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电子资源.图书]

副标题:无

作   者:赵令志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81108229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由本系于1983年油印,名为《史学方法讲义》,迄今仍作为该课教材使用。贾先生捐馆后,陈燮章先生承担此课。陈先生曾在图书馆工作18年,对历史文献整理、研究颇有心得,尤其对汉籍民族文献,收罗更广,于教学大有裨益。1990年我有幸留系任教,系领导考虑陈先生将要退休,布置我随陈先生听课,准备历史文献学课程讲义,以便将来接替陈先生。1993年,陈先生退休,将多年收藏的百余册文献学方面书籍及讲义一并给我,以供我备课或修改讲义之用。10余年来,教学相长,所修订的讲义,几近原来的3倍,终可成帙。但该讲义无论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凝聚着贾先生、陈先生的心血,是我们三代师生多年教学、科研的结晶。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目录学
第一章 目录
第一节 目录之功用
一、 入门之学
二、 鉴核古籍
三、 利用者之功用
第二节 目录学之体例
一、 篇目
二、 叙录
三、 小序
第三节 目录之分类
一、 《七略》及七分法
二、 四部分类法
第四节 目录学源流
一、 官家目录
二、 私家目录
三、 史家目录
四、 补史目录
五、 方志著述目录
六、 专科分类目录
第二章 经部
第一节 经学历史
一、 古代六经
二、 孔子之六经及经学
三、 秦火前后之经学
四、 两汉之经学
五、 魏晋南北朝之经学
六、 隋唐之经学
七、 宋代经学
八、 元明经学
九、 清代经学
第二节 经部类目
一、 易类
二、 书类
三、 诗类
四、 礼类
五、 春秋类
六、 孝经类
七、 五经总义类
八、 四书类
九、 乐类
十、 小学类
第三章 史部
第一节 史部源流
第二节 史部类目
一、 正史类
二、 编年类
三、 纪事本末类
四、 别史类
五、 杂史类
六、 诏令奏议类
七、 传记类
八、 史钞类
九、 载记类
十、 时令类
十一、 地理类
十二、 职官类
十三、 政书类
十四、 目录类
十五、 金石类
十六、 史评类
第三节 史籍体裁变革及新体裁史籍
一、 古代史新体裁史籍举要
二、 近代史新体裁史籍举要
第四章 子部
第一节 周秦诸子
一、 儒家之属
二、 道家之属
三、 法家之属
四、 名家之属
五、 墨家之属
六、 纵横家之属
七、 杂家之属
八、 农家之属
九、 小说家之属
第二节 子部类目
一、 儒学类
二、 兵书类
三、 法家类
四、 农家类
五、 谱录类
六、 医家类
七、 天文算法类
八、 术数类
九、 艺术类
十、 典故类
十一、 小说类
十二、 杂学类
十三、 道教类
十四、 佛教类
十五、 其他宗教类
第五章 集部
一、 楚辞类
二、 别集类
三、 总集类
四、 诗文评类
五、 词曲类
第六章 民族文字古籍文献
第一节 古民族文字文献
一、 佉卢文文献
二、 焉耆—龟兹文文献
三、 于阗文文献
四、 突厥文文献
五、 回鹘文文献
六、 察合古文文献
七、 西夏文文献
八、 契丹文文献
九、 女真文文献
第二节 民族文字文献
一、 蒙古文文献
二、 藏文文献
三、 满文文献
四、 老彝文文献
五、 东巴文、哥巴文等文献
六、 老傣文文献
七、 古壮文文献
八、 老白文文献
第二编 版本学
第一章 版本
第一节 版本释义
第二节 版本功用
第三节 刊刻释名
第二章 古籍版刻史略
第一节 历代之雕版
一、 雕版印刷术发明之技术条件
二、 雕版印刷史略
第二节 雕版出现后之抄本
第三章 版本类型术语
第一节 古籍版本类型
一、 按刊刻时代区分
二、 按刻书机构区分
三、 按刻书地点区分
四、 按刻印情况区分
五、 按字体、订本区分
六、 按印制颜色区分
七、 按增删、批点、合刻等情况区分
八、 按活字质地区分
九、 按版本价值区分
十、 非雕版、活字版之版本
十一、 按书之装帧区分
十二、 按纸质区分
第二节 古籍版本术语
一、 书叶各部位之术语
二、 装帧形式、装订技术等术语
三、 文内常用符号之术语
第三节 纸张
第四章 古籍版本鉴定常识
一、 古籍版本鉴定之作用…
二、 古籍版本鉴定之基础
三、 古籍版本鉴定术语
四、 古籍版本鉴定方法及注意事宜
五、 雕印本之鉴定
六、 活字本之鉴定
七、 批校本、抄本之鉴定
八、 伪本之鉴定
第三编 校雠学
第一章 校雠之功用
第一节 校雠释名
第二节 校雠之重要性
第二章 校雠必备之条件
一、 校雠必备众本
二、 校雠必通文字学
三、 校雠必通训诂学
四、 校雠必通音韵学
第三章 句读与校雠
第一节 校雠与句读
第二节 句读错误举例
一、 当读而失读例
二、 不当读而误读例
三、 当属上读而误属下读例
四、 当属下读而误属上读例
五、 原文不误因读而误改例
六、 原文不衍因误读而误删例
七、 原文不脱因误读而误补例
八、 原文不倒因误读而误乙例
九、 因字脱而误读例
十、 因文省而误读例
十一、 因不识古字通假而误读例
十二、 因不识古韵而误读例
十三、 因字误而误读例
十四、 因字衍而误读例
十五、 数读皆可通者例
第四章 校雠方法
第一节 校雠之依据材料
第二节 校雠宜注意之问题
第三节 校雠方法
第四节 校雠成果之处理
一、 记载校雠文字之异同
二、 应否出校记之标准
三、 处理校雠成果之方式
第五章 校雠学史
一、 周代之校雠
二、 两汉之校雠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校雠
四、 唐宋元明时期之校雠
五、 清代之校雠
参考书目
后记
?q3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民族历史文献学[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