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概论

副标题:无

作   者:黄琳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6244561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把西方电影理论史分成:前语言时期、语言时期和后语言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是对西方电影理论史的一种全新的分类。 意大利电影史学家基多·阿里斯泰戈在其代表作《电影理论史》中对电影艺术理论史的描述基本上是沿时间轴  线展开的。他关注了卡努杜、谢尔曼·杜拉克、普多夫金、爱因汉姆和巴拉兹等电影艺术家在理论方面的深刻而富于积极意义的工作。基多·阿里斯泰戈把一部电影理论史分类为:(1)创始者(2)组织者(3)普及者三个时期。他认为,路易·德吕克、汉斯·里希特、谢尔曼·杜拉克与摩西纳克的工作属于创始者时期,而巴拉兹、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爱因汉姆则属于组织者时期,保罗·罗沙、雷蒙·斯波梯斯伍德等属于普及者时期。基多·阿里斯泰戈认为:“电影史基本上是沿着创始者时期、组织者时期、普及者时期这样一种时间沿革关系,从过去走到了现在并走向未来。”阿里斯泰戈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至少试图把电影理论史作为艺术理论史的专门史来独立地考察和描述。然而他的这种考察和描述隐含了一个前提:电影理论史是一种自然形态的进化史。在他的工作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对电影理论史革命性、断裂性的描述。电影艺术迄今为止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影艺术理论,从较为系统的形态上看,大约七八十年的历史。本书对这七八十年的电影艺术理论史进行的“前语言”、“语言”、“后语言”时期的标定,不仅仅遵循了历时态的基本时序坐标,更重要的是对电影艺术理论史上的断裂点进行划时代的标定。我们的基本思想是:艺术理论史作为人类文化史,更是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不是也不可能是只有量的自然积累和形态的自然进化,而没有质的涅磐。   本书把西方电影理论史分成:前语言时期、语言时期和后语言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是对西方电影理论史的一种全新的分类。主要介绍了乔托·卡努杜的第七艺术宣言、路易·德吕克的上镜头性理论、纯电影理论与电影先锋派; 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印象派电影;梅里爱的神话影像系统和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简单的回顾;库里肖夫效应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西方纪录电影简史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前语言时期
   第一节 乔托·卡努杜的第七艺术宣言、路易·德吕克的上镜头性理论、纯电影理论与电影先锋派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印象派电影
   第三节 于果·明斯特伯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第四节 卢米埃尔和格里菲斯的真实影像系统
   第五节 梅里爱的神话影像系统和维尔托夫电影眼睛派简单的回顾
  第二章 语言时期
   第一节 库里肖夫效应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第二节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
   第三节 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
   第四节 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
   第五节 巴赞的纪实理论
   第六节 克拉考尔的纪实理论
   第七节 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逻辑结构及其主要观点
   第八节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第九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第十节 新德国电影运动
   第十一节 战后日本电影概况
   第十二节 战后苏联电影概况
   第十三节 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 后语言时期
   第一节 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
   第二节 电影叙事学
   第三节 精神分析电影批评
   第四节 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第五节 电影符号学、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电影批评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第六节 西方纪录电影简史
  附录:电影技术简史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西方电影理论及流派概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