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套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中所属“教育技术学专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子项目的研究成果。它涵盖了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当前普遍开设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学》、《教育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这八门主干课程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内容新、体系新。编写组力图按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框架进行编写。例如:《教育技术学》是根据国际公认的“94教育技术新定义”来确定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完全打破了以“媒体的理论与应用”作为教育技术基本内容的传统模式。又如对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一课程均是围绕以“教”为主而展开——只注重如何帮助教师“教”,而忽视如何帮助学生主动地“学”。《教学系统设计》一书吸收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成果,增添了大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内容,并且努力把上述两种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全新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八门主干课程中还有一些是填补空白的新课程,如《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过去各院校的电教专业或教育技术系开设“研究方法”课,往往是沿用教育系的“教育学研究方法”教材,既不能体现教育技术专业的特色,更不适应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需要。这次我们新编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材,不仅填补了空白,从根本上改变了上述被动状况,也使教育技术学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此外,如《远程教育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和《网络教育应用》都是适应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日益深入发展而开设的新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尚未有这类正式教材。其余的两本如《教育信息处理》和《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在内容和编写体例上也有不少创新,尤其是《教育信息处理》,紧密结合教学过程、测验考试、教材编写等具体教学环节,对所涉及的各种教育信息进行较深入的定量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因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网络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 网络的系统结构演变
二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四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特点
第二节 教育网络的基本类型
一 教室网
二 校园网/学区内联网
三 广域网/国际互联网
第三节 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 促进教育信息化
二 支持教育改革
第四节 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
一 国家有关网络教育的政策指导
二 国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三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
四 我国网络教育的起步
五 国内网络教育站点的介绍
六 目前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二章 网上教育环境的构成
第一节 网上教育环境的类型
一 从物理作用范围的角度进行分类
二 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类
三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进行分类
第二节 网上教育资源
一 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
二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三 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
四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
五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
第三节 网上教学管理系统
一 教学活动管理系统
二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三 网上教学管理系统相关产品的介绍
第四节 网上教学通讯工具
一 网上通讯工具的初步分类
二 常用的网上教学通讯工具
第五节 网上资源共享技术
一 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技术
二 网上应用软件共享技术
三 网络硬件资源共享技术
第三章 网上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网上课程的设计策略
一 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 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三 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第二节 网上课件的开发
一 Web课件的特点
二 Web课件的开发方法
三 Web课件的开发过程
四 Web课件实例分析
第三节 网上课件写作语言
一 HTML语言
二 JavaSeript/VBScript
第四节 网上课件写作系统
一 FrontPage
二 Flash
第四章 教室网的教学应用
第一节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及其功能
一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
二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功能
三 多媒体网络教室实例
第二节 教室网的教学应用模式
一 教室网的教学模式
二 教师网的应用形式
第三节 教室网应用实例
一 建构主义教学实验:语文“四结合”教学
二 集成个别化学习系统
三 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四 交互式授导教学案例
第四节 网上教学课件制作
一 PowerPoint+Web方法
二 集成化课件开发平台
第五章 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第一节 校园网的教育功能模型
一 教学系统
二 管理系统
三 信息资源系统
四 课外教育系统
五 家庭教育系统
六 社会教育系统
七 通讯系统
第二节 虚拟教室
一 虚拟教室的概念
二 虚拟教室的特点
三 基于虚拟教室的学习环境
四 虚拟教室的系统构成
五 虚拟教室的活动
六 虚拟教室的应用展望
第三节 学科数据库
一 开发学科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二 学科数据库的特点
三 学科数据库的形式
四 学科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五 学科数据库的建设规范
六 学科数据库的技术实现
七 学科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
八 实例介绍
第四节 数字化图书馆
一 起源和概念
二 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三 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及模式
四 基于Web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系统框架结构
五 数字化图书馆实例
六 展望未来
第五节 网上校园文化
一 什么是网上校园文化
二 网上校园文化的功能性目标
三 网上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四 网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五 网上校园文化开展的原则
六 网上校园文化支持系统的设计
第六节 学校管理自动化
一 学校管理自动化产生的背景
二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实例
第七节 校园网教育应用开发平台
一 校园网应用开发平台产生的背景
二 校园网应用开发平台的功能特点
三 校园网教育应用开发平台实例
第六章 互联网的教育应用
第一节 远程教学
一 网上远程教学的特点
二 网上远程教学模式
三 网上远程教学开发环境
第二节 微型世界
一 微型世界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二 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微型世界
三 微型世界的概念扩展
四 微型世界应用的一般实例
五 网络环境下的微型世界应用
第三节 协同实验室
一 协同实验室的理论基础
二 协同实验室的工具
三 建立协同实验室的技术架构
四 分布式协同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上的应用
五 分布式协同实验室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四节 虚拟学社
一 什么是MUD/MOO
二 MUD/MOO的特性
三 MUD/MOO与学习环境
四 教育MUD/MOO的应用实例
