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总 序 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整理编纂拙著,以全集的方式出版,俾便于使用参考,易于保存,谨对出版社各位同仁的协助和辛劳,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全集前八卷“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完成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二年,乃笔者任教于台湾大学法律系教学研究的心得。此段期间是台湾民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作者应用法学方法,针对重要的裁判,分析检讨其理由构成,并就个别具体案件发掘阐释其所蕴含的法律原则,建构其理论体系。这八册著作在某种程度反映了民法为因应社会经济变迁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释适用法律,填补漏洞,创设新制度而成长的过程,记录着民法的理论发展史。
“民法思维与实例研究”,旨在建立民法上请示权基础的理论架构,具实用法学方法论的意义。请示权基础的思考方法已广为法学界及实务所采用,有助于更有系统、有步骤地学习民法,应可增进论证的严谨、透明,更客观的检验法律解释适用的合理性。
“民法概要”刊行于二○○二年,主要是为学习民法者提供基本教材,兼作初学入门及综合复习之用。本书简明扼要地说明民法的价值理念,介绍民法的重要制度,并提供若干统计资料,使读者能较完整地了解民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法律思维及论证的能力。
“民法总则”、“债法总论”与“民法物权”诸书则在论述民法的内容,说明其解释适用的争议,并探究其发展趋势。其中债编总论具专门著作的性质,尤其是“不当得利”,以类型化理论重新检视、综合评释数以百计的案例,兼具教科书及案例法的功能,乃写作方法上为新的尝试。“侵权行为法”关于特殊侵权行为部分,尚待补充。“损害赔偿”为民法的核心问题,正在积极整理稿件中,最大的愿望是撰写一部关于台湾民法与社会变迁的著作,希能早日完成。
民法全集的内容和体裁虽有不同,其所共同的是,致力于结合理论与实务,采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以实例突显问题争点,运用比较法探究各种规范模式,作为解释适用的参考。多年从事民法学的研究,使我更深刻的体认,民法系以人为本位,根基于自由平等的理论,保障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民法而努力,乃为人的自由、平等、价值和尊严而奋斗。
三十年的写作生涯是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承蒙师长、同事、同学以及读者的鼓励和支持,衷心铭感。最要感谢的是家人的爱心和宽容,尤其是得蒙 神的保佑和恩典,使我能在平安喜乐中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工作。
二○○三年六月二日
六十五岁生日序于台北
序言
拙著“民法概要”系为学习民法者提供基本参考教材,兼作初学入门及综合复习之用。“现行民法”多达一千二百七十四条,如何加以“概要化”,诚属不易。本书内容着重于阐释民法的价值理念,分析讨论权利体系、法律行为、债之关系(尤其是契约及侵权行为)、物权、亲属、继承等重要制度的功能,并提供若干相关统计资料,使读者较宏观地了解攸关个人权益及社会经济发展之私法秩序的理论架构与实际运作。
民法为“众法之母”,建立了法律上的基本概念、体系构造及利益衡量、价值判断的思考方法。此亦为本书重点的所在,希有助于能较深刻把握法律的解释适用及论证说理,此乃学习法律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此意义上本书亦肯法学入门的功用。
本书设计一百五十七个例题,阐释民法上的立法政策、规范模式及解释适用的核心问题。此等例题具有多种功能,可启发思考,可促使更敏锐的分析争点、探索解决途径,可培养法律想像力,亦可供复习检讨学习成果之用。请耐心、细心阅读,若能写成书面,相互讨论,更有助益。
关于民法的学习,初学者最感困惑的是否须记忆条文。法律体现于条文,条文系由概念构成,组成体系,以一定的要件及法律效果规范人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条文需要“理解”,始能妥适解释适用,但某种程度的“记忆”亦属必要,其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系“来回穿梭于法律条文与教科书之间”,即阅读教科书时,务必查阅相关法条,阅读法条,亦须对照教科书,并注意及于实例的演习,期能互相启发。现行民法文字典雅、精确,蕴涵各种类型法律条文的构造模式,若能细心揣摩体会,必能培养法律人的思考方法。
演习法律,本属不易,概要之书,犹多困难。内容过于简要,语焉不详,不免于条文的排列组合。详为阐释,势必增加编幅,不符概要之旨。此类书籍,至少须读三次,始能得其要义。 第一次为粗读,窥其大要,不宜一开始即逐字逐名阅读,非弄懂不可。其次系精读,作较深入彻底的理解。最后则致力于融会贯通,综合整理其原理原则,构成理论体系。
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民法的意义与性质………………………………………………(3)
第二章民法与私法………………………………………………………(7)
第一节民法制定、民商合一与特别民法……………………………(7)
第二节民法的编制体例………………………………………………(8)
第三节体系构成……………………………………………………(11)
第三章 民法的法源及民法的解释适用………………………………(13)
