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饶学与华学——第二届饶宗颐与华学暨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成立十周年庆典国际学术研究会议论文集》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是饶宗颐研究与文史研究、书画艺术研究者的参考书。
目录
上册
第二届饶宗颐与华学暨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成立十周年庆典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
主题演讲
中国思想史中的历史观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汉藏文化的双向交流
一种考古研究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透视所谓“吐火罗”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研究
饶学
论饶宗颐敦煌乐谱实证法
会通之学——饶宗颐先生学术的博大气象
饶宗颐先生文史治学法管窥
饶宗颐先生与敦煌曲研究
饶宗颐先生与《老子想尔注》研究
饶宗颐先生与《说文解字》
读饶宗颐先生《国史上之正统论》
从《中国人名的研究·序言》研读饶宗颐先生的人名学思想
略谈选堂先生对东南亚华文碑铭整理的功绩——从《星马华文碑刻系年》说起
略谈选堂先生对墓志整理的贡献——以《唐宋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为中心
《潮州艺文志》与民国时期地方着述目录的编纂
再议“潮泉腔”与宋元戏文的传播——从饶宗颐、龙彼得戏文研究说起
饶宗颐教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以心经为中心兼述书画禅意
礼学、玉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略谈选堂先生导夫先路的学术贡献
饶宗颐的唐词研究
张惠言《词选》之失
试论饶锷诗学观念的近代性品格
饶宗颐文选学评述
从《选堂赋话》看饶宗颐的赋学本源论
文学与神明——从诗歌到哲学的提升
词画双绝——《固庵词》的词心画意赏析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饶学研究中心藏“《江南春集》档案”初探
饶宗颐教授彩笔下的金银世界
饶宗颐先生的泼彩荷花艺术探微
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论饶宗颐两漠艺术史论及其当代意义
会通 互文 证史:略论图像在饶宗颐文化史研究中的运用
从饶宗颐教授书法艺术理论的发微到饶宗颐教授书法艺术欣赏
三危在望 山水一宗——饶宗颐先生“中国西北宗山水昼说”探析
华学
甲骨学及古文字学
重释甲骨文“>”(寻)字
从甲骨文所见云雨雪雾看殷人对云物理的认识——兼论地球气候变迁
汉字书写下行原因蠡测
再论甲骨文发现始末
敦煌学
国图藏敦煌特藏中的古代印章与画押
敦煌本唐代“御制经序”考察——兼窥饶宗颐先生敦煌学研究之一角
法照门徒的念佛法事与《法照传》的宣唱
阴阳燮和,时令毋违:敦煌民众的时间生活
试论归义军名称之变化
敦煌写本P.2440《灵宝真一五称经》校补解题
敦煌本《大唐天下郡姓氏族谱》的缀合与研究
历史与文化研究
中国之民族古文献
《楚居》与《楚辞》互证举例
凤翔屈家山蒙古纪事砖及相关问题
黑水城出土民族文字文献概论
中国藏黑水城大黑天文书研究初探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
试论满族文化的转型
清代东北驻防八旗比丁册研究
越南新出隋朝“舍利塔铭”及相关问题考释
莞香与香港之得名
用五重证据法纠正明代国名及一些地名之外语伪名——以纠正China、Tamao、Macau等伪名及其流弊为中心
从方志与档案考证部分清代广东职官——兼论张保仔投诚事件
《振寰张府君墓志铭》及录文校勘
宁波望族砌街李氏世系简述与补充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的社会背景及个人因素探究
宁波七塔禅寺与弘一、宏一二僧关系小考
下册
典籍文献
红雨楼题记的编订和笺注
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考论
嘉业堂经藏天一阁佚书考——兼论天一阁藏书流散港台之经过
属辞比事与《春秋》之微辞隐义——以章学诚之《春秋》学为讨论核心
道通天地有形外——对章学诚“史德”之说的一种解读
冯贞群的版本目录学成就
《通志·氏族略》勘正十则
