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政府管制是以法律为依据基于市场失灵的一种干预行为,管制不仅仅是对公用事业、通讯、交通等产业的管制,也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管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房地产市场,而这里的房地产,主要是指城市房地产,这缘于我国的国情,因为我国已经建立了并在逐步完善城市房地产市场,而农村房地产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住房制度正在由以前的福利分房走向住房的市场化、商品化,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配置,但在此过程中,却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地方政府违法批地、乱占耕地、浪费土地,房地产市场投资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有泡沫的成分、价格混乱、房价不合理增长等。政府如何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共分两部分,即上编和下编。上编主要讨论的是房地产市场政府管制的问题,而下编则侧重讨论房地产民生问题。本文的每一章都有问题的提出和相应的对策建议,自成体系,但是,又紧紧围绕“房地产市场中什么是良好的政府管制和房地产民生”这一主题,章节之间相互依存。
在上编中,本文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展开论述,政府对房地产企业市场准入的管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要素的管制(以土地为例),政府对房价的管制(以限价房为例),接下来,在以上三大方面及相关结论的基础上,论述房地产市场加强和放松管制的理由,并认为,除了需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管制之外,政府应逐步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管制。本文以政府对房地产管制的过程为研究路径,分析房地产管制中一些立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出,对房地产市场的政府管制有进入机制,也应该需要退出机制。此外,本文认为,要在房地产市场中实现良好的政府管制,不但要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管制有理、有利、有节,还要让中央的宏观调控有效,而这,首先应该从政府自身的内部层级出发,打破自身的局限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构建有效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在下编中,本文则主要从“中低收入阶层”、“土地财政与房地产拆迁”、“房价调控政策”、“房地产金融的政府介入”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居者有其房,这是政府对公众的起码承诺,将房地产问题“政治化”,其实,这也不是中国特色,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把房地产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中国社会院金融所博士尹中立曾举例指出,一些国家甚至把享有住房的权利写入了宪法,如西班牙、荷兰、葡萄牙、法国等国家的宪法都明确规定,政府应该确民有阶层都能获得住房,并规定政府各部门必须有责任制定住房计划,以保证下层人民的住房权利。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构框架
第二章 企业成长理论
2.1 成长的古典理论
2.1.1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2.1.2 规模经济理论
2.2 成长的近代理论
2.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3 企业一体化理论
2.3 成长的现代理论
2.3.1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2.3.2 科特勒的市场发展战略理论
2.3.3 彭罗斯等企业成长理论
2.4 成长的最新理论
2.4.l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2 企业蜕变理论
.2.4.3 学习型组织理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成长的模式
3.1 企业成长模式的综述
3.1.1 成长模式的概念
3.1.2 企业成长模式的介绍
3.1.3 企业成长模式的评述
3.2 渐进型成长模式
3.2.1 企业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3.2.2 渐进型成长模式的概念
3.2.3 渐进型成长模式的特征
3.2.4 渐进型成长模式的管理
3.3 跳跃型成长模式
3.3.2 跳跃式发展企业的危机防范
3.3.3 实现跳跃式成长
3.4 阶梯型成长模式
3.4.1 企业发展与管理平台
3.4.2 阶梯型成长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3.4.3 阶梯式发展中的管理平台
3.5 成长模式的选择
3.5.1 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3.5.2 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定性分析
3.5.3 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定量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成长的动力
4.1 企业的性质
4.1.1 系统理论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2 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3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4 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5 彭罗斯的资源决定论对企业成长动力的解释
4.2 资本投入者的内在要求
4.2.1 股东的动力来源
4.2.2 如何激发股东的原动力
4.3 企业家个人价值的实现
4.3.1 企业家的动力来源
4.3.2 如何激发企业家的能动力
4.4 企业员工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4.4.1 企业员工的动力来源
4.4.2 如何强化员工的能动力
4.5 市场竞争压力
4.5.1 来自市场竞争压力的企业成长动力源
4.5.2 如何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
4.6 小结
第五章 成长的因素
5.1 行业选择
5.1.1 行业选择与企业成长
5.1.2 行业的选择与市场竞争
5.2 企业制度
5.2.1 制度与企业成长
5.2.2 现代企业制度
5.3 公司治理结构
5.3.1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5.3.2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5.3.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
5.4 创新思想
5.4.1 技术创新
5.4.2 制度创新
