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经济法学(第3版)》自2013年出版以来已逾5载。其间,我国经济法学涉及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本身发生巨大变化,许多重要的经济法律制度经历了修订、删改与填补空白的过程,把这些立法与制度及司法实践的变化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是必要的。为此,我们三位编者花了不少功夫对《经济法学(第3版)》各自负责的部分进行了大量修订,具体如下:
*章“经济法的概念”,增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表述,并修正了司法考试改革后的相应表述。
第二章“经济法的产生”,完善了基本理论的阐述逻辑以及文字表达,结合学界研究情况修订了思考题。
第四章“经济法律关系”,完善了基本理论的阐述逻辑以及文字表达,根据2012年以来《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新修订以及*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修订本章所涉公益诉讼制度内容,并修订思考题。
第五章“宏观调控法原理”,增加“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和新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税收与预算法”,增加“营改增”内容,删除了营业税的单独表述,增加了修改《资源税法》的说明,并根据新法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预算法》的内容。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财政法”,增加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新内容和采购法实施条例内容等,并删除国债相关失效法律条例。
第八章“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法”,增加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化”进程、宽松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人民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职能、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等内容。
第九章“自然资源和资源管理法”,根据2016年修订的《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进行了相应修改。
第十章“产业政策与产业法”,根据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转换,对政策的名称及表述进行了相应修改。
第十一章“外贸与外资法”,根据国家2013年-2017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修改和补充教材相关内容,修订了思考题。
第十三章“一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根据我国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删除了原本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内容,同时对市场混淆行为、商业贿赂、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有奖销售、商业诽谤、互联网竞争行为等进行阐述。
第十四章“金融市场监管法”,增加IPO注册制改革、对《证券法》的修改建议,并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多次修订调整相应内容。
第十五章“消费者保护法”,根据****2013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2013年《*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法院***关于对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修改和补充教材相关内容,并选用法律修订后的新案例替换了原教材中的案例,同时对思考题进行修改。
第十六章“国有资产法”,增加《民法总则》、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删除四种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内容,改为用一句话概括表达,增加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内容。
*章“经济法的概念”,增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表述,并修正了司法考试改革后的相应表述。
第二章“经济法的产生”,完善了基本理论的阐述逻辑以及文字表达,结合学界研究情况修订了思考题。
第四章“经济法律关系”,完善了基本理论的阐述逻辑以及文字表达,根据2012年以来《民事诉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新修订以及*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修订本章所涉公益诉讼制度内容,并修订思考题。
第五章“宏观调控法原理”,增加“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和新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税收与预算法”,增加“营改增”内容,删除了营业税的单独表述,增加了修改《资源税法》的说明,并根据新法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和《预算法》的内容。
第七章“财政政策与财政法”,增加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新内容和采购法实施条例内容等,并删除国债相关失效法律条例。
第八章“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法”,增加了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化”进程、宽松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人民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职能、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等内容。
第九章“自然资源和资源管理法”,根据2016年修订的《水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进行了相应修改。
第十章“产业政策与产业法”,根据近年来产业政策的调整转换,对政策的名称及表述进行了相应修改。
第十一章“外贸与外资法”,根据国家2013年-2017年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修改和补充教材相关内容,修订了思考题。
第十三章“一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根据我国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删除了原本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内容,同时对市场混淆行为、商业贿赂、引入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有奖销售、商业诽谤、互联网竞争行为等进行阐述。
第十四章“金融市场监管法”,增加IPO注册制改革、对《证券法》的修改建议,并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多次修订调整相应内容。
第十五章“消费者保护法”,根据****2013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2013年《*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6年《*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7年《*法院***关于对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990号建议的答复意见》,修改和补充教材相关内容,并选用法律修订后的新案例替换了原教材中的案例,同时对思考题进行修改。
第十六章“国有资产法”,增加《民法总则》、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的内容,删除四种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的内容,改为用一句话概括表达,增加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内容。
【目录】
*编 经济法原理
*章 经济法的概念
*节 经济法辞源
第二节 经济法概念的各家学说
第三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四节 经济法概念解析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
*节 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法律根源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形成
第三节 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第三章 经济法的理念
*节 经济法的理念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
*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
第五章 宏观调控法原理
*节 宏观调控概述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第六章 税收与预算法
