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分离工程》主要内容:在21世纪,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学科之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观念也急需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进行转变:1.从狭窄的专业工程教育观念转向“大工程”教育观念,树立“大工程教育观”(大工程观是指以整合的、系统的、再循环的视角看待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思想);
2.从继承性教育观念转向创新性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性工程教育观”;
3.从知识传授型教育观念转向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工程素质教育观”;
4.从注重共性的教育观念转向特色教育观念,树立“多元化工程教育观”;
5.从本土教育观念转向国际化教育观念,树立“国际化工程教育观”。
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因此,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出版了这套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突出工程特色的新型教材。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化工应用型人才提供教学支持。
目录
1 绪论
1.1 分离工程理论的形成和特性
1.1.1 分离工程理论的形成与完善
1.1.2 工业生产中的分离过程
1.1.3 分离技术的特性
1.2 分离过程的特征与分类
1.2.1 分离过程的特征
1.2.2 分离因子
1.2.3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
1.2.4 分离方法的比较
1.2.5 分离过程的选择
1.3 分离过程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发展特点
1.3.2 研究方法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2 多组分分离基础
2.1 分离过程的变量分析及设计变量的确定
2.1.1 设计变量
2.1.2 单元的设计变量
2.1.3 装置的设计变量
2.2 相平衡关系的计算
2.2.1 相平衡关系
2.2.2 汽液平衡的分类与计算
2.3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3.1 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3.2 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4 单级平衡分离过程计算
2.4.1 混合物的相态的确定和闪蒸计算类型
2.4.2 等温闪蒸
2.4.3 绝热闪蒸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3 精馏
3.1 多组分精馏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群法)计算法
3.2 恒沸精馏
3.2.1 恒沸物和恒沸组成的计算
3.2.2 精馏曲线和恒沸剂的选择
3.2.3 恒沸精馏过程及计算
3.3 萃取精馏
3.3.1 萃取精馏过程
3.3.2 萃取精馏的原理
3.3.3 萃取剂的选择
3.3.4 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3.3.5 萃取精馏过程平衡级数的简捷计算
3.3.6 萃取精馏操作设计的特点
3.3.7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比较
3.4 加盐萃取精馏
3.4.1 盐效应及其对汽液平衡的影响
3.4.2 溶盐精馏
3.4.3 加盐萃取精馏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4 气体吸收和解吸
4.1 气液相平衡
4.1.1 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4.1.2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相平衡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
4.2.1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4.2.2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
4.3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简捷计算
4.3.1 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4.3.2 吸收因子法
4.3.3 解吸因子法
4.4 化学吸收
4.4.1 化学吸收的类型和增强因子
4.4.2 化学吸收速率
4.4.3 化学吸收的计算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5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5.1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5.1.1 复杂精馏塔物理模型
5.1.2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5.1.3 模拟计算方法
5.2 三对角矩阵法
5.2.1 计算方法和原理
5.2.2 泡点法(BP法)
5.2.3 θ法收敛和C.M.B.矩阵法
5.2.4 流量加和法(SR法)和矩阵求逆法
5.2.5 Ti和Vi同时校正法(多元Newton—Raphson法)
5.3 逐级计算法
5.3.1 计算内容与计算起点
5.3.2 恒摩尔流计算方法
5.3.3 进料级的确定和计算结束的判断
5.3.4 变摩尔流的逐级法
5.4 非稳态方程计算方法
5.4.1 松弛法的基本方程
5.4.2 计算步骤
5.4.3 模拟计算方法的改进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6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6.1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6.1.1 气液传质设备级效率的各种定义和影响因素
6.1.2 级效率的计算方法
6.2 分离过程的最小分离功
6.2.1 分离过程的最小功
6.2.2 非等温分离和有……
1.1 分离工程理论的形成和特性
1.1.1 分离工程理论的形成与完善
1.1.2 工业生产中的分离过程
1.1.3 分离技术的特性
1.2 分离过程的特征与分类
1.2.1 分离过程的特征
1.2.2 分离因子
1.2.3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
1.2.4 分离方法的比较
1.2.5 分离过程的选择
1.3 分离过程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发展特点
1.3.2 研究方法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2 多组分分离基础
2.1 分离过程的变量分析及设计变量的确定
2.1.1 设计变量
2.1.2 单元的设计变量
2.1.3 装置的设计变量
2.2 相平衡关系的计算
2.2.1 相平衡关系
2.2.2 汽液平衡的分类与计算
2.3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3.1 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3.2 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4 单级平衡分离过程计算
2.4.1 混合物的相态的确定和闪蒸计算类型
2.4.2 等温闪蒸
2.4.3 绝热闪蒸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3 精馏
3.1 多组分精馏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3.1.2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群法)计算法
3.2 恒沸精馏
3.2.1 恒沸物和恒沸组成的计算
3.2.2 精馏曲线和恒沸剂的选择
3.2.3 恒沸精馏过程及计算
3.3 萃取精馏
3.3.1 萃取精馏过程
3.3.2 萃取精馏的原理
3.3.3 萃取剂的选择
3.3.4 萃取精馏过程分析
3.3.5 萃取精馏过程平衡级数的简捷计算
3.3.6 萃取精馏操作设计的特点
3.3.7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比较
3.4 加盐萃取精馏
3.4.1 盐效应及其对汽液平衡的影响
3.4.2 溶盐精馏
3.4.3 加盐萃取精馏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4 气体吸收和解吸
4.1 气液相平衡
4.1.1 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4.1.2 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相平衡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
4.2.1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4.2.2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
4.3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简捷计算
4.3.1 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
4.3.2 吸收因子法
4.3.3 解吸因子法
4.4 化学吸收
4.4.1 化学吸收的类型和增强因子
4.4.2 化学吸收速率
4.4.3 化学吸收的计算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5 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5.1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5.1.1 复杂精馏塔物理模型
5.1.2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5.1.3 模拟计算方法
5.2 三对角矩阵法
5.2.1 计算方法和原理
5.2.2 泡点法(BP法)
5.2.3 θ法收敛和C.M.B.矩阵法
5.2.4 流量加和法(SR法)和矩阵求逆法
5.2.5 Ti和Vi同时校正法(多元Newton—Raphson法)
5.3 逐级计算法
5.3.1 计算内容与计算起点
5.3.2 恒摩尔流计算方法
5.3.3 进料级的确定和计算结束的判断
5.3.4 变摩尔流的逐级法
5.4 非稳态方程计算方法
5.4.1 松弛法的基本方程
5.4.2 计算步骤
5.4.3 模拟计算方法的改进
本章符号说明
习题
参考文献
6 分离过程及设备的效率与节能
6.1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6.1.1 气液传质设备级效率的各种定义和影响因素
6.1.2 级效率的计算方法
6.2 分离过程的最小分离功
6.2.1 分离过程的最小功
6.2.2 非等温分离和有……
分离工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