5.4.3 管理创新
5.4.4 组织创新
5.5 核心能力的培养
5.6 小结
第六章 成长的制约
6.1 病态的企业文化
6.2 成长资源的缺失
6.3 管理失去支撑
6.4 成长的威胁
6.4.1 环境因素
6.4.2 信息不对称
6.4.3 产业的衰退
6.5 遭遇危机
6.6 小结
第七章 成长战略选择
7.1 多元化经营谋略
7.1.1 多元化经营在全球
7.1.2 多元化经营的传统理论解释
7.1.3 多元化经营、公司风险和股东风险
7.1.4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的寿命
7.1.5 对多元化经营的取舍
7.2 资本经营谋略
7.2.1 资本经营的内容
7.2.2 资本经营的特征
7.2.3 资本经营应注意的方面
7.3 品牌经营战略
7.3.1 品牌的重要性
7.3.2 品牌的构建
7.3.3 品牌资源的运用
7.3.4 品牌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7.3.5 民营企业要有品牌意识
7.4 战略联盟谋略
7.4.1 竞争与合作
7.4.2 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7.4.3 战略联盟的特征与类型
7.4.4 运用战略联盟谋略应注意的问题
7.5 小结
第八章 成长战略的实现
8.1 成长基础的构筑
8.1.1 成长的战略基础
8.1.2 产品市场的产业化
8.1.3 获得成长所需的资源
8.1.4 建立有效的经营系统
8.1.5 建立企业的管理系统
8.1.6 管理企业文化
8.2 学习型组织的培养
8.2.1 学习的重要性
8.2.2 克服学习的智障
8.2.3 培养学习型组织
8.3 企业生命与蜕变
8.3.1 时间与成长
8.3.2 蜕变期的存在
8.3.3 进行企业蜕变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结构框架
第二章 企业成长理论
2.1 成长的古典理论
2.1.1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2.1.2 规模经济理论
2.2 成长的近代理论
2.2.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3 企业一体化理论
2.3 成长的现代理论
2.3.1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2.3.2 科特勒的市场发展战略理论
2.3.3 彭罗斯等企业成长理论
2.4 成长的最新理论
2.4.l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2 企业蜕变理论
.2.4.3 学习型组织理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成长的模式
3.1 企业成长模式的综述
3.1.1 成长模式的概念
3.1.2 企业成长模式的介绍
3.1.3 企业成长模式的评述
3.2 渐进型成长模式
3.2.1 企业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
3.2.2 渐进型成长模式的概念
3.2.3 渐进型成长模式的特征
3.2.4 渐进型成长模式的管理
3.3 跳跃型成长模式
3.3.2 跳跃式发展企业的危机防范
3.3.3 实现跳跃式成长
3.4 阶梯型成长模式
3.4.1 企业发展与管理平台
3.4.2 阶梯型成长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3.4.3 阶梯式发展中的管理平台
3.5 成长模式的选择
3.5.1 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3.5.2 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定性分析
3.5.3 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定量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成长的动力
4.1 企业的性质
4.1.1 系统理论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2 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3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4 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动力解释
4.1.5 彭罗斯的资源决定论对企业成长动力的解释
4.2 资本投入者的内在要求
4.2.1 股东的动力来源
4.2.2 如何激发股东的原动力
4.3 企业家个人价值的实现
4.3.1 企业家的动力来源
4.3.2 如何激发企业家的能动力
4.4 企业员工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4.4.1 企业员工的动力来源
4.4.2 如何强化员工的能动力
4.5 市场竞争压力
4.5.1 来自市场竞争压力的企业成长动力源
4.5.2 如何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
4.6 小结
第五章 成长的因素
5.1 行业选择
5.1.1 行业选择与企业成长
5.1.2 行业的选择与市场竞争
5.2 企业制度
5.2.1 制度与企业成长
5.2.2 现代企业制度
5.3 公司治理结构
5.3.1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5.3.2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5.3.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
5.4 创新思想
5.4.1 技术创新
5.4.2 制度创新
5.4.3 管理创新
5.4.4 组织创新
5.5 核心能力的培养
5.6 小结
第六章 成长的制约
6.1 病态的企业文化
6.2 成长资源的缺失
6.3 管理失去支撑
6.4 成长的威胁
6.4.1 环境因素
6.4.2 信息不对称
6.4.3 产业的衰退
6.5 遭遇危机
6.6 小结
第七章 成长战略选择
7.1 多元化经营谋略
7.1.1 多元化经营在全球
7.1.2 多元化经营的传统理论解释
7.1.3 多元化经营、公司风险和股东风险
7.1.4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的寿命
7.1.5 对多元化经营的取舍
7.2 资本经营谋略
7.2.1 资本经营的内容
7.2.2 资本经营的特征
7.2.3 资本经营应注意的方面
7.3 品牌经营战略
7.3.1 品牌的重要性
7.3.2 品牌的构建
7.3.3 品牌资源的运用
7.3.4 品牌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7.3.5 民营企业要有品牌意识
7.4 战略联盟谋略
7.4.1 竞争与合作
7.4.2 战略联盟的理论基础
7.4.3 战略联盟的特征与类型
7.4.4 运用战略联盟谋略应注意的问题
7.5 小结
第八章 成长战略的实现
8.1 成长基础的构筑
8.1.1 成长的战略基础
8.1.2 产品市场的产业化
8.1.3 获得成长所需的资源
8.1.4 建立有效的经营系统
8.1.5 建立企业的管理系统
8.1.6 管理企业文化
8.2 学习型组织的培养
8.2.1 学习的重要性
8.2.2 克服学习的智障
8.2.3 培养学习型组织
8.3 企业生命与蜕变
8.3.1 时间与成长
8.3.2 蜕变期的存在
8.3.3 进行企业蜕变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平阳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地方文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