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对历代版刻的特征及藏书家情况的介绍。书中具体包括文字的创造、宋代刻书的发达、元代藏书的优点、明代的私刻和坊刻等。
目录
一 导言
二 文字的创造
三 竹简时期的书册制度——商周
(一)用“版”的
(二)用“方”的
(三)用“策”的
(四)用“简”的
四 卷轴时期到雕版时期的书册制度——秦汉隋唐五
五 宋代刻书的题识
(一) “雕”
(二) “新雕”
(三) “刊”
(四) “新刊”
(五) “开雕”
(六) “开板”
(七) “开造”
(八) “雕造”
(九) “镂板”
(一〇) “镘板”
(一一) “镘木”
(一二) “镘梓”
(一三) “刻梓”
(一四) “刻木”
(一五) “刻板”
(一六) “馋木”
(一七) “绣梓”
(一八) “模刻”
(一九) “校刻”
(二〇) “刊行”
(二一) “板行”
六 宋代刻书的发达
(一)官家的刻书
(二)私家的刻书
(三)书估的刻书
(四)书坊的刻书
七 宋代刻书的特征
(一)纸墨的精致
(二)纂图和互注
(三)牌记的附刻
(四)写手的专一
(五)行格的疏密
八 宋代刻书本的缺点
(一)异古本
(二)多讹舛
九 宋代藏书家的历史
十 元代刻书的中兴
(一)官家的刻书
(二)私家的刻书
(三)书估的刻书
(四)书坊的刻书
十一 元代刻书的优点
(一)多用赵体
(二)名手书写
十二 元代藏书的专家
(一)赵孟俯
(二)庄肃
(三)袁易
(四)袁桷
(五)陆友
(六)沈景春
(七)张雯
(八)苏天爵
(九)孔文升、孔齐父子
十三 明代藩府刻书的发达
十四 明刻的精品
十五 明代的私刻和坊刻
十六 明代的刻书的陋弊
(一)改换名目
(二)添改脱误
(三)用《说文》体字
(四)用古体字
十七 明代的私家藏书
十八 清代《四库全书》的价值
十九 清代藏书家的刻书
一、 “通志堂经解”
二、 “雅雨堂丛书”
三、 “知不足斋丛书”
四、 “微波榭遗书”
五、 “抱经堂汇刻书”
六、 “经训堂丛书”
七、 “贷园丛书”
八、 “士礼居黄氏丛书”
九、 “守山阁丛书”
十、 “别下斋丛书”
二十 清代藏书家的盛况
编后记
二 文字的创造
三 竹简时期的书册制度——商周
(一)用“版”的
(二)用“方”的
(三)用“策”的
(四)用“简”的
四 卷轴时期到雕版时期的书册制度——秦汉隋唐五
五 宋代刻书的题识
(一) “雕”
(二) “新雕”
(三) “刊”
(四) “新刊”
(五) “开雕”
(六) “开板”
(七) “开造”
(八) “雕造”
(九) “镂板”
(一〇) “镘板”
(一一) “镘木”
(一二) “镘梓”
(一三) “刻梓”
(一四) “刻木”
(一五) “刻板”
(一六) “馋木”
(一七) “绣梓”
(一八) “模刻”
(一九) “校刻”
(二〇) “刊行”
(二一) “板行”
六 宋代刻书的发达
(一)官家的刻书
(二)私家的刻书
(三)书估的刻书
(四)书坊的刻书
七 宋代刻书的特征
(一)纸墨的精致
(二)纂图和互注
(三)牌记的附刻
(四)写手的专一
(五)行格的疏密
八 宋代刻书本的缺点
(一)异古本
(二)多讹舛
九 宋代藏书家的历史
十 元代刻书的中兴
(一)官家的刻书
(二)私家的刻书
(三)书估的刻书
(四)书坊的刻书
十一 元代刻书的优点
(一)多用赵体
(二)名手书写
十二 元代藏书的专家
(一)赵孟俯
(二)庄肃
(三)袁易
(四)袁桷
(五)陆友
(六)沈景春
(七)张雯
(八)苏天爵
(九)孔文升、孔齐父子
十三 明代藩府刻书的发达
十四 明刻的精品
十五 明代的私刻和坊刻
十六 明代的刻书的陋弊
(一)改换名目
(二)添改脱误
(三)用《说文》体字
(四)用古体字
十七 明代的私家藏书
十八 清代《四库全书》的价值
十九 清代藏书家的刻书
一、 “通志堂经解”
二、 “雅雨堂丛书”
三、 “知不足斋丛书”
四、 “微波榭遗书”
五、 “抱经堂汇刻书”
六、 “经训堂丛书”
七、 “贷园丛书”
八、 “士礼居黄氏丛书”
九、 “守山阁丛书”
十、 “别下斋丛书”
二十 清代藏书家的盛况
编后记
中国书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