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稿分为上下卷,按编章节分布体例,分别讲述了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文学发展的多元态势(1976~2000)等,将文学作品与代表作家有机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课教材,也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参阅。
目录
上卷
绪论
第一编 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
第一章 汉语叙述的转型
第一节 变法维新与汉语叙述的转型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
第三节 创作概述
第二章 文学的自觉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理论建设
第三节 创作概述
第二编 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
第一章 文学观念的冲突与互补
第一节 多种文学观念的论争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第三节 浪漫主义文学思想
第四节 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第五节 无产阶级文学思想
第六节 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鲁迅
第二节 茅盾
第三节 老舍
第四节 巴金
第五节 沈从文·李劫人
第六节 叶圣陶·郁达夫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郭沫若
第二节 闻一多·徐志摩·冯至
第三节 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
第四章 戏剧
第一节 曹禺
第二节 田汉·洪深
第五章 散文
第一节 鲁迅
第二节 朱自清·冰心
第三节 周作人·林语堂
第三编 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
第一章 文学的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
第一节 现实主义和“主观论”讨论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概述
第四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第五节 沦陷区及港台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
第二节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第三节 赵树理·丁玲·周立波
第四节 钱钟书·张爱玲·徐讦
第五节 张恨水·路翎·黄谷柳·吴浊流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艾青
第二节 臧克家·蒲风
第三节 袁水拍·田间·李季
第四节 “七月”诗人·“九叶”诗人
第四章 戏剧电影文学
第一节 郭沫若·阳翰笙·欧阳予倩
第二节 夏衍·陈白尘·吴祖光
第三节 史东山·蔡楚生·孙瑜
第五章 散文
第一节 梁实秋·丰子恺
第二节 丘东平·碧野·萧乾
下卷
第四编 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
第一章 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
第一节 文学政治功利性的强化
第二节 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孙犁·杜鹏程·梁斌
第二节 赵树理·柳青·周而复
第三节 马烽·李■·茹志鹃
第四节 杨沫·欧阳山·峻青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郭小川·贺敬之
第二节 闻捷·李瑛
第三节 毛泽东等的旧体诗词
第四章 戏剧电影文学
第一节 老舍·田汉
第二节 于敏·梁信
第五章 散文
第一节 杨朔·刘白羽
第二节 秦牧·吴伯箫
第五编 文学发展的多元态势(1976~2000)
第一章 文学发展的多元态势
第一节 文学新思潮的涌现
第二节 文学主体性讨论
第三节 文学本体讨论
第四节 文学批评模式的多种建构
第五节 创作概述
第六节 台港澳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王蒙·张贤亮·谌容
第二节 贾平凹·陆文夫·高晓声
第三节 刘心武·张洁·路遥·莫言
第四节 张承志·王安忆·梁晓声·铁凝
第五节 白先勇·李昂
第六节 刘绍棠·周克芹·古华·韩少功
第七节 汪曾祺·邓友梅·冯骥才·张炜
第八节 “先锋派”·“新写实”作家群
第九节 “后先锋派”·“网络文学”作家
第三章 武侠小说
第一节 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
第二节 金庸
第三节 梁羽生·古龙·温瑞安·黄易
第四章 诗歌
第一节 归来的诗人群
第二节 “朦胧”诗人
第三节 “第三代”诗人
第四节 纪弦·余光中
第五章 戏剧影视文学
第一节 崔德志·苏叔阳
第二节 沙叶新·高行健
第三节 叶楠·王兴东·王浙滨
第四节 黄允·李宏林
第六章 散文
第一节 巴金·杨绛
第二节 柏杨·三毛
第三节 徐迟·贾鲁生
第四节 传记文学
第七章 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小说
第二节 诗歌
结束语
大事记
本书第一版执笔人名单及分工情况
本书第一版执笔人名单及所在学校情况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绪论
第一编 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
第一章 汉语叙述的转型
第一节 变法维新与汉语叙述的转型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
第三节 创作概述
第二章 文学的自觉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理论建设
第三节 创作概述
第二编 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
第一章 文学观念的冲突与互补
第一节 多种文学观念的论争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第三节 浪漫主义文学思想
第四节 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第五节 无产阶级文学思想
第六节 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鲁迅
第二节 茅盾
第三节 老舍
第四节 巴金
第五节 沈从文·李劫人
第六节 叶圣陶·郁达夫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郭沫若
第二节 闻一多·徐志摩·冯至
第三节 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
第四章 戏剧
第一节 曹禺
第二节 田汉·洪深
第五章 散文
第一节 鲁迅
第二节 朱自清·冰心
第三节 周作人·林语堂
第三编 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
第一章 文学的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
第一节 现实主义和“主观论”讨论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三节 国统区文学创作概述
第四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述
第五节 沦陷区及港台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
第二节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第三节 赵树理·丁玲·周立波
第四节 钱钟书·张爱玲·徐讦
第五节 张恨水·路翎·黄谷柳·吴浊流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艾青
第二节 臧克家·蒲风
第三节 袁水拍·田间·李季
第四节 “七月”诗人·“九叶”诗人
第四章 戏剧电影文学
第一节 郭沫若·阳翰笙·欧阳予倩
第二节 夏衍·陈白尘·吴祖光
第三节 史东山·蔡楚生·孙瑜
第五章 散文
第一节 梁实秋·丰子恺
第二节 丘东平·碧野·萧乾
下卷
第四编 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
第一章 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
第一节 文学政治功利性的强化
第二节 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孙犁·杜鹏程·梁斌
第二节 赵树理·柳青·周而复
第三节 马烽·李■·茹志鹃
第四节 杨沫·欧阳山·峻青
第三章 诗歌
第一节 郭小川·贺敬之
第二节 闻捷·李瑛
第三节 毛泽东等的旧体诗词
第四章 戏剧电影文学
第一节 老舍·田汉
第二节 于敏·梁信
第五章 散文
第一节 杨朔·刘白羽
第二节 秦牧·吴伯箫
第五编 文学发展的多元态势(1976~2000)
第一章 文学发展的多元态势
第一节 文学新思潮的涌现
第二节 文学主体性讨论
第三节 文学本体讨论
第四节 文学批评模式的多种建构
第五节 创作概述
第六节 台港澳文学创作概述
第二章 小说
第一节 王蒙·张贤亮·谌容
第二节 贾平凹·陆文夫·高晓声
第三节 刘心武·张洁·路遥·莫言
第四节 张承志·王安忆·梁晓声·铁凝
第五节 白先勇·李昂
第六节 刘绍棠·周克芹·古华·韩少功
第七节 汪曾祺·邓友梅·冯骥才·张炜
第八节 “先锋派”·“新写实”作家群
第九节 “后先锋派”·“网络文学”作家
第三章 武侠小说
第一节 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
第二节 金庸
第三节 梁羽生·古龙·温瑞安·黄易
第四章 诗歌
第一节 归来的诗人群
第二节 “朦胧”诗人
第三节 “第三代”诗人
第四节 纪弦·余光中
第五章 戏剧影视文学
第一节 崔德志·苏叔阳
第二节 沙叶新·高行健
第三节 叶楠·王兴东·王浙滨
第四节 黄允·李宏林
第六章 散文
第一节 巴金·杨绛
第二节 柏杨·三毛
第三节 徐迟·贾鲁生
第四节 传记文学
第七章 少数民族文学
第一节 小说
第二节 诗歌
结束语
大事记
本书第一版执笔人名单及分工情况
本书第一版执笔人名单及所在学校情况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