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从数学的定义、古代数学的遗产、17-18世纪各国数学发展概况、解析几何学、微积分、代数、数论、20世纪的数学、数学家小传等方面介绍了近代数学史。
目录
导言
1 数学
1.1 数学是什么
1.1.1 数学是一种普遍语言
1.1.2 数学是一种普遍方法
1.1.3 数学是一种普遍思想原则
1.1.4 数学是一种思想工具、理性思维框架
1.2 数学的分科及其主要问题
1.2.1 操作技术
1.2.2 技术理论
1.2.3 操作对象理论
1.2.4 对象理论
1.2.5 结构理论
1.2.6 元理论
2 数学史
2.1 数学的演化与进步
2.2 数学史的分期
2.2.1 前史时期
2.2.2 古代及中世纪时期
2.2.3 17—18世纪的数学
2.2.4 19世纪的数学
2.2.5 20世纪的数学
3 数学史学史
3.1 数学史的工作
3.2 数学史研究的分期
3.2.1 史前史(18世纪之前)
3.2.2 草创时期(1750—1870)
3.2.3 黄金时代(1870—1914)
3.2.4 低潮时期(1914—1960)
3.2.5 复兴时期(1960— )
第1章 古代数学的遗产
1 近代数学的起源
1.1 古希腊的数学
1.2 印度—阿拉伯的计算技术
2 近代以前欧洲数学的独创领域
2.1 三次、四次代数方程的求解
2.2 对数的发明
3 古希腊经典著作的传播
第2章 17—18世纪各国数学发展概况
1 意大利
2 法国
3 英国
4 其他各国
4.1 尼德兰
4.2 德国
4.3 瑞士
第3章 符号代数学
1 数学的符号化
2 韦达
3 符号代数学
4 代数方程论
4.1 方程根的数目
4.2 正根、负根、实根、复根的数目
4.3 根与系数的关系
5 五次方程的求解
5.1 一般方程
5.2 二项方程
第4章 解析几何学
1 笛卡尔
2 解析几何学的产生
3 笛卡尔的《方法谈》中的附录《几何学》
4 解析几何学的发展与传播
第5章 微积分
1 微积分前史
1.1 形形色色的曲线
1.2 曲线的求积法
1.3 曲线的求切线法
2 微积分的创立
2.1 牛顿
2.2 莱布尼茨
2.3 微积分的初建
2.3.1 微积分的普遍性
2.3.2 牛顿的微积分
2.3.3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2.3.4 微积分优先权之争
3 微积分的发展
3.1 伯努利时代(1690—1740)
3.1.1 伯努利家族
3.1.2 一元微积分
3.1.3 多元微积分
3.2 欧拉时代
3.2.1 欧拉
3.2.2 欧拉的三部主要著作
3.2.3 微积分技术的进步
3.3 拉格朗日时代
3.3.1 拉格朗日
3.3.2 拉普拉斯
3.3.3 勒让德
3.3.4 19世纪初的微积分
第6章 初等数论
1 费尔马
2 初等数论
2.1 费尔马的数论
2.2 欧拉的数论
第7章 19世纪的数学
1 数学概况
2 数学与社会
2.1 法国
2.2 德国
2.3 意大利
2.4 英国
2.5 俄国
2.6 其他各国
第8章 实分析
1 无穷表达式
1.1 无穷级数
1.2 无穷连分数
2 函数及其表示
2.1 函数观念的发展
2.2 幂级数
2.3 三角级数
3 数学分析的严密化
3.1 柯西
3.2 数学分析的严密化
第9章 复分析
1 通向复分析的四条途径
1.1 代数
1.2 代数分析
1.3 定积分
1.4 几何表示及保角映射
2 柯西的复分析
3 黎曼的几何函数论
4 外尔斯特拉斯和他的解析函数论
4.1 外尔斯特拉斯
4.2 外尔斯特拉斯的解析函数论
第10章 微分方程
1 常微分方程
1.1 特殊类型方程的特殊解法(1690—1740)
1.2 一般常微分方程的系统研究(1740—1800)
1.3 级数解与特殊函数(1800—1860)
1.4 超几何级数
1.5 斯图姆—刘维尔理论
1.6 微分方程解析理论(1860—1910)
1.7 微分方程定性理论(1880—1930)
2 偏微分方程
2.1 一阶偏微分方程