第一节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方法……………………………………(13)
第二节民法的法源…………………………………………………(14)
第三节民法的解释适用……………………………………………(17)
第四章 台湾社会变迁、民法基本原则及私法秩序
的发展…………………………………………………………(26)
第一节民法与台湾社会变迁………………………………………(26)
第二节民法与“宪法”……………………………………………(27)
第三节民法的基本原则……………………………………………(29)
第四节私法秩序的变动与维护……………………………………(30)
第二编 民法总则
第一章绪说……………………………………………………………(35)
第一节民法总则的构成……………………………………………(35)
第二节权利体系……………………………………………………(37)
第二章人:权利主体…………………………………………………(45)
第一节 自然人………………………………………………………(45)
第一款 自然人的能力……………………………………………(46)
第二款人格的保护………………………………………………(53)
第三款住所与居所………………………………………………(54)
第四款 [例题5]解说…………………………………………(56)
第二节法人…………………………………………………………(57)
第一款法人制度…………………………………………………(57)
第二款 社团法人…………………………………………………(64)
第三款财团法人…………………………………………………(68)
第三章权利客体………………………………………………………(69)
第一节概说…………………………………………………………(69)
第二节物的概念、种类及物权标的物特定原则…………………(70)
第三节物的成分:重要成分与非重要成分………………………(73)
第四节主物与从物…………………………………………………(74)
第五节物的孳息: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75)
第四章权利变动………………………………………………………(77)
第一节权利得丧变更与法律事实…………………………………(77)
第二节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制度…………………………………(81)
第一款私法自治…………………………………………………(81)
第二款 法律行为的概念及要件…………………………………(82)
第三款 法律行为的种类…………………………………………(85)
第四款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民法上的任督二脉……………(88)
第三节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91)
第一款 概说………………………………………………………(91)
第二款 法律行为不得违反强制或禁止规定……………………(92)
第三款 法律行为不得违反公序良俗……………………………(95)
第四款暴利行为…………………………………………………(97)
第五款 第七一条、第七二条及第七四条的适用
关系………………………………………………………(98)
第四节法律行为的方式………………………… ………………(99)
第一款要式行为…………………………………………………(99)
第二款约定方式…………………………………………………(100)
第五节行为能力……………………………………………………(101)
第一款 行为能力制度的功能……………………………………(101)
第二款 完全行为能力人…………………………………………(102)
第三款 无行为能力人……………………………………………(103)
第四款 限制行为能力人…………………………………………(103)
第六节意思表示……………………………………………………(106)
第一款意思表示的意义,表示方法及生效……………………(106)
第二款意思表示的瑕疵…………………………………………(111)
第七节条件与期限…………………………………………………(122)
第一款概说………………………………………………………(123)
第二款条件………………………………………………………(124)
第三款期限………………………………………………………(126)
第八节代理…………………………………………………………(126)
第一款代理制度的功能及法律结构……………………………(126)
第二款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130)
第三款无权代理…………………………………………………(136)
第九节法律行为的效力……………………………………………(139)
第一款控制法律行为效力的三种机制…………………………(139)
第二款’法律行为之无效…………………………………………(140)
第三款 法律行为之撤销…………………………………………(141)
第四款 法律行为之效力未定……………………………………(142)
第五章期日与期间……………………………………………………(145)
第六章消灭时效………………………………………………………(147)
第一款 消灭时效与除斥期间……………………………………(147)
第二款消灭时效的客体…………………………………………(149)
第三款 消灭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150)
第四款 消灭时效中断与消灭时效不完成………………………(152)
第五款 消灭时效完成的效力……………………………………(154)
第六款 时效的动态过程…………………………………………(155)
第七章权利的行使……………………………………………………(157)
