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40Ar-39Ar年代学发展史
1.1 概论
1.2 40Ar-39Ar年代学发展史
第二章 40Ar-39Ar计时基本原理
2.1 K、Ar同位素
2.1.1 K同位素
2.1.2 Ar同位素
2.1.3 40K的放射性衰变
2.2 年龄计算公式
2.3K—Ar实验技术
2.3.1 38Ar稀释法与计算公式
2.3.2 38Ar稀释剂的制备与加入量计算
2.4 K—Ar法的适应性
2.4.1 K—Ar法的基本条件和年龄意义
2.4.2 K—Ar法定年的矿物适应性
2.4.3 K—Ar法的定年时限
2.5 K—Ar等时线方法
2.5.1 40K/36Ar—40Ar/36Ar等时线
2.5.2 40K—40Ar等时线
2.6 40Ar-39Ar法的优越性
第三章40Ar-39Ar计时实验技术
3.1样品的准备
3.2 中子通量监测样品
3.3 39K(n,p)39Ar核反应
3.4 干扰核反应与校正因子
3.4.1 Ca的核反应
3.4.2 K的核反应
3.4.3 Cl的核反应
3.5 优化辐照参数
3.5.1 样品量
3.5.2 产生充足的39Ar
3.5.3 使核反应诱发的干扰40Ar最小
3.5.4 使核反应40Ca(n,nα)35Ar的干扰最小
3.5.5核反应42Ca(n,α)39Ar的干扰作用
3.5.6 其它干扰作用
3.5.7 小结
3.6 中子通量梯度与样品包装
3.7 样品中子活化的一些问题
3.7.1自屏蔽作用
3.7.2 温度效应
3.7.3 晶格损伤
3.7.4 样品的总放射性
3.7.5 安全方面
3.8 Ar提取系统
3.8.1真空泵与压力测量
3.8.2 加热炉与温度控制
3.8.3 气体的纯化
3.8.4 提取系统本底
3.8.5系统微漏气检测
3.9 质谱学
3.9.1基本原理
3.9.2主要参数
3.9.3离子源
3.9.4 离子检测与测量
3.9.5 仪器校正
3.9.6 小孔效应的校正
3.10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10.1 数据的获取
3.10.2 40Ar*/39Ark的计算
3.10.3 误差估算
第四章 40Ar-39Ar年龄谱与等时线
4.1 400Ar-39Ar年龄谱
4.2 单位置扩散模型
4.3 遵从单位置扩散模型的年龄谱
4.4 缓慢冷却模型
4.5 混合相样品年龄谱
4.6 年龄谱分析
4.7 过剩氩
4.7.1 均匀相过剩40Ar
4.7.2 混合相过剩40Ar
4.7.3 过剩40Ar与平坦年龄谱
4.7.4 热液成因电气石过剩40Ar的赋存状态
4.75 含过剩40Ar鞍形年龄谱最低坪年龄的意义
4.8 39Ar核反冲分布
4.9 颗粒大小
4.10 真空加热相变问题
4.11 矿物与全岩的行为
4.11.1 高温碱性长石
4.11.2 低温碱性长石
4.11.3 斜长石
4.11.4 似长石
4.11.5 黑云母
4.11.6 白云母
4.11.7 角闪石
4.11.8 辉石
4.11.9 全岩
4.11.10 伊利石转化为白云母
4.12 同位素相关图解
4.12.1 40Ar-39Ar等时线图解
4.12.2 Ar同位素与元素相关图解
第五章 扩散理论与热年代学
5.1 扩散理论基础
5.2 Fick第二定律方程的解法
5.2.1板片
5.2.2 半无限大介体
5.2.3 球体与圆柱体
5.3 40Ar丢失量计算
5.4 缓慢冷却
5.4.1 Dodson模式
5.4.2 缓慢冷却数学计算
5.4.3 一级丢失与体积扩散的封闭温度
5.4.4 积累—扩散—冷却方程Dodson解法
5.4.5 矿物封闭情况
5.4.6 Dodson封闭温度模型小结
5.5 热流方程解法
5.5.1样品抬升
5.5.2 无抬升的平板状有限侵入体
5.5.3 伴随抬升和生热的岩墙
5.5.4 模型参数
5.6 扩散研究与实例
5.6.1 Arrhenius图解
5.6.2 实验准则
5.6.3 黑云母—金云母的扩散实验
5.7 Ar扩散与热流的耦合
5.7.1 微斜长石的40Ar*丢失
5.7.2 模型
第六章 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与应用
6.1 原理与实验技术
6.1.1 基本原理
6.1.2 测试对象
6.1.3 样品预处理
6.1.4 流体包裹体提取方法
6.1.5 实验流程
6.1.6 方法的优缺点
6.2 应用实例
6.2.1 滇西泸水钨锡矿床的定年研究
6.2.2 粤西高凤金矿床的定年研究
6.2.3 滇西上芒岗金矿床的定年研究
6.2.4 华北元古宙燧石的定年研究
6.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1 概论
