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

副标题:无

作   者:蒋寅著

分类号:

ISBN:978756333315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讲述了:《中国乡村发展系列丛书》是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十一五”期间“农家书屋”重点规划项目,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的一套面向广大农村读者群的普及型读物,既然是“农家书屋”,我们的定位就是力求用通俗的语言阐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关心的乡村发展问题,着眼于普及乡村政策、规划、建设、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这是牵涉城乡经济、社会以及空间、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深刻转变过程,这种转变是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过程中必然的选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三十年来的快速城市化给中国的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显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国的中心城市从景观上看,高楼大厦耸立、绿地广场气派非凡,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反观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则是另一幅图景一一住房跟几十年前相差无儿,村庄内部脏乱差问题严重;农村人口因向城市转移(特别是知识阶层、青壮年劳力)而发生数量减少、结构变化等问题,农村建设由于资金短缺而趋于停滞。农村土地资源受到城市化的蚕食而逐步退缩,农村环境因城市化的扩散而趋于恶化,农村文化受城市化的冲击而面临特色的危机。因此,城市化从不同的视野来看,会促发不同的思考,城市化给农村带来的既有喜悦,又有困惑和代价。 我们在本套丛书中安排了四册内容,分别为:《城乡统筹:挑战与抉择》、《乡村转型:政策与保障》、《乡村规划:理想与行动》一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方向》。《城乡统筹:挑战与抉择》从统筹城乡关系的角度,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关系的问题、成因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讨论了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如何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来推进城市化进程,探讨了城乡统筹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乡村转型:政策与保障》则从政策的视角讨论中国乡村转型。从分析我国乡村建设的历程人手,在揭示当代中国乡村转型面临的“三农”问题基础上,重点对建国以后的乡村经济转型、乡村空间转型和乡村制度转型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保障及其实现途径。《乡村规划:理想与行动》从营造乡村式的家园角度,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传统的迷失这一命题,着重阐述了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国内外经验和借鉴,提出了共可持续的乡村家园的美好理想。《乡村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方向》则从乡村发展的压力和危机人手,分别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方向及其措施。 乡村发展是个涉及面广泛的课题,千头万绪,令研究乡村发展的学者们汗颜的是:中国乡村发展的理论是走在实践之后的,随着科学发展观以及新农村建设理念的提出,中国乡村发展的理论以及实践需要呼唤更多的创新,这有赖于广大关注“三农”问题的同行们戮力进取,本套丛书在总体架构、研究思路上有一定的新意。

目录

目录
导论:20世纪的中国诗学
一 形式的传统:殊途同归的诗学研究
二 点与线:形而上学方式主导下的诗学研究
三 由形而上学回归历史:学术转型期的中国诗学研究
四 建立新的学术观念:中国诗学的展望
第一章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意境的本质与存在方式
一 一首小诗包含的复杂问题
二 意境作为诗歌信息传达的中介
三 以意境为中介范畴的理由
四 余论
第二章 中国诗歌的类型、作者与抒情主体——角色诗与作者的性别转换
一 作为诗歌类型的“角色诗”概念
二 角色诗的流变
三 角色诗的单一性向
四 压抑与宣泄
第三章 中国诗歌的结构观念——起承转合与机械结构论的消长
一 “起承转合”之说的由来
二 起承转合与八股文之关系
三 起承转合之说在诗学中的展开
四 诗学对起承转合之说的清算
第四章 中国诗歌传统的形成(上)——《诗经》的忧患意识与民族性格
一 忧患意识在《诗经》中的表现
二 忧患意识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三 忧患意识的衍变
四 忧患意识与中国诗歌的感伤传统
第五章 中国诗歌传统的形成(下)——情景交融表现方式的定型
一 走向情景交融:动机与取境
二 以佛学为中介的思维转换:观物、观心与境
三 艺术表现的自觉:移情·烘托·象征
第六章 中国诗歌的心态史意义——从《离骚》看理想的冲突与悲剧的超越
一 生存还是毁灭
二 后人眼中的屈原形象
第七章 中国诗史上的接受和影响——以大历诗人对谢朓的接受为例
一 大历诗中的谢朓形象
二 谢朓诗中的吏隐主题
三 大历诗人接受谢朓的心理氛围
第八章 中国诗歌的时间意识与表达——三大诗人的三种模式
一 三首诗中的时间感觉
二 李白与杜甫的时间意识
三 苏东坡诗中时间意识的变化
第九章 中国诗歌的范式演进与个人才能——刘长卿与唐诗范式的转变
一 对“五言长城”的叩审
二 对“思锐而才窄”的检讨
三 写意特征与程式化倾向
四 范型演变的轨迹
五 刘长卿七律的历史地位
六 刘长卿诗歌的总体评价
第十章 中国诗史上的风格与时尚——韩翃与盛唐之音的终结
一 萧疏:意义与风格
二 滞后的装饰风格
三 从盛唐余韵到装饰的堕落
第十一章 中国诗史的发掘与深描——权德舆与贞元后期诗风
一 贞元八年的诗史意义
二 新的文坛盟主——权德舆
三 反抗日常经验与游戏化
四 权德舆与中唐诗坛
第十二章 中国诗史上领袖人物的作用——王渔洋与清词之发轫
一 “诗余之人”与“诗余之地”
二 词学传统的重新确认
三 王渔洋词学的影响
第十三章 中国诗学中的声律理论——古诗声调论的历史发展
一 前《声调谱》时代:古诗声调之成为问题
二 《声调谱》时代:王士禛、赵执信的反律化理论与古诗声调论之草创
三 续《声调谱》时代:乾隆学者的拾遗补阙与古诗声调论之传播
四 后《声调谱》时代:嘉庆学者对规则的解释与古诗声调论之深化
五 新《声调谱》时代:方法论改造与仿律化理论的吊诡
六 反《声调谱》的理论:古诗声调说的扬弃与超越
第十四章 中国诗学中的学者素质——钱钟书《谈艺录》的启示
一 钱钟书的学术境界
二 学者的独立人格
三 博通中西的知识结构
四 洞幽烛微的识见
五 至法无法
六 学术的自足性
参考文献
后记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