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从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出发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论述了牟宗三建立在“智的直觉”基础上的中国哲学的新范式;探讨了牟
宗三与康德在“智的直觉”概念定义上的同异,围绕两位哲学家的主要著作
中涉及“智的直觉”的思想展开具体深入的比较研究;最后借用冯达文教授
在其《宋明新儒学略论》中信仰性道德与规范性道德的二元对立的框架,对
两位哲学家的上述思想作了进一步的结构性的深层原因的探究,并给出了结
论性的判断和评价。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牟宗三的以“智的直觉”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新范式的意义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直觉性的特点:康德称之为具体普遍的知识
第二节 牟宗三以“智的直觉”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新范式的优缺点
第三节 牟宗三自觉进行与康德哲学的比较研究,其目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的概念之定义的比较
第一节 牟宗三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思想定位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的定义及两者的异同
第三章 围绕牟宗三的著作《现象与物自身》进行两人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比较
第一节 从牟宗三的观点批判康德哲学的“一间未达”
第二节 围绕《现象与物自身》展开两人关于“智的直觉”思想的比较
第四章 围绕牟宗三的著作《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展开对两人关于“智的直觉”思想的比较
第一节 围绕《心体与性体》涉及“智的直觉”问题的一些比较
第二节 围绕《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关于“智的直觉”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差异的深层原因的探究: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冯达文在《宋明新儒学略论》中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牟宗三以“智的直觉”为核心的新体系是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格局的新努力,但并不成功
第三节 康德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自由与必然关系问题上的前无古人的伟大解决方案
第四节 康德在道德基础上建立信仰,实即在规范性道德上建立信仰性道德;而否定人有智的直觉是防止信仰性道德走向狂妄与迷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后记:笨人的美丽世界
第一章 牟宗三的以“智的直觉”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新范式的意义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直觉性的特点:康德称之为具体普遍的知识
第二节 牟宗三以“智的直觉”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新范式的优缺点
第三节 牟宗三自觉进行与康德哲学的比较研究,其目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的概念之定义的比较
第一节 牟宗三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思想定位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的定义及两者的异同
第三章 围绕牟宗三的著作《现象与物自身》进行两人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比较
第一节 从牟宗三的观点批判康德哲学的“一间未达”
第二节 围绕《现象与物自身》展开两人关于“智的直觉”思想的比较
第四章 围绕牟宗三的著作《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展开对两人关于“智的直觉”思想的比较
第一节 围绕《心体与性体》涉及“智的直觉”问题的一些比较
第二节 围绕《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关于“智的直觉”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差异的深层原因的探究: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冯达文在《宋明新儒学略论》中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 牟宗三以“智的直觉”为核心的新体系是超越这种二元对立格局的新努力,但并不成功
第三节 康德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自由与必然关系问题上的前无古人的伟大解决方案
第四节 康德在道德基础上建立信仰,实即在规范性道德上建立信仰性道德;而否定人有智的直觉是防止信仰性道德走向狂妄与迷信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后记:笨人的美丽世界
牟宗三与康德关于“智的直觉”问题的比较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