第一节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157)
第二节权利的自力救济……………………………………………(158)
第三编债(一):债之通则
第一章债编的体系构成及债之关系…………………………………(163)
第一节民法债编的体系构成………………………………………(163)
第二节债之关系……………………………………………………(164)
第一款债之意义…………………………………………………(164)
第二款债权的性质:相对性、平等原则………………………(166)
第三款债权的实现及自然债务…………………………………(168)
第四款债务与责任………………………………………………(169)
第五款债之关系上的义务群……………………………………(169)
第二章债之发生………………………………………………………(173)
第一节概说…………………………………………………………(173)
第二节契约…………………………………………………………(174)
第一款 契约的意义、成立、生效及悬赏广告…………………(174)
第二款缔约上过失………………………………………………(181)
第三款 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神圣………………………………(183)
第四款 契约神圣与情事变更原则………………………………(190)
第三节无因管理……………………………………………………(192)
第一款无因管理制度的功能及成立要件………………………(192)
第二款 正当的无因管理与不当的无因管理……………………(193)
第三款不真正无因管理.………………………………………(195)
第四款 无因管理的体系构成:[例题39]解说………………(196)
第四节不当得利……………………………………………………(197)
第一款不当得利的意义、功能及体系构成……………………(197)
第二款 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生…………………………………(198)
第三款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效力…………………………………(201)
第四款 [例题42]解说………………………………………(204)
第五节侵权行为……………………………………………………(205)
第一款侵权行为及侵权行为法…………………………………(205)
第二款 一般侵权行为……………………………………………(206)
第三款特殊侵权行为……………………………………………(219)
第四款侵权行为的效力…………………………………………(227)
第五款侵权行为法的发展………………………………………(227)
第六节债权请求权的竞合:擅行出版他人的写真集……………(228)
第三章 债之标的……………………………………………………(230)
第一节种类之债……………………………………………………(230)
第二节货币之债……………………………………………………(231)
第三节利息之债……………………………………………………(231)
第四节选择之债与任意之债………………………………………(232)
第五节损害赔偿之债………………………………………………(234)
第一款 发生原因,社会经济意义及损害的分类………………(235)
第二款损害赔偿的方法…………………………………………(237)
第三款 损害赔偿的范围…………………………………………(244)
第四章债之效力………………………………………………………(251)
第一节行使债权、履行债务………………………………………(251)
第二节债务不履行…………………………………………………(252)
第一款 规范模式及适用范围……………………………………(252)
第二款债务不履行的归责事由…………………………………(253)
第三款给付不能…………………………………………………(259)
第四款迟延:债务入给付迟延及债权人受领迟延……………(265)
第五款不完全给付………………………………………………(270)
第六款 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272)
第三节债权的保全…………………………………………………(275)
第一款债权人的代位权…………………………………………(275)
第二款债权人的撤销权…………………………………………(276)
第四节契约的效力…………………………………………………(278)
第一款契约的确保………………………………………………(279)
第二款 契约的解除及终止………………………………………(281)
第三款双务契约的同时履行抗辩………………………………(284)
第四款 涉他契约,第三人利益契约 ………………………… (285)
第五章多数债务人及债权人…………………………………………(290)
第一节可分之债……………………………………………………(290)
第二节连带之债……………………………………………………(291)
第三节不可分之债…………………………………………………(296)
第六章债之移转………………………………………………………(298)
第一节债权让与……………………………………………………(298)
第二节债务承担……………………………………………………(303)
第三节并存的债务承担……………………………………………(305)
第七章债之消灭………………………………………………………(307)
第一节债之消灭的意义、原因及效力……………………………(307)
第二节清偿…………………………………………………………(307)
第三节提存…………………………………………………………(312)
第四节抵销…………………………………………………………(313)
第五节免除…………………………………………………………(314)
第六节混同…………………………………………………………(315)
第四编债(二):各种之债
第一章总说……………………………………………… …………(319)
