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是王向远教授的本科生基础课讲义的精炼稿,以“宏观比较文学”的学科概念,对以往的本科生基础课的内容与体系作了大幅度的改造与更新。“宏观比较文学”是对各民族文学,各区域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区域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概括性,理论性、前沿性的课程,其基本宗旨是引领,帮助本科生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已经修过的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含东方文学、西方文学)的课程知识加以整合和提升。这个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和步骤:第一、在平行比较中提炼、概括有代表性的国别文学的民族特性;第二,在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的横向联系与历史交流中,弄清各国文学逐渐发展为“区域文学”的方式,途径与特征:第三,在了解民族文学特性、区域文学共性的基础上,把握全球化的“世界文学”的形成趋势。全书一改普通教科书的面目,以富有个性,逻辑张力与学术浓度的、要言不烦的讲演风格写成,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更多>>
目录
目录页
前言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宏观比较文学
第一讲 什么是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阐释
二、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影响
第二讲 宏观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功能
一、宏观比较文学与微观比较文学的区分
二、宏观比较文学的学科内容及三个层次
第二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特性
第三讲 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
一、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
二、现世主义态度
三、非个性主义倾向
第四讲 中国文学的审美特性
一、诗歌独具意象之美
二、小说追求史传之真
三、戏剧保有讲唱之趣
第三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各国文学的特性(上)
第五讲 印度文学的特性
一、文艺内容泛神化
二、文艺形象泛众生化
三、文艺形式泛音乐化
第六讲 犹太—希伯来文学的特性
一、一本书:《希伯来圣经》与文学的一元化
二、一个神:耶和华的文学抽象
三、一个梦:从亡国到复国的题材主题
第七讲 阿拉伯文学的特性
一、文化的“沙漠特质”:扩张、包容与吸纳性
二、诗人的“沙漠性情”:多变性与极端性
三、作品的“沙质结构”:颗粒化、松散化
第八讲 伊朗(波斯)文学的特性
一、一流诗国:诗人之邦的形成
二、二元对立:祆教精神的渗透
三、四方交汇:文学的“介在性”特征
第九讲 日本文学的特性
一、思想构造:皇国观念与“脱政治”的二元结构
二、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
三、审美取向: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第四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各国文学的特性(下)
第十讲 英国文学的特性
一、帝国叙事是英国文学的首要特性
二、“乌托邦文学”“反面乌托邦文学”是英国文学的特有传统
三、经验主义是英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第十一讲 法国文学的特性
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
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
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
第十二讲 德国文学的特性
一、普鲁士精神:德国文化的心魂
二、“席勒式”风格: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化
三、浮士德原型: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探求
第十三讲 俄国文学的特性
一、东方与西方的两面性格
二、“人民性”与“沙皇情结”的悖论
三、我多余,我有罪,我忏悔
第十四讲 美国文学的特性
一、美国文学是多族群化与本土化的统一
二、“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特色主题
三、个人英雄主义凸显美国文学的性格
第五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文学的区域性与世界性
第十五讲 亚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汉语文是东亚各国传统文学的血脉
二、印度语文是南亚、东南亚文学的母体
三、伊斯兰教是中东文学一体化的纽带
四、“三块连成一片”形成亚洲文学区域
第十六讲 欧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欧洲文学的“二希”源头及其会合
二、中世纪三种文化的融汇与欧洲文学区域的形成
三、近现代欧洲文学的多元统一与连锁共振
第十七讲 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拉美文学区域的网状构造
二、外来化与本土化
三、后进性与突进性
第十八讲 黑非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黑非洲文学区域与“黑人特性”
二、共同的口承文学传统
三、共同的现代文学主题:文化冲突
第十九讲 从东西方文学到世界文学
一、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两大分野的形成
二、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趋近
三、“世界文学”时代到来的种种迹象
附录
一、治学感言
二、主要著作简介(截至2007年)
三、主要论文目录(截至2007年)
后记
前言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宏观比较文学
第一讲 什么是比较文学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阐释
二、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影响
第二讲 宏观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功能
一、宏观比较文学与微观比较文学的区分
二、宏观比较文学的学科内容及三个层次
第二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特性
第三讲 中国文学的文化特性
一、官吏作家化与作家官吏化
二、现世主义态度
三、非个性主义倾向
第四讲 中国文学的审美特性
一、诗歌独具意象之美
二、小说追求史传之真
三、戏剧保有讲唱之趣
第三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各国文学的特性(上)
第五讲 印度文学的特性
一、文艺内容泛神化
二、文艺形象泛众生化
三、文艺形式泛音乐化
第六讲 犹太—希伯来文学的特性
一、一本书:《希伯来圣经》与文学的一元化
二、一个神:耶和华的文学抽象
三、一个梦:从亡国到复国的题材主题
第七讲 阿拉伯文学的特性
一、文化的“沙漠特质”:扩张、包容与吸纳性
二、诗人的“沙漠性情”:多变性与极端性
三、作品的“沙质结构”:颗粒化、松散化
第八讲 伊朗(波斯)文学的特性
一、一流诗国:诗人之邦的形成
二、二元对立:祆教精神的渗透
三、四方交汇:文学的“介在性”特征
第九讲 日本文学的特性
一、思想构造:皇国观念与“脱政治”的二元结构
二、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
三、审美取向: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第四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各国文学的特性(下)
第十讲 英国文学的特性
一、帝国叙事是英国文学的首要特性
二、“乌托邦文学”“反面乌托邦文学”是英国文学的特有传统
三、经验主义是英国文学的基本精神
第十一讲 法国文学的特性
一、“爱争吵”、好论战是法国作家的天性
二、游走于“政治夹缝”是法国文学的独特风景
三、追新求奇是法国文学嬗变发展的特征
第十二讲 德国文学的特性
一、普鲁士精神:德国文化的心魂
二、“席勒式”风格:文学的哲学化与观念化
三、浮士德原型: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探求
第十三讲 俄国文学的特性
一、东方与西方的两面性格
二、“人民性”与“沙皇情结”的悖论
三、我多余,我有罪,我忏悔
第十四讲 美国文学的特性
一、美国文学是多族群化与本土化的统一
二、“美国梦”是美国文学的特色主题
三、个人英雄主义凸显美国文学的性格
第五章 从宏观比较文学看文学的区域性与世界性
第十五讲 亚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汉语文是东亚各国传统文学的血脉
二、印度语文是南亚、东南亚文学的母体
三、伊斯兰教是中东文学一体化的纽带
四、“三块连成一片”形成亚洲文学区域
第十六讲 欧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欧洲文学的“二希”源头及其会合
二、中世纪三种文化的融汇与欧洲文学区域的形成
三、近现代欧洲文学的多元统一与连锁共振
第十七讲 拉丁美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拉美文学区域的网状构造
二、外来化与本土化
三、后进性与突进性
第十八讲 黑非洲文学的区域性
一、黑非洲文学区域与“黑人特性”
二、共同的口承文学传统
三、共同的现代文学主题:文化冲突
第十九讲 从东西方文学到世界文学
一、东方文学、西方文学两大分野的形成
二、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趋近
三、“世界文学”时代到来的种种迹象
附录
一、治学感言
二、主要著作简介(截至2007年)
三、主要论文目录(截至2007年)
后记
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