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录
2.1 投资主体多元化
2.2 投资来源多元化
2.3 外资进入的加快与财政、银行资金的相对减少
2.4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2.5 投资与宏观经济波动
2.6 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消费需求:体制改革与储蓄倾向的变化
3.1 消费——储蓄比率:由计划者决策到居民决策
3.2 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消费者行为模型
3.3 消费——收入比率的实证分析
导论: 体制转轨的新阶段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3.4 消费者行为的宏观效果
3.5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条件下的消费政策选择
货币供给:金融体制变革与货币政策调整
4.1 金融体制的变革对国家宏观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4.2 金融市场在生长与发展过程中对宏观调控的挑战
4.3 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改革
4.4 如何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保持宏观稳定
公共财政: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5.1 公共财政理论与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5.2 中国现阶段的公共收入及其构成
1.1 引言
5.3 中国现阶段的公共支出及其结构
5.4 中国现阶段公共财政的结构矛盾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5.5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
开放经济:外贸、外资与国内经济的波动
6.1 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变化与经济波动
6.2 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变化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问题
6.3 90年代后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对外经济政策选择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调控
7.1 地区经济体制差别与地区经济差异扩大
7.2 经济高涨阶段中的地区波动差异
1.2 从分权化体制到“二元混合体制”
7.3 地区经济差异扩大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国企改革:体制转轨与宏观经济绩效
8.1 增量改革、国企亏损及其后果
8.2 政策选择、银行呆账与通货膨胀
8.3 货币政策、金融制度与失业
8.4 存量改革、金融市场化与持续增长
劳动就业:经济起飞阶段的隐蔽失业与就业结构变化
9.1 隐蔽失业:当前中国经济的巨大隐患
9.2 统计测算:隐蔽失业率
9.3 转型迟滞:有效利用劳动力的体制障碍
1.3 总供求的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9.4 就业不足:从隐蔽失业到公开失业的过渡
9.5 效率型就业: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企业间债务: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宏观作用
10.1 问题与研究的范围
10.2 企业间债务的一般原理
10.3 中国现阶段企业间债务增长的特殊原因
10.4 企业间债务的“正常增长”与“超常增长”
10.5 宏观波动与企业间债务行为
10.6 各种“清欠”方式及其效果
10.7 对策思考:调节最终需求与降低债务/产值比率
1.4 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的形成
宏观波动:体制转轨新阶段与宏观调控新对策
11.1 改革以来的几次经济波动
11.2 历次波动中经济高涨的不同起因
11.3 1992~1996年的波动:“二重体制”下的新因素
11.4 政策思考:“二重体制”与“双轨调控”
1.5 宏观经济运行几方面具体问题的分析
1.6 结论:承认现实,转变思想,调整政策,推进改革
投资需求:转轨过程中的投资行为与宏观波动
2.1 投资主体多元化
2.2 投资来源多元化
2.3 外资进入的加快与财政、银行资金的相对减少
2.4 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2.5 投资与宏观经济波动
2.6 改革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消费需求:体制改革与储蓄倾向的变化
3.1 消费——储蓄比率:由计划者决策到居民决策
3.2 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消费者行为模型
3.3 消费——收入比率的实证分析
导论: 体制转轨的新阶段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点
3.4 消费者行为的宏观效果
3.5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条件下的消费政策选择
货币供给:金融体制变革与货币政策调整
4.1 金融体制的变革对国家宏观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4.2 金融市场在生长与发展过程中对宏观调控的挑战
4.3 利率的作用与利率改革
4.4 如何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保持宏观稳定
公共财政: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5.1 公共财政理论与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5.2 中国现阶段的公共收入及其构成
1.1 引言
5.3 中国现阶段的公共支出及其结构
5.4 中国现阶段公共财政的结构矛盾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5.5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
开放经济:外贸、外资与国内经济的波动
6.1 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变化与经济波动
6.2 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变化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问题
6.3 90年代后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对外经济政策选择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调控
7.1 地区经济体制差别与地区经济差异扩大
7.2 经济高涨阶段中的地区波动差异
1.2 从分权化体制到“二元混合体制”
7.3 地区经济差异扩大下的宏观经济波动
国企改革:体制转轨与宏观经济绩效
8.1 增量改革、国企亏损及其后果
8.2 政策选择、银行呆账与通货膨胀
8.3 货币政策、金融制度与失业
8.4 存量改革、金融市场化与持续增长
劳动就业:经济起飞阶段的隐蔽失业与就业结构变化
9.1 隐蔽失业:当前中国经济的巨大隐患
9.2 统计测算:隐蔽失业率
9.3 转型迟滞:有效利用劳动力的体制障碍
1.3 总供求的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9.4 就业不足:从隐蔽失业到公开失业的过渡
9.5 效率型就业: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企业间债务: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宏观作用
10.1 问题与研究的范围
10.2 企业间债务的一般原理
10.3 中国现阶段企业间债务增长的特殊原因
10.4 企业间债务的“正常增长”与“超常增长”
10.5 宏观波动与企业间债务行为
10.6 各种“清欠”方式及其效果
10.7 对策思考:调节最终需求与降低债务/产值比率
1.4 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的形成
宏观波动:体制转轨新阶段与宏观调控新对策
11.1 改革以来的几次经济波动
11.2 历次波动中经济高涨的不同起因
11.3 1992~1996年的波动:“二重体制”下的新因素
11.4 政策思考:“二重体制”与“双轨调控”
1.5 宏观经济运行几方面具体问题的分析
1.6 结论:承认现实,转变思想,调整政策,推进改革
投资需求:转轨过程中的投资行为与宏观波动
中国体制转轨新时期的宏观经济问题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