第一节各种之债(契约)及其社会机能 …………………………(319)
第二节契约的类型分析……………………………………………(320)
第一款典型契约与非典型契约…………………………………(321)
第二款 要式契约与不要式契约…………………………………(323)
第三款 诺成契约与要物契约……………………………………(324)
第四款 要因契约与不要因契约…………………………………(324)
第五款 一方负担契约与双方负担契约…………………………(325)
第六款有偿契约与无偿契约……………………………………(326)
第七款 一时的契约与继续性契约………………………………(327)
第八款预约与本约………………………………………………(328)
第九款 主契约与从契约…………………………………………(329)
第十款 生前契约与死因契约……………………………………(330)
第十一款 契约类型的归纳………………………………………(330)
第三节多层次的法律适用关系……………………………………f331)
第二章让与财产权的契约……………………………………………(334)
第一节买卖…………………………………………………………(335)
第一款 概说:买卖契约体系的规范体系………………………(335)
第二款 买卖契约的意义及成立…………………………………f336)
第三款 出卖人的义务……………………………………………(338)
第四款 买受人的义务……………………………………………(354)
第五款特种买卖…………………………………………………(355)
第二节互易…………………………………………………………(360)
第三节赠与…………………………………………………………(361)
第一款赠与的意义性质及法律规范的特色……………………(362)
第二款 赠与的成立及任意撤销…………………………………(362)
第三款赠与人的给付义务及其责任的减轻……………………(363)
第四款赠与人受契约拘束的缓和………………………………(364)
第五款特种赠与…………………………………………………(365)
第三章以物供他人使用或收益的契约………………………………(367)
第一节租赁…………………………………………………………(368)
第一款租赁的意义、成立及期限………………………………(368)
第二款租赁对出租人的效力……………………………………(371)
第三款租赁对承租人的效力……………………………………(375)
第四款承租人对出租人及第三人的法律地位…………………(378)
第五款租赁债务的担保…………………………………………(380)
第六款 租赁的消灭………………………………………………(381)
第七款特种租赁…………………………………………………(384)
第二节使用借贷……………………………………………………(386)
第一款使用借贷的意义…………………………………………(386)
第二款使用借贷的效力…………………………………………(387)
第三款使用借贷的消灭及借用物的返还………………………(388)
第三节消费借贷……………………………………………………(389)
第一款消费借贷的意义…………………………………………(390)
第二款 消费借贷的成立…………………………………………(391)
第三款消费借贷的效力…………………………………………(392)
第四章劳务及工作给付契约…………………………………………(393)
第一节劳务给付契约的典型契约化………………………………(393)
第二节雇佣…………………………………………………………(394)
第一款 雇佣契约与劳动契约……………………………………(394)
第二款 雇佣契约的效力…………………………………………(395)
第三款雇佣的消灭………………………………………………(397)
第三节承揽 ………………………………………………………(398)
第一款承揽的意义………………………………………………(398)
第二款承揽对承揽人的效力……………………………………(399)
第三款 承揽对定作人的效力……………………………………(404)
第四款承揽人的法定抵押权……………………………………(405)
第五款制造物供给契约…………………………………………(406)
第六款承揽的消灭………………………………………………(406)
第四节旅游…………………………………………………………(407)
第一款旅游契约的典型化………………………………………(407)
第二款旅游契约的成立…………………………………………(408)
第三款 旅游契约的效力…………………………………………(409)
第四款旅游契约的消灭…………………………………………(413)
第五节委任…………………………………………………………(413)
第一款 委任的意义、成立及性质………………………………(414)
第二款 委任对受任人的效力……………………………………(416)
第三款 委任对委任人的效力……………………………………(419)
第四款 委任的消灭及其效力……………………………………(421)
第五款 委任、承揽与雇佣的区别………………………………(422)
第六节寄托…………………………………………………………(423)
第一款一般寄托…………………………………………………(423)
第二款 消费寄托…………………………………………………(426)
第三款 混藏寄托…………………………………………………(428)
第四款 法定寄托…………………………………………………(429)
第五章具共同团体性的契约…………………………………………(432)
第一节合伙…………………………………………………………(432)
第一款合伙的意义、性质及法律结构…………………………(433)
第二款合伙财产…………………………………………………(435)
第三款合伙的效力………………………………………………(437)
第四款退伙及入伙………………………………………………(439)
第五款合伙的解散及清算………………………………………(441)
第二节隐名合伙……………………………………………………(442)