宋代《三朝宝训》考索——《三朝政要》的启示
战国数学、《九章算术》、墨家与《几何原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耆婆五脏经》初探
提供英文之钥:伍光建及其编纂的英语读本
思想与宗教
门外说“儒”
《中庸》释义
饶宗颐“华学”理念下的“汉语教育学”倡言
由“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论“中文化”之作用
浅论东汉古文经学兴盛之原因——以“春秋公羊学”衰落为中心
东亚理学的早期传播与书院的发展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坚守——从王国维到陈寅恪
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再论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考论古灵宝经“新经”、“旧经”先後关系的学术史意义
先天道坤道与宝卷的传播——以新加坡许慈惠姑太为案例
战国西汉老庄流别述
明代万历年间江南民众的佛教信仰——以万历十七至二十年五台山方册藏施刻文为中心的考察
从五显到华光:民间信仰的个案分析
敦煌写本S.0646、2113号定名商榷
试论布袋和尚形象的演变——以南宋布袋图及布袋像赞为中心
古典文学
王勃南行考——以日本传存《王勃集》佚文为线索
《文镜秘府论》与齐梁以来的文论发展——以与《文心雕龙》的比较为基础
“伐山”“伐材”之喻与“生事”“熟事”之法——王锤《四六话》的骈文典故理论之源、影响及评价
《汉书·艺文志》丛考
陈振孙文学创作考述
清代通俗读物《畅所欲言》的方言特色
赤眉铜马知何处:吴梅村诗中的“绥寇纪略”
虬髯客形象考论
唐代文学精神之开拓:互融三教的主体转化
先秦时代的公共朗读
晋代美男子的条件
论临桂词派在清代词派发展中的定位及其意义
民国年间朱荫龙与王鹏运词集之校勘——王鹏运研究系列之二
况蕙风的“伧父”和“秀铁面”考论
陈维崧次韵词探讨——兼论次韵词存在的价值及合理性
从词序互文看姜夔词的敍事特色
沈善宝存世作品的版本与流传
书画艺术
戏剧壁画的内容及意义新探
中华图像文化史研究
从神德寺塔出土经卷看柳公权书法在其本土的影响
浅谈清代画家郑板桥书法绘画路径中的情和势——用西方文本生成学观点解读郑板桥作品
中国现代文字艺术与饶宗颐先生书法
裴行俭与唐初书坛——兼及敦煌吐鲁番本《文选》
“五重证据法”的启发——以十八至十九世纪中国外销昼的研究为例
编后记记
第二届饶宗颐与华学暨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成立十周年庆典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
主题演讲
中国思想史中的历史观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汉藏文化的双向交流
一种考古研究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透视所谓“吐火罗”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研究
饶学
论饶宗颐敦煌乐谱实证法
会通之学——饶宗颐先生学术的博大气象
饶宗颐先生文史治学法管窥
饶宗颐先生与敦煌曲研究
饶宗颐先生与《老子想尔注》研究
饶宗颐先生与《说文解字》
读饶宗颐先生《国史上之正统论》
从《中国人名的研究·序言》研读饶宗颐先生的人名学思想
略谈选堂先生对东南亚华文碑铭整理的功绩——从《星马华文碑刻系年》说起
略谈选堂先生对墓志整理的贡献——以《唐宋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为中心
《潮州艺文志》与民国时期地方着述目录的编纂
再议“潮泉腔”与宋元戏文的传播——从饶宗颐、龙彼得戏文研究说起
饶宗颐教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以心经为中心兼述书画禅意
礼学、玉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略谈选堂先生导夫先路的学术贡献
饶宗颐的唐词研究
张惠言《词选》之失
试论饶锷诗学观念的近代性品格
饶宗颐文选学评述
从《选堂赋话》看饶宗颐的赋学本源论
文学与神明——从诗歌到哲学的提升
词画双绝——《固庵词》的词心画意赏析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饶学研究中心藏“《江南春集》档案”初探
饶宗颐教授彩笔下的金银世界
饶宗颐先生的泼彩荷花艺术探微
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论饶宗颐两漠艺术史论及其当代意义
