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s of modern thoughts: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ltrastable structure.Volume I
副标题:无
作 者:金观涛,刘青峰著
分类号:
ISBN:978751182038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
卷)是金观涛、刘青峰继《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之后,第三
部关于“超稳定结构”学说的著作。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延续前
两本著作的方法理论,继续从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假说出发,讨论中国
历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与
近代西方文明扩张这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冲击,探讨中国文化融合消化外
来文化所具有的共同模式,并进而揭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目录
第一版序/1
作为思想的思想史研究――简体字版序/1
第一章 导论:文化融合的模式/1
1.1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课题/1
1.2 有没有思想变迁的长程模式?/6
1.3 一体化结构中的意识形态/13
1.4 道德价值一元论和天人合一结构/2
1.5 “应然”的扩张:中国文化连续性之谜/29
1.6 外来冲击影响中国文化的方式:道德可欲性的破坏/37
1.7 价值逆反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42
1.8 常识理性、文化融合以及本书的内容和结构/46
第二章 第一次融合/53
2.1 “应然”世界面临的三大冲击:古文经、天灾和少数民族入侵/54
2.2 价值逆反以及“天道无为”/61
2.3 道德形而上学化与放诞之风气/66
2.4 修身与佛教/70
2.5 中国文化对佛教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74
2.6 魏晋玄学的三个阶段/81
2.7 道德乌托邦的起源和超越意识的形成/88
2.8 常识理性是如何成熟的/93
2.9 中国文化的三个不同层面/101
第三章 理性化以及意识形态再塑造/107
3.1 隋唐时期的文化/107
3.2 常识理性对儒学社会功能的支持和矛盾/114
3.3 观念整合与理性化/121
3.4 儒学如何利用佛教的修身方法/125
3.5 理性化途径之一:程朱理学/129
3.6 理性化途径之二:陆王心学/136
3.7 宋明理学第三系和断裂型/143
3.8 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147
第四章 外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152
4.1 西方的两次扩张/153
4.2 强化事功的变异/158
4.3 经世致用和清初思想谱系/163
4.4 王船山哲学的结构/169
4.5 黄宗羲的气论和《明夷待访录》/174
4.6 戴震如何用气论批判“以理杀人”/179
4.7 中国现代思想与儒学强化事功变异的关系/185
第五章 清代思想变迁的内在动力/189
5.1 内部动力:考据和朴学/189
5.2 中国“科学主义”的源头/197
5.3 清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202
5.4 为什么中国近代传统不能应付西方现代化挑战?/209
5.5 意识形态近现代转型的结构/214
第六章 经世致用的兴起与失败/222
6.1 经世致用的三个阶段/222
6.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理学经世派”/227
6.3 洋务运动的局限/232
6.4 西方影响的边缘性质/239
6.5 走向判决性检验/244
6.6 转型时期的开始/251
第七章 革命乌托邦的起源/256
7.1 中国现代思想的开始/256
7.2 价值逆反之一:革命人生观和革命道义/262
7.3 价值逆反之二:中国式的进步观/269
7.4 唯气论、尚力说和辩证唯物论/276
7.5 价值逆反之三:大同理想和共产主义/282
7.6 无政府主义的类型/291
7.7 革命乌托邦、民粹主义与拟佛学/298
7.8 两次价值逆反的结构性比较/309
第八章 第二次融合的逻辑/315
8.1 西方近现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315
8.2 为什么科学一元论取代二元论?/321
8.3 非道德的正当性――权利的起源/330
8.4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337
8.5 国家独立与个人自主/343
8.6 权利道德化的历程/357
8.7 中国文化如何选择西方近现代思想/372
8.8 第二次融合的三个阶段/380
附录一 图表目录/387
附录二 参考文献/389
附录三 索引/416
作为思想的思想史研究――简体字版序/1
第一章 导论:文化融合的模式/1
1.1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课题/1
1.2 有没有思想变迁的长程模式?/6
1.3 一体化结构中的意识形态/13
1.4 道德价值一元论和天人合一结构/2
1.5 “应然”的扩张:中国文化连续性之谜/29
1.6 外来冲击影响中国文化的方式:道德可欲性的破坏/37
1.7 价值逆反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42
1.8 常识理性、文化融合以及本书的内容和结构/46
第二章 第一次融合/53
2.1 “应然”世界面临的三大冲击:古文经、天灾和少数民族入侵/54
2.2 价值逆反以及“天道无为”/61
2.3 道德形而上学化与放诞之风气/66
2.4 修身与佛教/70
2.5 中国文化对佛教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74
2.6 魏晋玄学的三个阶段/81
2.7 道德乌托邦的起源和超越意识的形成/88
2.8 常识理性是如何成熟的/93
2.9 中国文化的三个不同层面/101
第三章 理性化以及意识形态再塑造/107
3.1 隋唐时期的文化/107
3.2 常识理性对儒学社会功能的支持和矛盾/114
3.3 观念整合与理性化/121
3.4 儒学如何利用佛教的修身方法/125
3.5 理性化途径之一:程朱理学/129
3.6 理性化途径之二:陆王心学/136
3.7 宋明理学第三系和断裂型/143
3.8 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147
第四章 外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152
4.1 西方的两次扩张/153
4.2 强化事功的变异/158
4.3 经世致用和清初思想谱系/163
4.4 王船山哲学的结构/169
4.5 黄宗羲的气论和《明夷待访录》/174
4.6 戴震如何用气论批判“以理杀人”/179
4.7 中国现代思想与儒学强化事功变异的关系/185
第五章 清代思想变迁的内在动力/189
5.1 内部动力:考据和朴学/189
5.2 中国“科学主义”的源头/197
5.3 清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202
5.4 为什么中国近代传统不能应付西方现代化挑战?/209
5.5 意识形态近现代转型的结构/214
第六章 经世致用的兴起与失败/222
6.1 经世致用的三个阶段/222
6.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理学经世派”/227
6.3 洋务运动的局限/232
6.4 西方影响的边缘性质/239
6.5 走向判决性检验/244
6.6 转型时期的开始/251
第七章 革命乌托邦的起源/256
7.1 中国现代思想的开始/256
7.2 价值逆反之一:革命人生观和革命道义/262
7.3 价值逆反之二:中国式的进步观/269
7.4 唯气论、尚力说和辩证唯物论/276
7.5 价值逆反之三:大同理想和共产主义/282
7.6 无政府主义的类型/291
7.7 革命乌托邦、民粹主义与拟佛学/298
7.8 两次价值逆反的结构性比较/309
第八章 第二次融合的逻辑/315
8.1 西方近现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315
8.2 为什么科学一元论取代二元论?/321
8.3 非道德的正当性――权利的起源/330
8.4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337
8.5 国家独立与个人自主/343
8.6 权利道德化的历程/357
8.7 中国文化如何选择西方近现代思想/372
8.8 第二次融合的三个阶段/380
附录一 图表目录/387
附录二 参考文献/389
附录三 索引/416
Origins of modern thoughts: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ltrastable structure.Volume I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