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首诗是为王大而写的主题歌,在不同场合多次反复出现。王大对爱有所感悟时,便吟唱起这首诗歌。王大原打算对琳达背诵这首诗,但琳达和诗中所写的梦中女孩显然不是同一类型。琳达看中的只是钱,对诗毫无兴趣。只有在李梅感情受到创伤后对他流露真情时,王大才意识到李梅就像诗中的女孩一样:“李梅也刚从我身边漂走了。”②这首诗贴的是“中国”标签,却透出传统的美国式伤感。诗中虽然用了一些短语如“黄河”、“花舟”、“荷叶”来创造表层的中国情调,整体精神仍是美国式的浪漫伤感主义。中国的传统诗歌在表述两性间的情感爱慕时,会采取更加迂回的方式,多通过一些比喻如双飞燕、蝴蝶、鸳鸯等,或运用转喻使深层情感变得更加含蓄,而不会出现如“你就是我将要爱的姑娘”这样直白的话语(“伊人吾心所倾”是为了整诗汉译的押韵而变得稍微含蓄了)。在“黄河谷”一诗中,两船擦肩而过,四目相对的情景分明就是对一见钟情的浪漫幻想。男主人公梦中情人的形象也无非是“丽丽”、“纤小”、“怯怯”、“温柔”——这些全是西方人对中国女性形象的模式化的认识。正是这首诗引导着王大把感情从琳达转移到李梅身上,从而抛弃了琳达所追求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转而与模式化的“中国娃娃”发展浪漫爱情。这一主导精神基于美国人对中国妇女的片面看法,而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剧中李梅反复吟唱的花鼓戏中透出的神秘主义,进一步补充了这一所谓的“中国”精神。
一亿个奇迹,
一亿个奇迹,
每天都在发生。
那些说他们不同意的人,
实际上什么也听不见,
什么也看不见。
我的父亲说
太阳总会升起
在那东山之上。
我的父亲说,
他不知道为什么。
但不知怎的,
太阳总会升起,
太阳总会升起。①按美国人的一般看法,神秘主义是中国乃至东方哲学的精髓。作者采用中国花鼓戏颂扬神秘的天意。正是迎合了这一看法。歌中提及的一系列奇迹的发生都解释为一种神秘的统治力量所为。这种“等待奇迹”的乐观主义实际上反映了基督教义。正是这种神秘的希望使李梅安于简单、传统的生活,并最终促成了她和王大的婚姻。
由此可见,“黄河谷”一诗和“一亿个奇迹”的花鼓戏唱词都不完全符合真正的中国精神,这一点说明了编剧者的兴趣在于运用中国这一媒介,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打击当代物质主义文化。对美国观众而言,琳达这一物质主义产物,只是他们身边众多放浪形骸的年轻妇女之一,而李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蝴蝶君》说开去
第二章 美国舞台上的中西方爱情
第三章 华人的美国本土归化与自我属性的探求
第四章 美国舞台上的中国剧
第五章 环绕东西世界的大“灰阑”
第六章 英语文本中的中国戏曲
第七章 中国戏曲在美国
第八章 百老汇用戏曲方法学演中国戏
第九章 美国剧中的中国戏曲表现手法
结语
附录一:1741年以来中国戏剧的英文译本目录
附录二:1870年至1988年纽约上演的有关或涉及中国人物、背景、题材、主题或表演法的剧目一览表
附录三:1836年以来介绍与评论中国戏曲的英文参考书目
第一章 从《蝴蝶君》说开去
第二章 美国舞台上的中西方爱情
第三章 华人的美国本土归化与自我属性的探求
第四章 美国舞台上的中国剧
第五章 环绕东西世界的大“灰阑”
第六章 英语文本中的中国戏曲
第七章 中国戏曲在美国
第八章 百老汇用戏曲方法学演中国戏
第九章 美国剧中的中国戏曲表现手法
结语
附录一:1741年以来中国戏剧的英文译本目录
附录二:1870年至1988年纽约上演的有关或涉及中国人物、背景、题材、主题或表演法的剧目一览表
附录三:1836年以来介绍与评论中国戏曲的英文参考书目
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