1.2 40Ar-39Ar年代学发展史
第二章 40Ar-39Ar计时基本原理
2.1 K、Ar同位素
2.1.1 K同位素
2.1.2 Ar同位素
2.1.3 40K的放射性衰变
2.2 年龄计算公式
2.3K—Ar实验技术
2.3.1 38Ar稀释法与计算公式
2.3.2 38Ar稀释剂的制备与加入量计算
2.4 K—Ar法的适应性
2.4.1 K—Ar法的基本条件和年龄意义
2.4.2 K—Ar法定年的矿物适应性
2.4.3 K—Ar法的定年时限
2.5 K—Ar等时线方法
2.5.1 40K/36Ar—40Ar/36Ar等时线
2.5.2 40K—40Ar等时线
2.6 40Ar-39Ar法的优越性
第三章40Ar-39Ar计时实验技术
3.1样品的准备
3.2 中子通量监测样品
3.3 39K(n,p)39Ar核反应
3.4 干扰核反应与校正因子
3.4.1 Ca的核反应
3.4.2 K的核反应
3.4.3 Cl的核反应
3.5 优化辐照参数
3.5.1 样品量
3.5.2 产生充足的39Ar
3.5.3 使核反应诱发的干扰40Ar最小
3.5.4 使核反应40Ca(n,nα)35Ar的干扰最小
3.5.5核反应42Ca(n,α)39Ar的干扰作用
3.5.6 其它干扰作用
3.5.7 小结
3.6 中子通量梯度与样品包装
3.7 样品中子活化的一些问题
3.7.1自屏蔽作用
3.7.2 温度效应
3.7.3 晶格损伤
3.7.4 样品的总放射性
3.7.5 安全方面
3.8 Ar提取系统
3.8.1真空泵与压力测量
3.8.2 加热炉与温度控制
3.8.3 气体的纯化
3.8.4 提取系统本底
3.8.5系统微漏气检测
3.9 质谱学
3.9.1基本原理
3.9.2主要参数
3.9.3离子源
3.9.4 离子检测与测量
3.9.5 仪器校正
3.9.6 小孔效应的校正
3.10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3.10.1 数据的获取
3.10.2 40Ar*/39Ark的计算
3.10.3 误差估算
第四章 40Ar-39Ar年龄谱与等时线
4.1 400Ar-39Ar年龄谱
4.2 单位置扩散模型
4.3 遵从单位置扩散模型的年龄谱
4.4 缓慢冷却模型
4.5 混合相样品年龄谱
4.6 年龄谱分析
4.7 过剩氩
4.7.1 均匀相过剩40Ar
4.7.2 混合相过剩40Ar
4.7.3 过剩40Ar与平坦年龄谱
4.7.4 热液成因电气石过剩40Ar的赋存状态
4.75 含过剩40Ar鞍形年龄谱最低坪年龄的意义
4.8 39Ar核反冲分布
4.9 颗粒大小
4.10 真空加热相变问题
4.11 矿物与全岩的行为
4.11.1 高温碱性长石
4.11.2 低温碱性长石
4.11.3 斜长石
4.11.4 似长石
4.11.5 黑云母
4.11.6 白云母
4.11.7 角闪石
4.11.8 辉石
4.11.9 全岩
4.11.10 伊利石转化为白云母
4.12 同位素相关图解
4.12.1 40Ar-39Ar等时线图解
4.12.2 Ar同位素与元素相关图解
第五章 扩散理论与热年代学
5.1 扩散理论基础
5.2 Fick第二定律方程的解法
5.2.1板片
5.2.2 半无限大介体
5.2.3 球体与圆柱体
5.3 40Ar丢失量计算
5.4 缓慢冷却
5.4.1 Dodson模式
5.4.2 缓慢冷却数学计算
5.4.3 一级丢失与体积扩散的封闭温度
5.4.4 积累—扩散—冷却方程Dodson解法
5.4.5 矿物封闭情况
5.4.6 Dodson封闭温度模型小结
5.5 热流方程解法
5.5.1样品抬升
5.5.2 无抬升的平板状有限侵入体
5.5.3 伴随抬升和生热的岩墙
5.5.4 模型参数
5.6 扩散研究与实例
5.6.1 Arrhenius图解
5.6.2 实验准则
5.6.3 黑云母—金云母的扩散实验
5.7 Ar扩散与热流的耦合
5.7.1 微斜长石的40Ar*丢失
5.7.2 模型
第六章 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技术与应用
6.1 原理与实验技术
6.1.1 基本原理
6.1.2 测试对象
6.1.3 样品预处理
6.1.4 流体包裹体提取方法
6.1.5 实验流程
6.1.6 方法的优缺点
6.2 应用实例
6.2.1 滇西泸水钨锡矿床的定年研究
6.2.2 粤西高凤金矿床的定年研究
6.2.3 滇西上芒岗金矿床的定年研究
6.2.4 华北元古宙燧石的定年研究
6.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40Ar-39Ar年代学与流体包裹体定年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