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连环画图史:1949-1999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永胜著;李新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322633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第一本以新中国连环画为研究对象的美术史著作。作者立足于连环画大众性、普及性的特点,从新政权对连环画的改造入手,以图文互参的方式,形象地描述、阐释与分析了自新中国诞生以来直至九十年代连环画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全书共分6章,第一章分析了新政权对连环画的改造及其对新中国连环画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二章叙述了50年代初中期新中国连环画的探索与创作;第三章叙述了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连环画创作的繁荣与新发展,着重探讨了新中国连环画创作由积极、乐观、向上的创作主题逐渐走向强调阶级斗争的单一化主题的过程;第四章叙述了“文革”期间政治运动影响下的连环画的创作与变化;第五章将70年代末开始的连环画的自我调整及创作主题的转换作为一个重点来考察,分析了连环画创作的转型;第六章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入分析,叙述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连环画创作的繁荣与多元化发展。在结语中,作者探讨了90年代以来连环画发展中面临的危机及机遇,认为今天所谓连环画的式微,不过是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与欣赏者的趣味变化之间矛盾的体现,连环画开始像其他艺术一样,进入了一种正常发展的状态。全书千余幅配图尤显珍贵。该书将适合专业人员和收藏者的研究需要,也能对连环画及美术爱好者的学习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拿笔的军队,必须向拿枪的军队看齐――建国初期的连环画改造
   一 旧连环画的清理与思想改造
   二 出版机构的组建
   三 新连环画运动的桥头堡:《连环画报》的创刊
   四 连环画家队伍的重组与创作状态的改变
  第二章 生活的教科书――新连环画的形成于创作(1950-1957)
   一 新连环画的老传统
   二 战争与英雄的颂歌
   三 控诉与批判
   四 时事与运动中的连环画
   五 传统新韵
   六 新连环画的逐渐确立,50年代中初期连环画的创作特色
  第三章 连环画必须反映火热的斗争――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连环画的创作高峰
   一 新时代 新名家:反映革命历史与现实斗争的连环画
   二 旧题材 新作品:精品古典题材连环画的涌现
   三 年画风格的连环画作品
   四 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
  第四章 革命的“美学”――“文革”时期的连环画
   一 革命文艺“模范”,样板戏连环画
   二 广阔天地炼红心:知青与红小兵题材连环画
   三 古典题材新含义
   四 胸怀朝阳干革命――反映新中国城乡阶级斗争的连环画
   五 革命斗争故事及其他
  第五章 反思中的人性回归――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连环画创作
   一 “伤痕”连环画
   二 贺友直的《朝阳沟》及其他新作
   三 文学题材中的批判与反思
   四 传统题材的连环画
  第六章 视觉多元化――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连环画创作
   一 《连环画报》及其他刊物
   二 现实主义创作观的发展新趋势:《人到中年》及其他
   三 传统题材的创新与发展
   四 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表现
   五 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连环画
   六 1985年前后的武侠连环画风潮
  结语90年代连环画的式微与转换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新中国连环画图史:1949-1999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