
第一节 “新的证据”的理解/275
第二节 “新的证据”适用程序及其诉讼效力/281
第三节 “新的证据”的比较法考察/285
第四节 “新的证据”规则评价/289
第六编 证据的质证与认证
第一章 证据的质证/295
第一节 质证的概念与原则/296
第二节 质证的主体、对象与内容/298
第三节 质证的顺序与方式/304
第四节 各类证据的质证/305
第五节 质证中的发问权及其行使规则/312
第六节 涉密证据的质证/318
第七节 质证中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323
第二章 证据的认证/331
第一节 证据认证概述/331
第二节 当事人私拍、私录视听资料的认证/336
第三节 书证复制件的认证/339
第四节 传真件的认证/344
第五节 电子证据的认证/347
第六节 缺席审判时证据的认证/353
第七节 域外证据的认证/355
第七编 法官释明及其规则
第一章 释明权概述/363
第一节 释明权的概念和特点/363
第二节 释明的种类和基本原则/364
第三节 释明权的行使方式及其功能/366
第四节 法官释明的比较研究/368
第二章 法官的心证公开义务/371
第一节 心证公开的概念/371
第二节 心证公开的原则/372
第三节 心证公开的基本内容/372
第三章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规则/375
第一节 全程释明规则/375
第二节 全面释明规则/378
第三节 有限释明及特定事项禁止释明规则/383
后记/386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概述/3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性/3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功能和适用规则/4
第二章 司法被动原则与发现真实原则/6
第一节 司法被动原则的内涵及意义/6
第二节 司法被动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应用/7
第三节 司法被动原则与法官释明权的运用/9
第四节 发现真实原则/11
第五节 发现真实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体现/14
第三章 平等原则/18
第一节 平等原则的内涵和确立依据/18
第二节 平等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19
第三节 与平等原则相关的衡平原则及其在证据法中的应用/21
第四章 处分原则/23
第一节 处分原则的含义及表现形式/23
第二节 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尊重与限制/24
第五章 直接言辞原则/26
第一节 直接言辞原则的内涵及意义/26
第二节 直接言辞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28
第六章 法律真实原则/31
第一节 法律真实原则的含义及现实意义/31
第二节 案件裁判的法律真实性目标/34
第七章 自由心证原则/37
第一节 自由心证原则的含义/37
第二节 自由心证的行使及制约/39
第二编 证明责任
第一章 证明责任概述/43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43
第二节 主张责任/45
第三节 主观证明责任的转移/48
第四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适用/49
第二章 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51
第一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51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58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63
第四节 特殊情形下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66
第三章 证明责任的免除/71
第一节 司法认知/72
第二节 推定/78
第三节 自认规则/83
第四章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96
第一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概述/96
第二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把握/101
第三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裁判结果开示/106
第三编 证明标准
第一章 证明标准的含义、特征与实践意义/113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含义/113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特点/117
第三节 证明标准的实践意义/119
第二章 证明标准的层次与确定依据/125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层次/125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确定依据/129
第三章 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节 几种主要案件类型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136
第四编 证据的调查收集和证据保全
第一章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151
第一节 职权查证权概述/151
第二节 我国职权查证权的具体范围/156
第三节 行使职权查证权需注意的事项/158
第二章 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163
第一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163
第二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签发调查令/175
第三章 一方当事人申请向对方当事人调查取证/186
第一节 证据开示制度概述/186
第二节 证据开示制度的比较研究/189
第三节 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制度设想/197
第四章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201
第一节 证据保全概述/201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条件/208
第三节 人民法院对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及操作注意事项/212
第四节 证据保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216
第五章 司法鉴定/222
第一节 当事人申请鉴定/222
第二节 司法鉴定的程序/224
第三节 司法鉴定中的审判实务难题/233
第五编举证时限与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
第一章 举证时限的法律适用/247
第一节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247
第二节 举证期限的确定/252
第三节 举证期限的变更和延长/258
第四节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证据失权及其限制/263
第五节 证据交换的法律适用/268
第二章 “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275
第一节 “新的证据”的理解/275
第二节 “新的证据”适用程序及其诉讼效力/281
第三节 “新的证据”的比较法考察/285
第四节 “新的证据”规则评价/289
第六编 证据的质证与认证
第一章 证据的质证/295
第一节 质证的概念与原则/296
第二节 质证的主体、对象与内容/298
第三节 质证的顺序与方式/304
第四节 各类证据的质证/305
第五节 质证中的发问权及其行使规则/312
第六节 涉密证据的质证/318
第七节 质证中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323
第二章 证据的认证/331
第一节 证据认证概述/331
第二节 当事人私拍、私录视听资料的认证/336
第三节 书证复制件的认证/339
第四节 传真件的认证/344
第五节 电子证据的认证/347
第六节 缺席审判时证据的认证/353
第七节 域外证据的认证/355
第七编 法官释明及其规则
第一章 释明权概述/363
第一节 释明权的概念和特点/363
第二节 释明的种类和基本原则/364
第三节 释明权的行使方式及其功能/366
第四节 法官释明的比较研究/368
第二章 法官的心证公开义务/371
第一节 心证公开的概念/371
第二节 心证公开的原则/372
第三节 心证公开的基本内容/372
第三章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规则/375
第一节 全程释明规则/375
第二节 全面释明规则/378
第三节 有限释明及特定事项禁止释明规则/383
后记/386
Application of rules of civil evidenc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