会通 互文 证史:略论图像在饶宗颐文化史研究中的运用
从饶宗颐教授书法艺术理论的发微到饶宗颐教授书法艺术欣赏
三危在望 山水一宗——饶宗颐先生“中国西北宗山水昼说”探析
华学
甲骨学及古文字学
重释甲骨文“>”(寻)字
从甲骨文所见云雨雪雾看殷人对云物理的认识——兼论地球气候变迁
汉字书写下行原因蠡测
再论甲骨文发现始末
敦煌学
国图藏敦煌特藏中的古代印章与画押
敦煌本唐代“御制经序”考察——兼窥饶宗颐先生敦煌学研究之一角
法照门徒的念佛法事与《法照传》的宣唱
阴阳燮和,时令毋违:敦煌民众的时间生活
试论归义军名称之变化
敦煌写本P.2440《灵宝真一五称经》校补解题
敦煌本《大唐天下郡姓氏族谱》的缀合与研究
历史与文化研究
中国之民族古文献
《楚居》与《楚辞》互证举例
凤翔屈家山蒙古纪事砖及相关问题
黑水城出土民族文字文献概论
中国藏黑水城大黑天文书研究初探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关系研究
试论满族文化的转型
清代东北驻防八旗比丁册研究
越南新出隋朝“舍利塔铭”及相关问题考释
莞香与香港之得名
用五重证据法纠正明代国名及一些地名之外语伪名——以纠正China、Tamao、Macau等伪名及其流弊为中心
从方志与档案考证部分清代广东职官——兼论张保仔投诚事件
《振寰张府君墓志铭》及录文校勘
宁波望族砌街李氏世系简述与补充
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的社会背景及个人因素探究
宁波七塔禅寺与弘一、宏一二僧关系小考
下册
典籍文献
红雨楼题记的编订和笺注
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考论
嘉业堂经藏天一阁佚书考——兼论天一阁藏书流散港台之经过
属辞比事与《春秋》之微辞隐义——以章学诚之《春秋》学为讨论核心
道通天地有形外——对章学诚“史德”之说的一种解读
冯贞群的版本目录学成就
《通志·氏族略》勘正十则
宋代《三朝宝训》考索——《三朝政要》的启示
战国数学、《九章算术》、墨家与《几何原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耆婆五脏经》初探
提供英文之钥:伍光建及其编纂的英语读本
思想与宗教
门外说“儒”
《中庸》释义
饶宗颐“华学”理念下的“汉语教育学”倡言
由“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论“中文化”之作用
浅论东汉古文经学兴盛之原因——以“春秋公羊学”衰落为中心
东亚理学的早期传播与书院的发展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坚守——从王国维到陈寅恪
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再论道学文化的新科学观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
考论古灵宝经“新经”、“旧经”先後关系的学术史意义
先天道坤道与宝卷的传播——以新加坡许慈惠姑太为案例
战国西汉老庄流别述
明代万历年间江南民众的佛教信仰——以万历十七至二十年五台山方册藏施刻文为中心的考察
从五显到华光:民间信仰的个案分析
敦煌写本S.0646、2113号定名商榷
试论布袋和尚形象的演变——以南宋布袋图及布袋像赞为中心
古典文学
王勃南行考——以日本传存《王勃集》佚文为线索
《文镜秘府论》与齐梁以来的文论发展——以与《文心雕龙》的比较为基础
“伐山”“伐材”之喻与“生事”“熟事”之法——王锤《四六话》的骈文典故理论之源、影响及评价
《汉书·艺文志》丛考
陈振孙文学创作考述
清代通俗读物《畅所欲言》的方言特色
赤眉铜马知何处:吴梅村诗中的“绥寇纪略”
虬髯客形象考论
唐代文学精神之开拓:互融三教的主体转化
先秦时代的公共朗读
晋代美男子的条件
论临桂词派在清代词派发展中的定位及其意义
民国年间朱荫龙与王鹏运词集之校勘——王鹏运研究系列之二
况蕙风的“伧父”和“秀铁面”考论
陈维崧次韵词探讨——兼论次韵词存在的价值及合理性
从词序互文看姜夔词的敍事特色
沈善宝存世作品的版本与流传
书画艺术
戏剧壁画的内容及意义新探
中华图像文化史研究
从神德寺塔出土经卷看柳公权书法在其本土的影响
浅谈清代画家郑板桥书法绘画路径中的情和势——用西方文本生成学观点解读郑板桥作品
中国现代文字艺术与饶宗颐先生书法
裴行俭与唐初书坛——兼及敦煌吐鲁番本《文选》
“五重证据法”的启发——以十八至十九世纪中国外销昼的研究为例
编后记记
饶学与华学——第二届饶宗颐与华学暨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成立十周年庆典国际学术研讨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