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心理学

副标题:无

作   者:陈会昌著

分类号:

ISBN:978753363676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的一种,是一部关于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专著,内容主要涵盖道德的社会与个体起源、卢梭的道德发展与教育思想、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方面。    本书系是针对国内外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发展较快、较成熟的几个学科,特邀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加盟编写的。书系共9种,分别是《实验儿童心理学》、《智力发展心理学》、《创造力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心理学》、《社会性发展心理学》、《阅读发展心理学》、《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病理学》和《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综观该书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各部专著观点新颖,力具新意。各位作者充分运用新资料,反映新成果,阐述新见解,力求准确反映当代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汇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有助于把握当代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前沿,同时也有助于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原理,体现其在科学研究中应有的值和作用。二是精。这书系学术品位、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各部专著均由心理学博士或教授编撰,第一作者大部分是博士生导师,也是本学科领域中卓有建树的学术带头人,具有较明显的学术优势;同时为了使各部专著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各部专著均不设主编、不搞集体编写,原则上作者一至两人,最多不超过三人,以充分保证书稿质量。三是深。各部专著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内容丰富,资料可靠,信息量大,科学性强。且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一般心理学专著常有的空洞和泛泛之说以及套用心理学基本原理的东拼西凑式的“大杂烩”,而是列诸家之说,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构筑体系并力争创新,同时也表述作者独特的见解,使之富有生气,给人启迪,使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走向社会、走向实践,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四是全。本书系共9部,基本上包括了目前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领域,各部专著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力求反映目前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领域的概貌,在体现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同时,突出全面性和系统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道德的社会与个体起源
 第一节 道德与人类发展
 第二节 道德的社会起源
 第三节 道德的范畴
 第四节 道德的个体起源
第二章 卢梭的道德发展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 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 童年早期和中期(两岁半至12岁)的道德发展与教育
  一、尊重天性,关爱儿童
  二、防止儿童自我中心膨胀
  三、强调实践,反对抽象的“理性教育”
  四、儿童德育中的循环论证
  五、儿童不良行为的由来
  六、儿童的诚实与欺骗
  七、德育的开端——爱护财产
  八、儿童不良行为的成因与矫正
 第三节 童年晚期的道德发展和教育
 第四节 青年期的道德发展和教育
  一、从自爱到爱人
  二、友谊和爱
  三、培养青年同情心的三个原理
  四、性道德教育
 第五节 对卢梭道德发展与教育思想的评价
第三章 精神分析学派的道德发展观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基本道德观和道德发展观
 第二节 儿童的性欲
  一、口欲期
  二、肛欲期
  三、性器期
  四、潜伏期
  五、生殖期
 第三节 儿童期性欲的本质
 第四节 儿童早期性对象的选择和放弃
 第五节 儿童良心和内疚感的产生
 第六节 对精神分析道德发展观的评价
第四章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发展机制
  三、对皮亚杰理论的验证性研究
 第二节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基础
  二、个体道德推理能力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对科尔伯格理论的评价
  一、支持科尔伯格理论的研究
  二、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第五章 道德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一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一、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
  二、观察学习的机制
  三、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发展趋势
  四、观察学习的作用:通过自我生成的结果进行自我调节
  五、自我效能感对人的发展的贡献
  六、社会学习是双向决定过程
 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怎样看待道德发展
  一、班杜拉对科尔伯格理论的批评
  二、道德判断的社会化
  三、道德标准的社会修正
  四、道德判断中多维度规则的运用
  五、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第三节 对道德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第六章 道德发展的信息加工观
 第一节 信息加工的一般模型
  一、阿特金森和谢弗林的贮存模型
  二、加工水平模型
 第二节道德是社会学习和社会信息加工的产品
  一、道德行为和道德品格是一致的吗
  二、学会抵制诱惑
 第三节信息加工研究者倡导的培养儿童道德行为的方式
  一、霍夫曼的观点
  二、对霍夫曼教养观点的讨论
  三、儿童眼中的教养观
  四、气质、教养和道德内化
 第四节 对道德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的评价
第七章 吉利根的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节 吉利根简介
 第二节 两种道德价值
 第三节 公正为什么成为惟一取向
 第四节 吉利根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吉利根理论引起的讨论
  一、是否存在两种道德取向
  二、社会环境对道德判断和道德取向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对女性道德判断的影响
第八章 尤尼斯的青少年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节 青年参加政治一道德实践活动的作用
 第二节 对二战时期犹太人营救者的研究
 第三节 认识共同的人性
 第四节 道德起源于人际关系
 第五节 道德与自我认同感
 第六节 对尤尼斯道德发展理论的评价
  一、尤尼斯的理论倾向
  二、尤尼斯理论对我们的启发
第九章对道德情感发展的研究
 第一节 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第二节 由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构成的道德敏感性
 第三节 道德情感研究的一次转折
 第四节 凯根的五种基本道德情感
 第五节 霍夫曼的移情理论
 第六节 进化和内化
 第七节 良心与内化
 第八节 影响道德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十章 关于利他性的研究
 第一节 什么是利他和亲社会行为
  一、利他的动机定义
  二、利他的行为定义
 第二节 利他与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理论
  一、生物学流派的解释
  二、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以良心为向导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解释,
  四、利他的认知理论:成熟是中介
  五、小结
 第三节 利他的发展趋势
  一、亲社会行为的起源
  二、利他性随年龄发生的变化
 第四节 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利他性的影响
  一、亲社会道德推理
  二、移情:影响利他性发展的重要情感因素
  三、利他的自我概念训练
 第五节 影响利他性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一、文化因素
  二、对利他行为的强化
  三、榜样的影响
  四、利他性的家庭教育
 第六节对儿童分享行为的研究
  一、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二、儿童分享行为的心理机制
第十一章 对我国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第一节 早期研究
 第二节 “十七年时期”的研究
 第三节 1977年以后的研究
  一、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二、对儿童社会关系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道德发展的跨文化研究
  四、关于独生子女道德发展的研究
  五、对国外道德发展理论的介绍与评价
 第四节 我国儿童道德观的发展
  一、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
  二、中小学生爱劳动观念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爱科学观念的发展
  四、儿童公有观念的发展
  五、儿童与青少年集体责任感的发展
第十二章 影响道德发展的文化因素
 第一节 从强调个体认知发展到强调文化影响
 第二节 文化与道德发展
  一、文化整体和谐互动观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偏见
  三、社会交往和文化的一致性
  四、社会行为与文化的和谐
  五、情感形式、文化内容和快速加工
  六、公正和人际责任
 第三节 社会互动与道德发展
  一、家庭与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
  二、通过社会互动建构道德判断
  三、童年早期及其以后的道德判断
  四、分配公正性观念和社会行为公平性观念的发展
  五、亲社会道德判断
第十三章 道德与社会常规
 第一节 社会判断的两个领域
  一、道德领域与社会常规领域的概念
  二、儿童领域判断的社会经验
  三、情感归属与社会判断
  四、对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思考
  五、信息、对现实的看法和道德决策
  六、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第二节 文化与环境改善
  一、文化多元论与道德观多元论
  二、文化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三、传统、社会等级和异质性
 第三节道德是生物性、情感与理性的共同产物
第十四章 道德发展研究方法
 第一节 道德发展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系统观察
  二、自我报告:访谈和问卷
  三、临床法
  四、人种志法
 第二节 道德发展研究设计
  一、相关设计
  二、实验设计
  三、改进型实验设计
  四、追踪设计
  五、横断研究设计
  六、改进型发展研究设计
  七、小结
 第三节教师行动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的产生背景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行动研究的程序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道德发展心理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