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们身处知识文明时代,从科学与技术哲学观点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问题,因着西方哲学的“后现代转向”,也即以“后现代性”为背景,一方面更能灼见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缺失“现代性”;另一方面又欣然发现,以“后现代性”去打量,它们却别有建设性,颇多积极因素和成分。
西方传统文化(指“后现代之前”的文化)作为科学与技术文化,对于近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已为科学与技术发展史的事实所证实,因而无疑具有普遍意义。正因为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汲取西方传统文化的要素而求自新,也即实施现代性转型。同时,跨人“后现代”,西方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仍将继续发挥上述作用。而且,从科学与技术哲学观点看,西方传统哲学的“存有论一认识论一方法论”骨架仍可作为容纳超越它的“后现代性”的构架。问题是我们的审视背景因着后现代性而变得大为宽广和深刻。
目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主客相分:存有论
一 主体——客体相分·见闻之知/指与物
二 现象世界——本质世界相分·道器有别/位与实
三 概念形而上学·内在超越/心即理
四 经验实在性·宇宙自然现象/天下惟器
五 此在和存在·灵明发窍处/格物致知
六 存在者和存在·道器为一/体用一源
七 在场和不在场·道夷希微/知白守黑
八 实在性和有效性·体用之辨
九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天道论
第二章 知性直观:认识论
一 客观知识·学而知之/破人蔽已蔽
二 知识理性·性乃心得之理/指有实和位
三 科学真理·取而当/能有所合
四 经验和知识概念的图型中介·像——图/力,奋也
五 个人的默会认识·得意忘言/知鱼乐
六 主体际性和交往·至知人谋/人伦日用
七 理智直观·外物尽心/格物渐悟
八 真理和真·性自诚明/人道思诚
九 天地神人合一·有生于无/理一分殊
十 知识和行动·知行合一/行可兼知
十一 知识和社会——实践·家国天下/游于艺
十二 知识和权力·知至而后意诚/良知和意情
第三章 程式和专门化:方法论
一 程式——方法·法/方
二 专门化——科学·方术/百家之学
三 原理——验证·理/效验
四 发现——证明·求其故/三表
五 猜想——反驳·树立疑义/考核
六 发散——收敛·至人无已/述而不作
七 怎么都行·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章 确定性和分析性:逻辑——数学论
一 确定性·以名举实/象数源于河图洛书
二 分析性·白马非马/卦序卦变
三 形式性·说式/爻效变
四 因果性·以说出故/卦序明故
五 结构性·太和/易有太极
第五章 知识——语言的逻辑形式:语言论
一 语言和实在·说合于道/正名实
二 语言和知识·卦爻象彖/指以名谓实
三 语言和逻辑·彖辞——卦爻/白马乃马——白马非马
四 语言是存在的家·道自言说/卮言
五 语言就是理解·诗无达志/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 话语修辞和知识·辞欲巧/言隐于荣华
第六章 实体原理:自然哲学
一 物质本原·元气
二 实体原理·五行说
三 自然类·物以类聚
四 形式论·象数说
五 还原原理·阴阳说
第七章 人的在世方式:技术哲学
一 人的在世方式·技而进于道
二 发明即发现·巧夺天工
三 技术是器官的投射·巧可与造化者同功
四 技术和意志·制器者尚其象
第八章 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体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一 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体制·书院制度
二 科学与技术作为价值·正谊谋利明道计功
三 科学与技术的伦理学·明明德在知至
四 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正德利用厚生
第九章 现代性作为文化精神:文化论
一 现代性的人论:反思主体·尽心知天
二 现代性的观念文化:新教伦理·执事敬
三 现代性的制度文化:合理化世俗社会·人群而有分
四 后现代性作为知识创新意识·旧邦新命
后记
9o
导言
第一章 主客相分:存有论
一 主体——客体相分·见闻之知/指与物
二 现象世界——本质世界相分·道器有别/位与实
三 概念形而上学·内在超越/心即理
四 经验实在性·宇宙自然现象/天下惟器
五 此在和存在·灵明发窍处/格物致知
六 存在者和存在·道器为一/体用一源
七 在场和不在场·道夷希微/知白守黑
八 实在性和有效性·体用之辨
九 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天道论
第二章 知性直观:认识论
一 客观知识·学而知之/破人蔽已蔽
二 知识理性·性乃心得之理/指有实和位
三 科学真理·取而当/能有所合
四 经验和知识概念的图型中介·像——图/力,奋也
五 个人的默会认识·得意忘言/知鱼乐
六 主体际性和交往·至知人谋/人伦日用
七 理智直观·外物尽心/格物渐悟
八 真理和真·性自诚明/人道思诚
九 天地神人合一·有生于无/理一分殊
十 知识和行动·知行合一/行可兼知
十一 知识和社会——实践·家国天下/游于艺
十二 知识和权力·知至而后意诚/良知和意情
第三章 程式和专门化:方法论
一 程式——方法·法/方
二 专门化——科学·方术/百家之学
三 原理——验证·理/效验
四 发现——证明·求其故/三表
五 猜想——反驳·树立疑义/考核
六 发散——收敛·至人无已/述而不作
七 怎么都行·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章 确定性和分析性:逻辑——数学论
一 确定性·以名举实/象数源于河图洛书
二 分析性·白马非马/卦序卦变
三 形式性·说式/爻效变
四 因果性·以说出故/卦序明故
五 结构性·太和/易有太极
第五章 知识——语言的逻辑形式:语言论
一 语言和实在·说合于道/正名实
二 语言和知识·卦爻象彖/指以名谓实
三 语言和逻辑·彖辞——卦爻/白马乃马——白马非马
四 语言是存在的家·道自言说/卮言
五 语言就是理解·诗无达志/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 话语修辞和知识·辞欲巧/言隐于荣华
第六章 实体原理:自然哲学
一 物质本原·元气
二 实体原理·五行说
三 自然类·物以类聚
四 形式论·象数说
五 还原原理·阴阳说
第七章 人的在世方式:技术哲学
一 人的在世方式·技而进于道
二 发明即发现·巧夺天工
三 技术是器官的投射·巧可与造化者同功
四 技术和意志·制器者尚其象
第八章 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体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一 科学与技术作为社会体制·书院制度
二 科学与技术作为价值·正谊谋利明道计功
三 科学与技术的伦理学·明明德在知至
四 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正德利用厚生
第九章 现代性作为文化精神:文化论
一 现代性的人论:反思主体·尽心知天
二 现代性的观念文化:新教伦理·执事敬
三 现代性的制度文化:合理化世俗社会·人群而有分
四 后现代性作为知识创新意识·旧邦新命
后记
9o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