第三节合会…………………………………………………………(443)
第一款合会的意义及成立………………………………………(444)
第二款标会………………………………………………………(447)
第三款权利义务的移转、会员退会及会份的转让……………(448)
第四款倒会的善后………………………………………………(449)
第六章债权的有价证券化……………………………………………(451)
第一节指示证券……………………………………………………(451)
第一款指示证券的意义、发行及法律性质……………………(452)
第二款 指示证券的效力…………………………………………(453)
第三款指示证券的消灭…………………………………………(456)
第二节无记名证券…………………………………………………(457)
第一款 无记名证券的意义、经济功能及特色…………………(457)
第二款 无记名证券的发行………………………………………(458)
第三款无记名证券的流通………………………………………(459)
第四款 无记名证券的给付………………………………………(460)
第五款 无记名证券的丧失………………………………………(461)
第七章承担风险契约…………………………………………………(463)
第一节终身定期金…………………………………………………(463)
第二节和解…………………………………………………………(465)
第一款和解的意义、成立及性质………………………………(465)
第二款 和解的效力………………………………………………(466)
第三款和解的撤销………………………………………………(468)
第四款 民事诉讼法上的和解……………………………………(468)
第三节保证…………………………………………………………(469)
第一款保证的意义、性质及成立………………………………(469)
第二款保证债务的范围…………………………………………(471)
第三款保证人对债权人得主张的权利…………………………(472)
第四款保证人对主债务人得主张的权利………………………(474)
第五款保证的消灭………………………………………………(475)
第六款特种保证…………………………………………………(476)
第四节人事保证……………………………………………………(477)
第一款人事保证的意义…………………………………………(477)
第二款 人事保证的风险及保证人的保护………………………(479)
第三款 人事保证契约的消灭……………………………………(480)
第五编物权
第一章总论……………………………………………………………(483)
第一节物权法的体系与原则………………………………………(483)
第一款 民法物权编与特别法……………………………………(483)
第二款 物权关系上的私法与公法………………………………(483)
第三款物权法上的强行规定、任意规定………………………(484)
第四款物权法与“宪法”………………………………………(484)
第五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485)
第二节物权通论……………………………………………………(487)
第一款物权的意义………………………………………………(487)
第二款 物权的种类:物权法定原则……………………………(489)
第三款 物权的类型体系…………………………………………(490)
第四款物权的客体………………………………………………(491)
第五款物权的效力…………………………………………… (492)
第六款物权的保护………………………………………………(495)
第三节物权法的发展………………………………………………(496)
第一款一项重要的统计资料……………………………………(496)
第二款 台湾社会变迁与物权法的修正…………………………(497)
第二章物权变动………………………………………………………(498)
第一节规范模式及我现行法上的制度……………………………(498)
第一款物权变动的态样…………………………………………(498)
第二款现行法上的规范模式……………………………………(499)
第三款物权行为…………………………………………………(501)
第二节不动产物权的变动…………………………………………(502)
第一款依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502)
第二款 非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503)
第三款 不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505)
第三节动产物权变动………………………………………………(506)
第一款依法律行为而生的动产物权变动…… ……………… (506)
第二款 非依法律行为而生的动产物权变动……………………(509)
第四节综合体系构成………………………………………………(509)
第三章所有权…………………………………………………………(512)
第一节所有权的意义、性质、权能及限制………………………(512)
第一款所有权的意义……………………………………………(512)
第二款所有权的性质……………………………………………(513)
第三款 所有权的权能……………………………………………(513)
第四款 所有权的限制……………………………………………(514)
第二节基于所有权而生的请求权…………………………………(515)
第一款所有物返还请求权………………………………………(515)
第二款 所有权妨害除去请求权…………………………………(519)
第三款所有权妨害防止请求权…………………………………(520)
第三节所有权及其他财产权的时效取得…………………………(520)
第一款 时效取得制度的意义、性质和功能……………………(521)
第二款 动产所有权的时效取得…………………………………(522)
第三款不动产所有权的时效取得………………………………(523)
第四款 其他财产权(尤其是地上权)的时效取得……………(525)