*节 税法概述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节 公共预算法律制度
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财政法
*节 财政的功能与财政政策和财政法律
第二节 财政支出政策与法律制度
第三节 财政收入政策与法律制度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法
*节 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和工具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主体及中央银行法
第九章 自然资源和资源管理法
*节 自然资源法概述
第二节 资源管理具体法律制度
第十章 产业政策与产业法
*节 产业及其分类
第二节 产业政策
第三节 产业法
第十一章 外贸与外资法
*节 外贸与外资法概述
第二节 进出口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对外贸易秩序的保护
第四节 外国投资法
……
第三编 市场监管法
第四编 其他经济法律制度
【免费在线读】
《经济法学(第3版)》:
*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性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秩序监管以及政府参与的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力)、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相比,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身份的特定。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非身份性或抽象性相对,主体身份的特定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时的不同身份地位,身份地位的不同决定了当事人享有不同的权利(力)并承担不同的义务。众所周知,现代民法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的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特权,要求废除法律对封建特权的特殊保护,要求经济权利平等,要求法律平等保护每一个体的权利,因此在法律关系中,现代民法将民事主体抽象为“人”,除民事行为能力外,基本不存在其他个体性的差异,民事法律对主体权利义务的规定一般也不考虑主体的具体身份。但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则不同。例如,为了实现对消费者的保护,调整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协调其利益冲突,经济法首先必须对主体的身份进行界定,呈现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实质不平等,以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而按照经济法的理念对两者间的权利义务进行重新配置,*终实现对消费者的特殊保护。由此可见,在经济法中,主体身份的差别是权利义务配置的前提和基础。由此,主体身份的特定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重要特征。
2.主体之间关系不平等。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平等性相对,主体之间关系不平等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地位。适应早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对主体权利平等保护的思想为基础,民法将法律关系主体抽象为“人”,因此主体之间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被忽略。但从经济法角度看,首先,由于资源占有的不平等,抽象的平等保护会带来结果的不平等,进而产生新的利益冲突,为了协调平衡这种冲突,实质平等应当成为经济法调整的出发点。其次,由于经济法产生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受制于国家(政府)的特性,作为调控和监管主体的国家(政府)与被调控和被监管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的关系等。基于上述可以得出结论:经济法所追求的实质平等观以及国家干预的特定调整方式,决定了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性。
3.主体类型多样。主体类型多样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在类型上具有广泛性。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相比,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首先表现在国家通常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例如,在所有的宏观调控关系和政府监管关系中,国家(政府)都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其次,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类型多样。例如,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既有权力机关,又有行政机关;既有中央机关,又有地方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表现在其作为经济决策主体,负责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经济事务进行决策,例如制定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表现为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各项经济管理职能,例如税收征管、市场监督管理等。而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企业,既有一般企业,又有特殊企业;既有内资企业,又有外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又有非国有企业。由此可见,主体类型的多样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之一。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
目前,学界对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并不一致。本教材认为:以国家干预的具体方式为标准,经济法律关系可以被划分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监管关系,因此可以按照当事人在不同类型的经济法律关系中活动内容的不同,将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分为宏观调控主体与被调控主体、市场监管主体与被监管主体。宏观调控主体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承担经济调控职能,享有经济调控权的国家机关,如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市场监管主体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或经授权,在市场监管关系中承担经济监管职能,享有监管权的国家机关或组织,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被调控主体或被监管主体是指接受国家经济调控与监管的经济组织或个人。
……
目录
*编 经济法原理
*章 经济法的概念
*节 经济法辞源
第二节 经济法概念的各家学说
第三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四节 经济法概念解析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
*节 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及法律根源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形成
第三节 经济法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第三章 经济法的理念
*节 经济法的理念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
*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
第五章 宏观调控法原理
*节 宏观调控概述
第二节 宏观调控法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第六章 税收与预算法
*节 税法概述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
第三节 公共预算法律制度
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财政法
*节 财政的功能与财政政策和财政法律
第二节 财政支出政策与法律制度
第三节 财政收入政策与法律制度
第八章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法
*节 货币政策的概念、目标和工具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主体及中央银行法
第九章 自然资源和资源管理法
*节 自然资源法概述
第二节 资源管理具体法律制度
第十章 产业政策与产业法
*节 产业及其分类
第二节 产业政策
第三节 产业法
第十一章 外贸与外资法
*节 外贸与外资法概述
第二节 进出口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对外贸易秩序的保护
第四节 外国投资法
……
第三编 市场监管法
第四编 其他经济法律制度
经济法学(第三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