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新编证据法学》作为司法部统编教材,2000年一经出版,便受到读者广泛好评。2002年,更荣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科学、系统、严谨、务实是该书的特点,虽经六载,该书的许多观点和实务操作方法在今天仍颇具参考价值。
此次重印,基本保持原书风格,将正文中过时的法律法规删除或者更新,统一各司法解释全称简称。原书附录一收录我国有关证据规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最为详尽,此次重印着力完善,除旧布新,最新收录截至2006年5月。
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邀请部分教授、专家编写了这本《新编证据法学》。该书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时力求完整、准确地阐述新编证据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律程序和基本方法,努力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统一。
目录
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证据法学概述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第四节 证据法学的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证据制度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节 司法证明与认识活动第三节 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第四节 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构成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历史第一节 司法证明方法的进化第二节 证据法律制度的沿革第三节 证据法学理论的发展第二篇 证据论第四章 证据的界说、功能和采用标准第一节 证据的界说第二节 证据的功能第三节 证据的采用标准第五章 证据的分类第一节 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 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第三节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第四节 本证与反证第五节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第六章 当事人陈述第一节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当事人陈述第二节 被害人陈述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第七章 证人证言第一节 证人证言的概念和证明作用第二节 证人的能力第三节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第八章 物证第一节 物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第二节 物证的证明作用第三节 常见物证第九章 书证第一节 书证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书证的证明作用第三节 关于书证与物证相互关系之界定第四节 书证的分类第十章 音像证据第一节 音像证据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 音像证据的特点第三节 音像证据的证明作用第十一章 勘验笔录第一节 勘验笔录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 勘验笔录的特点和证明作用第三节 勘验笔录的制作与内容第十二章 鉴定结论第一节 鉴定结论的概念、种类和特点第二节 鉴定主体和鉴定结论的形成第三节 鉴定结论的证明作用第三篇 证明论第十三章 证明和证明对象第一节 证明的涵义第二节 证明的种类和构成第三节 证明对象第十四章 取证制度第一节 收集证据概述第二节 物证、书证的收集第三节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收集第四节 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以及当事人陈述的收集第五节 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收集第六节 音像证据的收集第七节 证据保全第十五章 举证制度第一节 举证责任概述第二节 举证责任的所属法域及法律性质第三节 举证责任的承担和转换第四节 履行举证责任的程序保障第十六章 质证制度第一节 质证的概念和作用第二节 质证程序的模式选择第三节 我国诉讼中有关质证制度的特点和内容第四节 关于我国质证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第十七章 认证制度第一节 认证的涵义和对象第二节 认证的标准第三节 认证的方法第四节 书证的认证第五节 物证的认证第六节 音像证据的认证第七节 证人证言的认证第八节 被害人陈述的认证第九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认证第十节 当事人陈述的认证第十一节 鉴定结论的认证第十二节 勘验笔录的认证第十八章 非诉讼法律事务中的证明第一节 仲裁中的证明第二节 行政处罚中的证明第三节 行政监察中的证明附录一:我国法律法规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New course on evidence law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