第四节不动产所有权的范围及相邻关系…………………………(526)
第一款 土地所有权的范围………………………………………(526)
第二款 不动产相邻关系…………………………………………(527)
第五节动产所有权…………………………………………………(532)
第一款 动产物权善意取得………………………………………(533)
第二款 先占………………………………………………………(533)
第三款遗失物的拾得……………………………………………(533)
第四款埋藏物的发现……………………………………………(534)
第五款添附………………………………………………………(535)
第六节共有…………………………………………………………(538)
第一款分别共有…………………………………………………(538)
第二款公同共有…………………………………………………(548)
第三款准共有……………………………………………………(551)
第四章用益物权………………………………………………………(552)
第一节概说…………………………………………………………(552)
第二节地上权………………………………………………………(555)
第一款地上权的意义和机能……………………………………(555)
笫二款地上权的效力……………………………………………(556)
第三款地上权的消灭及其法律效果……………………………(558)
第三节永佃权………………………………………………………(559)
第一款永佃权的社会机能及消逝………………………………(559)
第二款永佃权概述………………………………………………(560)
第四节地役权………………………………………………………(561)
第一款地役权的意义及机能……………………………………(562)
第二款地役权的种类及特性……………………………………(563)
第三款地役权的效力……………………………………………(565)
第四款 地役权的消灭……………………………………………(566)
第五节典权…………………………………………………………(566)
第一款 一个传统物权的兴起与式微……………………………(566)
第二款典权概述…………………………………………………(567)
第五章担保物权………………………………………………………(572)
第一节概说…………………………………………………………(572)
第二节抵押权………………………………………………………(573)
第一款 抵押权的意义及取得……………………………………(573)
第二款 抵押权的特性及其效力范围……………………………(575)
第三款 抵押权对抵押人及抵押权人的效力……………………(577)
第四款抵押权的实行……………………………………………(578)
第五款抵押权的消灭……………………………………………(582)
第六款特殊抵押权………………………………………………(582)
第三节质权…………………………………………………………(585)
第一款 动产质权…………………………………………………(585)
第二款权利质权…………………………………………………(589)
第四节留置权………………………………………………………(592)
第六章占有……………………………………………………………(597)
第一节 占有的意义及社会功能……………………………………(597)
第一款 占有的意义………………………………………………(597)
第二款 占有的法律性质及占有制度的社会功能…… ……… (599)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及占有状态……………………………………(599)
第一款 占有的分类………………………………………………(600)
第二款 占有状态的推定及变更…………………………………(604)
第三款 占有的合并与分离………………………………………(605)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及消灭…………………………………………(605)
第一款直接占有…………………………………………… …(606)
第二款 间接占有…………………………………………………(607)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607)
第一款 占有权利的推定…………………………………………(608)
第二款 动产物权善意取得………………………………………(608)
第三款 占有人与回复请求人的权利义务………………………(612)
第四款 占有的保护………………………………………………(614)
第五节准占有………………………………………………………(617)
第六编 亲属
第一章概说……………………………………………………………(621)
第一节亲属法的制定及发展………………………………………(621)
第一款 亲属法的制定及修正……………………………………(621)
第二款 亲属法的发展……………………………………………(622)
第二节亲属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化……………………………(623)
第三节亲属法上身份行为的特质与民法总则规定
的适用………………………………………………………(624)
第四节身份行为的要式性…………………………………………(625)
第二章亲属关系………………………………………………………(627)
第一节亲属的种类、亲系及亲等…………………………………(627)
第一款 亲属的种类………………………………………………(627)
第二款亲系及辈分………………………………………………(628)
第三款 亲等………………………………………………………(629)
第二节亲属关系的发生及消灭……………………………………(631)
第三节亲属关系的法律效力………………………………………(632)
第三章婚约……………………………………………………………(633)
第一节婚约的意义、成立…………………………………………(633)