2.2 二阶数学物理方程
2.3 位势理论
3 积分方程
3.1 前史
3.2 沃尔泰拉积分方程理论
3.3 弗瑞德霍姆积分方程理论
3.4 希尔伯特理论
3.5 希尔伯特以后的积分方程理论
4 变分法
4.1 前史
4.2 变分法的建立
4.3 极值条件
4.4 19世纪末以来的发展
第11章 代数
1 通论
2 线性代数及多线性代数
3 代数方程论
3.1 阿贝尔
3.2 伽罗华
3.3 一般五次方程代数不可解性的证明
3.4 伽罗华理论的传播
3.5 伽罗华以后的代数方程论
4 置换群理论
5 代数方程组论
第12章 数论
1 高斯
2 《算术研究》
2.1 同余理论
2.2 二次型理论
3 解析数论
3.1 素数定理
3.2 黎曼ζ函数
4 不定方程
4.1 通论
4.2 费尔马大定理
第13章 几何学
1 通论
2 综合几何学与解析几何学的对立
3 非欧几何学
3.1 非欧几何学的前史
3.2 非欧几何学的创立
3.3 非欧几何学的传播及发展
4 微分几何学
4.1 平面曲线
4.2 空间曲线
4.3 三维空间中的曲面
5 高维几何学
5.1 高维空间与向量分析
5.2 黎曼
5.3 黎曼几何
5.4 张量分析
第14章 通向交换代数的诸理论
1 代数数论
1.1 早期的代数数论
1.2 戴德金的代数数论
1.2.1 数体及代数整数理论
1.2.2 理想理论
1.2.3 理想类数与戴德金ζ函数
1.2.4 相对扩张及非分支扩张
1.3 类域论
2 代数函数论
2.1 椭圆积分
2.2 椭圆函数
2.2.1 雅可比椭圆函数
2.2.2 外尔斯特拉斯的椭圆函数论
2.3 阿贝尔积分与阿贝尔函数
3 代数几何学
3.1 代数几何学的分期
3.1.1 史前时期(1860年以前)
3.1.2 经典代数几何学时期(1860—1920)
3.1.3 抽象代数几何学时期(1920年以后)
3.2 平面代数曲线
3.3 代数曲面
4 代数不变式论
4.1 前史
4.1.1 数论
4.1.2 代数
4.1.3 几何
4.2 朴素时期
4.3 形式时期
4.4 批判时期
4.5 现代时期
第15章 用群的观点统一数学
1 克莱因与埃尔兰根计划
1.1 克莱因
1.2 埃尔兰根计划
1.2.1 几何变换
1.2.2 变换群及埃尔兰根计划
2 S·李与连续变换群
2.1 S·李
2.2 连续变换群
2.2.1 连续变换群的来源
2.2.2 S·李的变换群理论
3 群与微分方程
4 庞加莱与自守函数论
4.1 庞加莱
4.2 自守函数论
第16章 基础研究
1 希尔伯特
2 几何基础
3 实数理论
4 整数理论
第17章 集合论
1 G·康托尔
2 康托尔无穷集合论的建立
3 20世纪初的基础危机
第18章 20世纪的数学
1 结构数学
1.1 抽象代数学
1.1.1 群论
1.1.2 域论
1.1.3 交换环论
1.1.4 环论
1.2 一般拓扑学
1.3 测度与积分理论
1.4 泛函分析
1.5 代数拓扑学
1.6 微分拓扑学与大范围分析
2 经典数学
2.1 单复变函数论
2.2 多复变函数论
2.3 调和分析
2.4 偏微分方程论
结束语
数学家小传
1 贝尔特拉米(Beltrami)
2 凯雷(Cayley)
3 沙勒(Chasles)
4 克里福德(Clifford)
5 达尔布(Darboux)
6 戴德金(Dedekind)
7 狄利克雷(Dirichlet)
8 哈密尔顿(Hamilton)
9 埃尔米特(Hermite)
10 克洛耐克(Kronecker)
11 库默尔(Kummer)
12 刘维尔(Liouville)
13 闵可夫斯基(Minkowski)
14 蒙日(Monge)
15 庞塞莱(Poncelet)
16 斯密司(Smith)
17 史陶特(Staudt)
18 史坦纳(Steiner)
19 斯图姆(Sturm)
20 西尔维斯特(Sylvester)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近代数学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