第五节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一 EPSS的特点
二 EPSS的构成模式
三 EPSS的重要特征:整合思想
四 EPSS在教育中的应用
五 网上EPSS的发展
第六节 基于资源的学习
一 什么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二 基于资源学习的特点和优点
三 基于资源学习的单元设计
四 基于资源学习的策略
第七章 网上教育应用开发新技术
第一节 动态网页技术
一 动态网页的概念
二 网页的动态表现技术
三 网页的动态内容技术
第二节 信息推送技术
一 什么是信息推送技术
二 推送技术的运行机制
三 信息推送的形式
四 频道转换技术
五 简单信息推送的实现
六 推送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七 中文信息推送技术产品
第三节 多媒体流技术
一 网上多媒体流技术原理
二 流产品的介绍
三 流技术在网上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
一 虚拟现实的概念与分类
二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
第五节 智能代理技术
一 什么是智能代理
二 网上智能代理的基本模型
三 网上智能代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四 代理间的合作和通信
五 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学习系统
六 智能代理的实例
七 智能代理的教育应用
第六节 组件技术
一 组件的概念
二 组件技术产生的背景
三 组件技术的基本内容
四 几种流行的组件模型分析比较
五 组件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节 数据发掘技术
一 数据发掘简介
二 数据发掘和建构主义学习的统一
三 数据发掘在知识建构中的实施
四 用于学习的数据发掘工具
参考文献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节 网络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 网络的系统结构演变
二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三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四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特点
第二节 教育网络的基本类型
一 教室网
二 校园网/学区内联网
三 广域网/国际互联网
第三节 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 促进教育信息化
二 支持教育改革
第四节 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
一 国家有关网络教育的政策指导
二 国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三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
四 我国网络教育的起步
五 国内网络教育站点的介绍
六 目前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二章 网上教育环境的构成
第一节 网上教育环境的类型
一 从物理作用范围的角度进行分类
二 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类
三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进行分类
第二节 网上教育资源
一 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
二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特点
三 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
四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
五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
第三节 网上教学管理系统
一 教学活动管理系统
二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三 网上教学管理系统相关产品的介绍
第四节 网上教学通讯工具
一 网上通讯工具的初步分类
二 常用的网上教学通讯工具
第五节 网上资源共享技术
一 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技术
二 网上应用软件共享技术
三 网络硬件资源共享技术
第三章 网上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网上课程的设计策略
一 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 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三 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第二节 网上课件的开发
一 Web课件的特点
二 Web课件的开发方法
三 Web课件的开发过程
四 Web课件实例分析
第三节 网上课件写作语言
一 HTML语言
二 JavaSeript/VBScript
第四节 网上课件写作系统
一 FrontPage
二 Flash
第四章 教室网的教学应用
第一节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及其功能
一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构成
二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基本功能
三 多媒体网络教室实例
第二节 教室网的教学应用模式
一 教室网的教学模式
二 教师网的应用形式
第三节 教室网应用实例
一 建构主义教学实验:语文“四结合”教学
二 集成个别化学习系统
三 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四 交互式授导教学案例
第四节 网上教学课件制作
一 PowerPoint+Web方法
二 集成化课件开发平台
第五章 校园网的教育应用
第一节 校园网的教育功能模型
一 教学系统
二 管理系统
三 信息资源系统
四 课外教育系统
五 家庭教育系统
六 社会教育系统
七 通讯系统
第二节 虚拟教室
一 虚拟教室的概念
二 虚拟教室的特点
三 基于虚拟教室的学习环境
四 虚拟教室的系统构成
五 虚拟教室的活动
六 虚拟教室的应用展望
第三节 学科数据库
一 开发学科数据库的重要意义
二 学科数据库的特点
三 学科数据库的形式
四 学科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五 学科数据库的建设规范
六 学科数据库的技术实现
七 学科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
八 实例介绍
第四节 数字化图书馆
一 起源和概念
二 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三 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及模式
四 基于Web的数字化图书馆的系统框架结构
五 数字化图书馆实例
六 展望未来
第五节 网上校园文化
一 什么是网上校园文化
二 网上校园文化的功能性目标
三 网上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四 网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五 网上校园文化开展的原则
六 网上校园文化支持系统的设计
第六节 学校管理自动化
一 学校管理自动化产生的背景
二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实例
第七节 校园网教育应用开发平台
一 校园网应用开发平台产生的背景
二 校园网应用开发平台的功能特点
三 校园网教育应用开发平台实例
第六章 互联网的教育应用
第一节 远程教学
一 网上远程教学的特点
二 网上远程教学模式
三 网上远程教学开发环境
第二节 微型世界
一 微型世界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二 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微型世界
三 微型世界的概念扩展
四 微型世界应用的一般实例
五 网络环境下的微型世界应用
第三节 协同实验室
一 协同实验室的理论基础
二 协同实验室的工具
三 建立协同实验室的技术架构
四 分布式协同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上的应用
五 分布式协同实验室在教学上的应用
第四节 虚拟学社
一 什么是MUD/MOO
二 MUD/MOO的特性
三 MUD/MOO与学习环境
四 教育MUD/MOO的应用实例
第五节 电子绩效支持系统
一 EPSS的特点
二 EPSS的构成模式
三 EPSS的重要特征:整合思想
四 EPSS在教育中的应用
五 网上EPSS的发展
第六节 基于资源的学习
一 什么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二 基于资源学习的特点和优点
三 基于资源学习的单元设计
四 基于资源学习的策略
第七章 网上教育应用开发新技术
第一节 动态网页技术
一 动态网页的概念
二 网页的动态表现技术
三 网页的动态内容技术
第二节 信息推送技术
一 什么是信息推送技术
二 推送技术的运行机制
三 信息推送的形式
四 频道转换技术
五 简单信息推送的实现
六 推送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七 中文信息推送技术产品
第三节 多媒体流技术
一 网上多媒体流技术原理
二 流产品的介绍
三 流技术在网上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
一 虚拟现实的概念与分类
二 虚拟现实造型语言VRML
第五节 智能代理技术
一 什么是智能代理
二 网上智能代理的基本模型
三 网上智能代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四 代理间的合作和通信
五 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学习系统
六 智能代理的实例
七 智能代理的教育应用
第六节 组件技术
一 组件的概念
二 组件技术产生的背景
三 组件技术的基本内容
四 几种流行的组件模型分析比较
五 组件技术发展趋势
第七节 数据发掘技术
一 数据发掘简介
二 数据发掘和建构主义学习的统一
三 数据发掘在知识建构中的实施
四 用于学习的数据发掘工具
参考文献
网络教育应用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