第二节婚约的效力…………………………………………………(634)
第三节解除婚约……………………………………………………(635)
第四节礼物返还……………………………………………………(636)
第四章结婚……………………………………………………………(638)
第一节结婚的意义及要件…………………………………………(638)
第一款结婚与婚姻关系…………………………………………(638)
第二款 结婚的要件及效力………………………………………(639)
第二节结婚的普通效力……………………………………………(643)
第三节夫妻财产制…………………………………………………(646)
第一款 夫妻财产制的意义、发展与立法原则…………………(646)
第二款 夫妻财产制的通则………………………………………(647)
第三款 法定财产制………………………………………………(650)
第四款 约定财产制………………………………………………(658)
第四节离婚…………………………………………………………(661)
第一款两愿离婚…………………………………………………(661)
第二款裁判离婚…………………………………………………(663)
第三款 离婚的效力………………………………………………(666)
第五章父母子女………………………………………………………(671)
第一节概说…………………………………………………………(671)
第二节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671)
第一款婚生子女…………………………………………………(672)
第二款 非婚生子女………………………………………………(673)
第三节收养…………………………………………………………(676)
第一款收养的意义及社会机能…………………………………(676)
第二款 收养的成立………………………………………………(677)
第三款 收养的效力………………………………………………(681)
第四款 收养的终止………………………………………………(681)
第四节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682)
第一款 子女对父母的关系………………………………………(682)
第二款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义务…………………………(683)
第六章监护……………………………………………………………(685)
第一节未成年人的监护……………………………………………(685)
第二节禁治产人的监护……………………………………………(689)
第七章扶养……………………………………………………………(691)
第一节概说…………………………………………………………(691)
第二节扶养义务的范围及扶养的顺序……………………………(692)
第三节扶养义务的发生及扶养的方法……………………………(694)
第八章家、亲属会议…………………………………………………(696)
第一节概说…………………………………………………………(696)
第二节家……………………………………………………………(697)
第三节亲属会议……………………………………… ………… (698)
第七编继承
第一章继承法的“宪法”基础及结构原则…………………………(703)
第一节继承、私有财产及“宪法”………………………………(703)
第二节继承法的基本原则…………………………………………(704)
第二章遗产继承人……………………………………………………(706)
第一节法定继承人、应继份及继承权的丧失……………………(706)
第一款 法定继承人及应继份……………………………………(706)
第二款 继承权的取得与丧失……………………………………(709)
第三款代位继承…………………………………………………(710)
第二节继承回复请求权……………………………………………(712)
第三章遗产的继承……………………………………………………(714)
第一节继承的效力…………………………………………………(714)
第二节共同继承与遗产分割………………………………………(716)
第一款共同继承…………………………………………………(716)
第二款遗产分割…………………………………………………(717)
第三节限定继承……………………………………………………(722)
第一款 限定继承的意义…………………………………………(722)
第二款 限定继承的要件…………………………………………(722)
第三款 限定继承的效力…………………………………………(723)
第四节抛弃继承……………………………………………………(725)
第一款抛弃继承的意义及性质…………………………………(725)
第二款抛弃继承的程序及效力…………………………………(726)
第五节无人承认的继承……………………………………………(728)
第四章遗嘱……………………………………………………………(732)
第一节遗嘱制度……………………………………………………(732)
第二节遗嘱的意义及遗嘱的内容…………………………………(733)
第三节遗嘱能力及遗嘱生效………………………………………(733)
第四节遗嘱的方式、撤回及执行…………………………………(734)
第一款遗嘱的方式………………………………………………(734)
第二款 遗嘱的撤回………………………………………………(736)
第三款遗嘱的执行………………………………………………(737)
第五节遗赠与特留份………………………………………………(739)
第一款、遗赠………………………………………………………(739)
第二款特留份……………………………………………………(741)
第五章继承法的体系构成及实例解说………………………………(745)
第一节继承法的体系构成…………………………………………(745)
第二节实例解说……………………………………………………(746)
民法概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